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全过程人民民主南宁人大实践

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把“履职答卷”写在绿水青山间

人民网南宁6月21日电 仲夏时节,那考河湿地公园越来越受到南宁市民游客的青睐。而随着广西进入汛期,汛期应急、旅游区环境维护也成了那考河周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为切实解决好此类问题,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在那考河片区人大代表生态环境议事室里举行,人大代表、基层干部、社区居民、环保志愿者们各抒己见,围绕议题展开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和网格员在议事室里讨论。人民网 班小晴摄

“建议在那考河周边增设垃圾桶”“能不能发挥人大代表力量,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居民代表和网格员向人大代表反映了一些建议和诉求。

居民有建议,人大代表有行动。那考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副主任周柳杨及时记录下来,并向上级部门反映。目前,这些问题正在稳步推动解决。

作为南宁市内河竹排江的支流,那考河担负着排洪清淤、生态景观、城市绿肺等多重功能,近年来,南宁各级人大代表立足那考河的重要城市水系生态价值,围绕“环保+人大代表联络站”主题,深入那考河生态环境保护一线,向“绿”履职,积极提出意见建议,做好那考河保护的践行者、护航者、传播者。近年来,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通过搭建共商共治工作平台,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居民议事”运行规则,推动解决问题15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人民网 班小晴摄

专题议事,推动生态环境共治共享

那考河片区人大代表生态环境议事室是兴宁区人大常委会依托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聚焦辖区生态保护工作,创新设置的平台。目前,议事室驻点代表6名,既有从事环保工作的人大代表,又有居住在那考河周边的人大代表。议事室每个季度确定1-2个环境保护主题,组织驻点代表以那考河片区为中心开展环境保护调研、视察活动,集中在议事室交流讨论推动及片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问题的解决。

“去年以来,我们就垃圾分类、河流保护、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等问题召开了4场专题议事会,大家凑在一起交流讨论,对那考河片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解。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汇聚群众意见,发现环保问题,寻求解决办法。”周柳杨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干净整洁的那考河湿地公园。人民网 班小晴摄

2023年,那考河附近的中海小区,由于外部排污管道小,遇到下大雨,会涌出大量污水。居民群众通过议事室向人大代表反映问题。经人大代表联系市政部门,并跟踪监督3个月,市政部门对排污管道进行更换,解决污水返冒乱排的问题,得到附近居民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围绕那考河流域及辐射带动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推进各类生态环保问题及时解决,“议”出生态环保全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共同擦亮生态“名片”。

“四效闭环”,畅通民意共助良法善治

为了听取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对生态环保领域的建议,把“金点子”、好对策充分吸收到履职过程之中,那考河片区人大代表生态环境议事室组建由“人大代表+专家顾问+群众代表”组成的议事队伍,通过“传声筒”提高环保宣传成效、“纠察队”发现问题提高能效、“监督哨”跟踪督办提高效率、“回头看”监督巩固整改效果的“四效闭环”工作法,推动“良法善治”。

“我们人大代表发挥‘传声筒’作用,利用选民接待日活动,调动群众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那考河片区环保宣传成效,让保护那考河的理念深入人心。”那考河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黄海钧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志愿者在那考河河畔清理垃圾。人民网 班小晴摄

让群众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守护者,目前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组建了“周周”巡河议事队、“环保妈妈”议事队。“周周”巡河议事队将人大代表、社区河长、党员代表、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组建巡河队,每周不定期到那考河进行河道、两岸垃圾清理等巡河工作,并且建立了从河到岸巡查处理工作机制——巡查发现问题,通过“智慧人大”环保监督平台转各职能部门办理,职能部门整改处理后反馈实践基地和人大代表,人大代表全程监督,形成工作的有效闭环。

“环保妈妈”议事队则是发挥南宁“环保妈妈”志愿服务队影响力,以女性人大代表任队长和队员,将辖区退休妈妈志愿者纳入服务队,经常性开展环保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召开环保议事会。“环保妈妈”服务队负责人张维华“妈妈”介绍道,目前团队有23名队员,除了日常巡逻捡拾垃圾之外,还主动向市民游客宣传环保知识,让大家都来爱护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维华在那考河湿地公园捡垃圾。人民网 班小晴摄

近年来,那考河社区居民的心声也通过实践基地,传到了上级立法机关,“这几年,那考河片区人大代表提出了《那考河社区关于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建议》《那考河生态保护立法的建议》,对巩固那考河治理成果有着积极作用,其中那考河立法被市人大常委会列入了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中。”兴宁区三塘镇人大副主席黄俭说。

数字赋能,合力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2023年,大嘉汇东城门附近因为暴雨导致市政管道污水返冒,不仅有大量淤泥涌出,并且伴有恶臭,居民发现此事后,通过微信将情况报给了人大代表,人大代表立即通过“智慧南宁人大”移动环保监督平台反映给市政部门,紧接着市政环卫人员就到现场进行处理。从得知问题到有关部门到场处理,全程仅用了30分钟。

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依托“智慧南宁人大”移动环保监督平台和兴宁区城管指挥中心,兴宁区建立了人大代表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监督信息共享处置中心,利用城管指挥中心数字化、系统化的成熟管派机制及人员齐备、运行流畅、转办及时的优势,将代表通过“随手拍”上传的案件经过处置中心进行分派处理,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投诉案件的办结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考河社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人民网 班小晴摄

“人大代表发现生态环境问题可以立即拍照上传到系统,通过‘智慧南宁人大’和城区城管指挥系统,进行案件分派,各部门迅速有效解决,再由人大代表全程跟踪督办,形成高效处置的管理流程。”兴宁区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与环资城建工委主任黄万荣介绍说,这是兴宁区人大常委会在基层治理方面的“三个一”创新,即“一个迅速有效的指挥分派案件的体系、一个双向合一的监督督办机制、一个高效处置的闭环管理流程”。

2023年以来,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通过“智慧南宁人大”移动环保监督平台,处理了30余件生态环保方面的问题。

此外,那考河片区基层实践基地还联合兴宁区生态环境局开展“红心+绿卡”行动,结合走访接待选民、选民接待日活动等代表活动,向公众发放生态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绿卡”,一颗“红心”服务态度,主动公开24小时投诉举报专线电话,广泛收集向河里违规排放废油、在河边乱倒垃圾等线索,并及时进行处理后向代表及群众反馈情况。2023年,通过“红心+绿卡”机制协调,共受理环境信访投诉2300件,同比下降31%,案件受理率、处置率和办结率100%。(班小晴 刘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