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之(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帝城 田 心绘

去年11月我回国探亲,收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发来的邮件,邀请我参加在重庆奉节县举行的“海内外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奉节?我对它不是很了解,查询地图,从家乡湖南衡阳到重庆奉节没有直达的高铁,仅有一趟不用出站的车从汉口中转到奉节高铁站。到站是晚上8点多,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偏远县城,到时候怎么去宾馆?我有些犹豫,于是给朋友发微信,想听听他的意见。他极力鼓励我去,说奉节是古都,有著名的白帝城,恰好与我从事的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传播工作相契合,大会放在那儿召开是有它的深意的。

我回国探亲数次,这回是首次到一个县城。脑子里的县城还是几十年前离开祖国时留下的印象,几条不宽的街道,街边两三层楼房,一层的店铺前有小商贩摆摊。到奉节,出车站,有人来接我,坐在车后座,我睁着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窗外,想看看奉节是什么模样。车子在时近时远的山影里与时暗时明的道路上飞奔,接近奉节县城时,不时出现一片片新开挖的红土,这里正打算建造一幢幢高楼。

驶进城区,马路变得相当宽阔,隔离岛两侧大道外,一排排华丽的街灯和许多几十层的高楼耸立在街道两边。车子经过新县城中心的花坛,在明丽的街灯照耀下,鲜花艳丽,芳草嫩绿,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入住酒店,来到20楼一间素雅的房间,窗外楼宇的灯火与不远处波光粼粼的长江尽收眼底,相映成画。我真没想到,一个县城竟如此繁华,国内的建设让我不无感慨。

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我们到三峡之巅风景区和白帝城观光。来到三峡之巅,赤甲山顶在一片云雾缭绕之中。云絮飘过来,夹杂着蒙蒙细雨。我们经过一座夔乐吊桥,朝三峡瞿塘峡之口的赤甲山峰走去。

初冬的栈道沿途树木茂密,深绿、金黄、橙红的树叶装点着整座山头,层林尽染。雄踞长江三峡之首的瞿塘峡,是三峡的西大门。白盐山和赤甲山拔地而起,如门半开。我们经过一处红色的夔字门,有一尊雕像雄立崖石上,是一位坐弹古乐的老人。导游介绍,这座塑像是为了纪念中国雅乐的鼻祖——“夔”。三峡之巅是4000多年前上古夔乐的发源地之一,故两江汇合之处被称为夔门。

在这条道的尽头有一座木头搭建的观景台,上面站满了游人。我走到观景台上,极目远眺。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两条江水从远处的群山峻岭之间蜿蜒而来,在此处汇合。从高处鸟瞰,脚下的长江奔流在峭壁险峻的两座大山之间。云絮时而从中飘过,让眼前雄奇的景致更增添了一分灵动和神秘,一派雾锁夔门的景象。

离开三峡之巅,我们乘车前往白帝城。我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安徽读研究生时,曾到过重庆参加学术研讨会,回程是乘坐游轮沿三峡前往南京,再回蚌埠的。游轮途经瞿塘峡口时,我随旅客跑到游轮甲板上,站在拥挤的人群中,争相一睹屹立在长江北岸白帝山巅上的白帝庙。

时隔20年,旅游大巴接近白帝城时,我朝车窗外望去,新奇地发现,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位逐渐抬升至175米,如今的白帝城已成为“高峡平湖”中的一座绿色岛屿。

到达白帝城入口处,大门额匾上是郭沫若手书“白帝城”3个大字,大门左右有一副对联,“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出自杜甫《夔州歌十绝句》。白帝城在广义上即指白帝庙,我跟在导游身后,走进白帝庙参观。这里有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等明清建筑。明良殿和武侯祠左右两侧藏有各代名碑。庙内还有文物陈列室、诗史堂。白帝庙东、西各有一处碑林,其中隋代碑刻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

站在白帝庙内,我浮想联翩。奉节县是历史文化名城,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门。李白一生3次过夔州瞿塘峡,725年第一次过瞿塘峡,写下“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的诗句。第三次来到瞿塘峡,他写下千古绝唱《早发白帝城》,感染了无数人。杜甫《登高》中两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样写于夔州。杜甫在夔州寓居1年9个月,写诗430多首。导游自豪地介绍:“在奉节县长达2000多年的诗词史里,历代诗人留下了3万余首作品,这里堪称‘中华诗城’并不为过。”

听了她的解说,我突然悟到这次会议放在奉节举行的理由。

奉节,这座蕴藏着无限生机的千年诗城,有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海内外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选在奉节举办,是一次寻根溯源,它鼓舞我们海内外中华儿女同心协力,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