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这个月扑的最惨的片,是我们期待中的年度大爽片——
《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
上映首日票房不足千万,上映第二天就被挤到第六位,排片仅3.2%,这哪还有一部好莱坞大片的架势?
而本月的另一部引进片——
《排球少年:垃圾场决战》,00后的“灌篮”,上映首日票房近5000万,豆瓣评分8.4。
这出乎意料的结果——
老牌在隐去,新秀在崛起,影院观众的口味在更新换代。
00后,二次元,正在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军。
国产电影创作者,做好准备了吗?
01
为什么Sir要首先提到日本动漫?
这类型属于是,宣传阵仗不大(自来水足够),却总能闷声发大财——
宫崎骏最近每年稳定总有一两部老片重映,《哈尔的移动城堡》1.67亿,《天空之城》1.35 亿。
新片《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最后收获8亿。
其他的经典动画剧场版,靠着粉丝基础,票房也很稳定。
《航海王:红发歌姬》近2亿,《蜡笔小新》剧场版 1.19 亿,一年一部《名侦探柯南》,票房在1.5-3亿之间浮动。
而同样是动漫。
新的往往比旧的爆发力更强。
去年的两部片,《灌篮高手》和《铃芽之旅》。
感官上,前一部讨论声量更大吧,毕竟这个IP贯穿了80、90的青春,不少(中年)人纷纷在朋友圈晒出,为情怀冲一波。
口碑,《灌篮高手》豆瓣8.9,而《铃芽之旅》7.4,不及新海诚前作《你的名字。》。
可在这样的情况下,票房更胜一筹的,依然是《铃芽之旅》。
Sir去看片时,感觉赶上了中学生的校外活动,他们成群结队,有说有笑,不少人还穿着二次元服饰。
不少院线经理都表示,好久没看到电影院这么火了。
要知道当时的情况还是在2023年初,全面开放不久,万众期待、本以为会炸场的《阿凡达2》表现乏力。
年轻观群体的观影需求,是一个庞大又被忽视的存在。
在大人眼中,二次元可能是搞不懂的圈子文化。
但在年轻人当中,这已是最具共同语言的流行文化。
过去,市场蒸蒸日上,动辄十亿票房的年代,日漫电影承担的功能,是丰富一下市场口味的替补选手。
绝对不会成为主流。
但在今天呢?
好莱坞大片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绝对统治权。
而国产片又常常陷入“预制菜”争议。
现在救市的,反而成了过去不太起眼的日本动漫电影。
02
不可否认,国产动漫近年来也如火如荼。
《白蛇》《青蛇劫起》《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封神姜子牙》……
把传统神话都淘了一遍。
但在动漫以外呢?
我们又缺乏着与年轻影迷有效互动的电影。
事实上在任何地方,年轻影迷总是更强劲的观影群体。
犹如去年,《奥本海默》和《芭比》对垒,后者营销、话题、票房全面压制学院派、“老白男”口味的前者。
不可否认《奥本海默》的主题更宏大、表演更精湛。
但当“芭本海默”的跨界海报出来的时候,不会有人觉得是《芭比》沾了光,只会觉得《奥本海默》搭上了顺风车。
高司令在颁奖典礼上还调侃了这一点——
“我能理解为什么不能是奥本芭比(Oppenarbie),《奥本海默》就该在后面,而且整个夏天都在搭《芭比》的顺风车”。
老一派的电影人,依然能拍出让影迷欣慰的电影,却也难以再呼风唤雨。
马丁·斯科塞斯的《爱尔兰人》,如果不是和网飞合作,几乎找不到电影公司的投资。
吕克·贝松的《狗神》是去年Sir最喜欢的电影之一,可这部片全球票房仅不到 700万美元,可谓是惨败。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部接一部地拍,像一个倔强孤独的老牛仔。
不必太过惊讶。
因为新陈代谢就是电影圈最永远的常态。
这几年来,体现Z世代文化的电影已经开始上桌吃饭,成为好莱坞的主流。
调侃直男的《芭比》,画风炸裂的《蜘蛛侠:纵横宇宙》,展现少数族裔、代沟和年轻人精神困境的《瞬息全宇宙》。
但反观内地银幕。
反应年轻人的新潮口味和思想动向的电影,有多少呢?
去年也有。
比如暑期爆款《长安三万里》,国风、热血、古诗词。
(嗯,终归还是动漫。)
但像这样,真正能把年轻人、青少年吸引到电影院的片,还是太少了。
跨年贺岁档。
冯小刚在自己创造的这个主场,拉来了葛优、舒淇,95后偶像虞书欣,还打出了AI谈恋爱的噱头,最终票房也只是刚刚破亿。
而《一闪一闪亮晶晶》未映先火,预售开启第二天就破亿,凭氛围感拉满的下雪场,最后拿到了7亿票房。
不可否认,这部片式摸准了年轻粉丝的脉。
可惜——
“一日游”。
上映第3天, 日票房骤降80%,第四天占比跌到10%左右。
也就是说。
国内年轻观众,潜力巨大。
年轻人的钱,谁都想挣。
但国产片好像还停留在粗放式开发的阶段。
只想着赚快钱、收割情怀,就是没想着要用心经营,仔细打磨。
03
据猫眼研究院,2021年,95后和00后贡献的票房超过45%。
但国产片年轻化的题材,远远达不到这个比例。
原因或许比较复杂。
比如。
年轻人最喜欢的漫改电影,其实制作周期相当长。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拿下50亿,成为暑期档票房冠军,业内高呼“国漫崛起”。
崛起的背后,是一百多个揉成纸团扔掉的人物形象草稿,和长达五年的特效打磨、剧本修改。
最近定档的《异人之下》。
乌尔善从2021年就宣布立项,鼓捣三年,才终于准时见面。
去年的黑马《长安三万里》, 打磨超过三年;田晓鹏的《深海》,为了完成前所未见的视觉效果,甚至用了七年。
2021年,《雄狮少年》口碑出圈。
续集去年发布概念预告后,杀青时间仍未公布。
说白了。
不管是原创故事,还是取材传统,在中国电影工业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要搞出一部优质的动画电影,要付出的精力和风险,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而在资本越发求稳,陷入躺平心态的今天。
一部动画制作的投入,甚至要多于一部工业大片。
最简单的——
今天都说《封神》值得,都认为它是救市的希望。
但你敢想象,今天还有人像乌尔善一样,愿意画一个30亿大片的饼吗?
恐怕。
只有《流浪地球》这种能彰显大国风采的中式英雄片了。
事实上。
今天的国产电影,问题不在于,他们不愿搞懂年轻人。
而是创作者的心态,已经提早的未老先衰。
我们都知道,什么样的电影,年轻人才会喜欢、热捧。
但很多电影项目依然选择路径依赖,过剩地拍摄安全起见的题材。
不敢做梦,不敢造次,不敢叛逆。
看看,今天为年轻人服务的“青春片”——
6月准备上的一部,《沙漏》。
来自饶雪漫。
一个90后都快要忘记的青春疼痛文学代言人。
一部看完预告,Sir还以为自己穿越回《致青春》的年代……
端午档《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
剧版8.1,这几年罕见的高质量青春剧。
但改编成电影时,却加入了土掉渣的穿越剧情……
这部片是端午档冠军。
但不会有人认为,这是故事本身的胜利,甚至可以说,这是一个高质量IP没有被认真对待的结果。
那些年,我们明明还有很多视角特殊的青春片。
2017年,《闪光少女》。
抛弃了当时铺天盖地,中年视角下的怀旧伤痛青春,真正用当下年轻人的眼睛去看待世界。
二次元,第一次以相对可爱的姿态,而不是被老师批判的视角,出现在大银幕上。
2019年,《少年的你》。
陈念代表的,是长期被中式教育异化的好学生——
乖巧、懂事、优秀。
但在需要对同学伸出援手时,她选择了沉默,而这份沉默,最终也让她爆发出了更大、更无奈的恶。
2021年《盛夏未来》。
国产片中罕见而隐晦地展现了青春期的情感探索。
这样的电影(不少还是出自进军内地的港台导演之手),今天没有变多,反而越来越难看到了。
这样相对鲜活、纯粹、无拘无束,能和00后建立强大共鸣的电影。
在哪里?
回到开头说的,“日漫救市”——
对今天的年轻观众来说。
二次元电影,比市面上大多数的电影都要眉清目秀。
就像《排球少年》。
你可能从来没打过排球,甚至没看完过一场排球比赛。
但不妨碍,你被里面粘稠的汗水、不甘的泪水打动。
它们什么说教都没有,却能将你鼓励到心坎里——
人可以成为ta自己。
只要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球场,只要你拼尽全力,不让球落地。
哪怕在主流的语境里,你是躺平、是废柴,你的人生依然有无限的价值。
但这份轻巧的理想。
不仅看片的年轻人够不着。
在捂紧钱包过日子的今天。
或许也没有一部国产片的投资人、创作者愿意相信——
自己为爱发电,精心打磨,还能打造出一部能口碑和故事撬动市场,而不是靠档期加持、话题热度、官方助力的黑马。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