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上,交通银行董事长任德奇表示,建设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银行董事长 任德奇 图片来源:主办方

在监管支持和同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较好成效。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普惠金融调查数据,中国受访者的账户拥有率、数字支付使用率、借贷参与率等多项普惠金融指标增长明显,位居中高收入经济体前列。

在任德奇看来,要有效提升普惠金融的覆盖率和质量,用好数字化技术是关键。无论是乡村振兴领域,还是过去金融机构覆盖比较少的薄弱地区,最终还是要靠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区块链包括隐私安全技术等来解决信息不对称,实现精准触达。

“这几年交通银行普惠金融的信贷增长都超过了30%,核心也是在数据赋能。”任德奇介绍,做好普惠金融,交行重点通过四个“加强”持续发力。

第一,加强数据赋能,提高融资可得性。做好普惠金融,数字化是关键。在过去的经营模式下,金融机构较为注重抵押担保,而普惠客户往往缺乏满足条件的押品。要突破这个难题,重要的是整合内外部信息,对客户开展多维度评价,以客户的经营行为、信用数据为基础进行精准画像,主动授信。

第二,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提高融资便捷性。通过加强动态人脸识别和远程音视频技术应用,同时扩大与不动产登记机构抵押、知识产权机构确权等直联范围,强化线上服务功能。针对少量必要的线下环节,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效率。

第三,加强产品供给,提高居民收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金融需求。持续加大低起点、中低风险、形态简单的基金、理财及小额保险等普惠型财富管理产品供应,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第四,加强重点领域小微企业的服务。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聚焦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重点领域,打造科创服务品牌。交行近期开展的一个重点工作是,通过和地方数据部门对接,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进行批量“主动授信”,使得客户经理能像“快递小哥”一样,让客户进行简单“扫码”,即可获知预授权额度,而且能够简洁快速地办理接下来的授信融资。

任德奇同时指出,未来普惠金融支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方面,加强社保、公积金等公共数据的分享对接。今年以来政府正在大力推进银资信用信息一体化平台的建设,金融机构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对接,规划好标准,同时对自身的信息系统也要加大投入。

另一方面,有了数据以后,要运用好隐私安全技术等进行脱敏。让经营机构精准运用画像,做好风险定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在一些信息基础比较薄弱的领域要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