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个月扑的最惨的片,是我们期待中的年度大爽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上映首日票房不足千万,上映第二天就被挤到第六位,排片仅3.2%,这哪还有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架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本月的另一部引进片——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00后的“灌篮”,上映首日票房近5000万,豆瓣评分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出乎意料的结果——

老牌在隐去,新秀在崛起,影院观众的口味在更新换代。

00后,二次元,正在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

国产电影创作者,做好准备了吗?

01

为什么Sir要首先提到日本动漫?

这类型属于是,宣传阵仗不大(自来水足够),却总能闷声发大财——

宫崎骏最近每年稳定总有一两部老片重映,《哈尔的移动城堡》1.67亿,《天空之城》1.35 亿。

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最后收获8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的经典动画剧场版,靠着粉丝基础,票房也很稳定。

《航海王:红发歌姬》近2亿,《蜡笔小新》剧场版 1.19 亿,一年一部《名侦探柯南》,票房在1.5-3亿之间浮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样是动漫。

新的往往比旧的爆发力更强。

去年的两部片,《灌篮高手》和《铃芽之旅》。

感官上,前一部讨论声量更大吧,毕竟这个IP贯穿了80、90的青春,不少(中年)人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为情怀冲一波。

口碑,《灌篮高手》豆瓣8.9,而《铃芽之旅》7.4,不及新海诚前作《你的名字。》。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票房更胜一筹的,依然是《铃芽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ir去看片时,感觉赶上了中学生的校外活动,他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不少人还穿着二次元服饰。

不少院线经理都表示,好久没看到电影院这么火了。

要知道当时的情况还是在2023年初,全面开放不久,万众期待、本以为会炸场的《阿凡达2》表现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观群体的观影需求,是一个庞大又被忽视的存在。

在大人眼中,二次元可能是搞不懂的圈子文化。

但在年轻人当中,这已是最具共同语言的流行文化。

过去,市场蒸蒸日上,动辄十亿票房的年代,日漫电影承担的功能,是丰富一下市场口味的替补选手。

绝对不会成为主流。

但在今天呢?

好莱坞大片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绝对统治权。

而国产片又常常陷入“预制菜”争议。

现在救市的,反而成了过去不太起眼的日本动漫电影。

02

不可否认,国产动漫近年来也如火如荼。

《白蛇》《青蛇劫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封神姜子牙》……

把传统神话都淘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动漫以外呢?

我们又缺乏着与年轻影迷有效互动的电影。

事实上在任何地方,年轻影迷总是更强劲的观影群体。

犹如去年,《奥本海默》和《芭比》对垒,后者营销、话题、票房全面压制学院派、“老白男”口味的前者。

不可否认《奥本海默》的主题更宏大、表演更精湛。

但当“芭本海默”的跨界海报出来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是《芭比》沾了光,只会觉得《奥本海默》搭上了顺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司令在颁奖典礼上还调侃了这一点——

“我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是奥本芭比(Oppenarbie),《奥本海默》就该在后面,而且整个夏天都在搭《芭比》的顺风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一派的电影人,依然能拍出让影迷欣慰的电影,却也难以再呼风唤雨。

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如果不是和网飞合作,几乎找不到电影公司的投资。

吕克·贝松的《狗神》是去年Sir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这部片全球票房仅不到 700万美元,可谓是惨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部接一部地拍,像一个倔强孤独的老牛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必太过惊讶。

因为新陈代谢就是电影圈最永远的常态。

这几年来,体现Z世代文化的电影已经开始上桌吃饭,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调侃直男的《芭比》,画风炸裂的《蜘蛛侠:纵横宇宙》,展现少数族裔、代沟和年轻人精神困境的《瞬息全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反观内地银幕。

反应年轻人的新潮口味和思想动向的电影,有多少呢?

去年也有。

比如暑期爆款《长安三万里》,国风、热血、古诗词。

(嗯,终归还是动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像这样,真正能把年轻人、青少年吸引到电影院的片,还是太少了。

跨年贺岁档。

冯小刚在自己创造的这个主场,拉来了葛优、舒淇,95后偶像虞书欣,还打出了AI谈恋爱的噱头,最终票房也只是刚刚破亿。

而《一闪一闪亮晶晶》未映先火,预售开启第二天就破亿,凭氛围感拉满的下雪场,最后拿到了7亿票房。

不可否认,这部片式摸准了年轻粉丝的脉。

可惜——

“一日游”。

上映第3天, 日票房骤降80%,第四天占比跌到1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是说。

国内年轻观众,潜力巨大。

年轻人的钱,谁都想挣。

国产片好像还停留在粗放式开发的阶段。

只想着赚快钱、收割情怀,就是没想着要用心经营,仔细打磨。

03

据猫眼研究院,2021年,95后和00后贡献的票房超过45%。

但国产片年轻化的题材,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原因或许比较复杂。

比如。

年轻人最喜欢的漫改电影,其实制作周期相当长。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50亿,成为暑期档票房冠军,业内高呼“国漫崛起”。

崛起的背后,是一百多个揉成纸团扔掉的人物形象草稿,和长达五年的特效打磨、剧本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定档的《异人之下》。

乌尔善从2021年就宣布立项,鼓捣三年,才终于准时见面。

去年的黑马《长安三万里》, 打磨超过三年;田晓鹏的《深海》,为了完成前所未见的视觉效果,甚至用了七年。

2021年,《雄狮少年》口碑出圈。

续集去年发布概念预告后,杀青时间仍未公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白了。

不管是原创故事,还是取材传统,在中国电影工业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要搞出一部优质的动画电影,要付出的精力和风险,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而在资本越发求稳,陷入躺平心态的今天。

一部动画制作的投入,甚至要多于一部工业大片。

最简单的——

今天都说《封神》值得,都认为它是救市的希望。

但你敢想象,今天还有人像乌尔善一样,愿意画一个30亿大片的饼吗?

恐怕。

只有《流浪地球》这种能彰显大国风采的中式英雄片了。

事实上。

今天的国产电影,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愿搞懂年轻人。

而是创作者的心态,已经提早的未老先衰。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电影,年轻人才会喜欢、热捧。

但很多电影项目依然选择路径依赖,过剩地拍摄安全起见的题材。

不敢做梦,不敢造次,不敢叛逆。

看看,今天为年轻人服务的“青春片”——

6月准备上的一部,《沙漏》。

来自饶雪漫。

一个90后都快要忘记的青春疼痛文学代言人。

一部看完预告,Sir还以为自己穿越回《致青春》的年代……

端午档《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剧版8.1,这几年罕见的高质量青春剧。

但改编成电影时,却加入了土掉渣的穿越剧情……

这部片是端午档冠军。

但不会有人认为,这是故事本身的胜利,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高质量IP没有被认真对待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年,我们明明还有很多视角特殊的青春片

2017年,《闪光少女》。

抛弃了当时铺天盖地,中年视角下的怀旧伤痛青春,真正用当下年轻人的眼睛去看待世界。

二次元,第一次以相对可爱的姿态,而不是被老师批判的视角,出现在大银幕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9年,《少年的你》。

陈念代表的,是长期被中式教育异化的好学生——

乖巧、懂事、优秀。

但在需要对同学伸出援手时,她选择了沉默,而这份沉默,最终也让她爆发出了更大、更无奈的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盛夏未来》。

国产片中罕见而隐晦地展现了青春期的情感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的电影(不少还是出自进军内地的港台导演之手),今天没有变多,反而越来越难看到了。

这样相对鲜活、纯粹、无拘无束,能和00后建立强大共鸣的电影。

在哪里?

回到开头说的,“日漫救市”——

对今天的年轻观众来说。

二次元电影,比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影都要眉清目秀。

就像《排球少年》。

你可能从来没打过排球,甚至没看完过一场排球比赛。

但不妨碍,你被里面粘稠的汗水、不甘的泪水打动。

它们什么说教都没有,却能将你鼓励到心坎里——

人可以成为ta自己。

只要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球场,只要你拼尽全力,不让球落地。

哪怕在主流的语境里,你是躺平、是废柴,你的人生依然有无限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份轻巧的理想。

不仅看片的年轻人够不着。

在捂紧钱包过日子的今天。

或许也没有一部国产片的投资人、创作者愿意相信——

自己为爱发电,精心打磨,还能打造出一部能口碑和故事撬动市场,而不是靠档期加持、话题热度、官方助力的黑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