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影响你一生的,不是高考,不是填志愿,是周期》

刚才的文章,我提到了曾经自己公司的董事和自己客户集团的领导,谈到了自己屡教不改的往事。

有些读者问我教育话题。他们问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怎么教,都教不会。

还有人问,怎么才能你一说,孩子就听进去,一听进去,就执行到位。

我这么跟你讲,天底下就没这号人。

哪怕是乔丹这样的天神,你看着他在球场上纵横捭阖,他私底下练球的时候,也一定摔过无数次狗吃屎。

只不过说最后画面给你截取的是哪一段?

是NBA赛场上,还是练习室里。

我回忆过很多往事,比如我妈跟我说了什么,我奶奶跟我说了什么,然后我恍然大悟。

很多人误以为那是第一次,讲第一次,我就顿悟。

其实那是第八百次。

也就是说,没有谁跟我讲第一遍,我听完立刻就能做到,知行合一。

没有这么快的。

当很多年后,我去回忆时,我只能记得第八百次。前面七百九十九次,别人跟我说的那些,我都忘了。

那些是什么?是成本,无法回避的成本,盈亏是同源的,你拒绝成本,就等于拒绝成果。

我说客户领导拿乔帮主的产品讽刺我,难道那是第一次么?

当然不是。

在那之前的岁月里,在我当年还在芯片厂商做软件架构师的岁月里,我的上司,软件的老大,每天中午都和我单独吃饭,吃了三年。

那三年里他至少跟我讲过上百次乔帮主的简单即美,我耳朵根都起茧子了,也没听进去呀。

再正常不过了,一切人才的培养,都是拿成本砸出来的。

孔子弟子三千,三千个人跟孔子生活了一辈子,贤者72,成材率2.4%。

王阳明讲学讲了一辈子,弟子们追随了一辈子,成材率甚至还没有超过孔门弟子。

那些没有机会追随孔子,王阳明的人的成材率,别说2.4%,万分之2.4都没有。

这就叫成本,无法回避的成本。

有读者问过我,就是我去第二家公司,他们的软件人员都无法在那个非标的芯片上移植复杂操作系统,比如linux这样的,为什么我可以?

差别究竟在哪里?

差别在于培养成本。

我第二家公司是有很多名校生,有很多我的校友,但大都集中在芯片部门,而不是软件部门。

对于一个芯片公司来讲,软件是配套部门,是不挣钱的部门,不会配置最强的人才梯队,成本上扛不住。

于是软件部门的人,本身就是以相对差一等的学校的学生为主体。

此其一。

那么其二,我待过的第一家公司,虽然是个创业型的小公司,但是不差钱。

那是一家纯美资的公司,给我提供了系统的培训。

比如,我参加当年刚研发出来的全球最先进多核芯片的架构培训,费用是7000美金/人/小时。

以当时的房价,出了公司门,买个十平米没问题。

也就是说,培训你一整天,一套房没有了。

也就是说,如果我第一家公司心疼钱,多囤些房,那我成长的机会就没有了。

而且这还仅仅是培养成本的一部分。

在公司内部,也有大量的软件大咖,都是那个年代美国顶级公司出来的,比如贝尔实验室,IBM,思科,他们在美国的时候,已经是至少高工以上,不少是专家级码农。

就是说对外有培训,对内有指导,这是我刚毕业时的成长环境。

可是反观我第二家公司里的那些软件人员,他们得不到任何培训。

而且在公司内部,做芯片的人,也不可能教你如何做软件,人家也不懂。只能靠你自己去摸索。

所以这不是谁努力不努力,谁优秀不优秀的问题,而是成本明摆着。

你想学习,也得有学习的环境不是么?也得知道要学个啥,也得知道咋学吧?

所以这种信息差是碾压式的,我是真的学成归来,他们是真的全靠摸索。

这个东西就叫成本。

那个当年找个实习生乱开发,卖我第二家公司有问题的MAC,归根结底的原因,还是他们穷,他们乱来。

多年后,他们被某巨头收购,现在你再去看,就很正规。

为什么?

一个跑江湖的巫婆,他无暇顾及病患的死活,坑你就坑了,他自身没有损失。

如果他建个医院,坐堂行诊,他敢乱来么?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这就叫做有恒产者有恒心。

一个跑江湖的,他都没有财产可以赔偿你的损失,你和他合作,很可能就是把你自己多年的积蓄,全搭进去。

我第二家公司犯的就是这个错。

所以我说,研发成果,是拿钱烧出来的。

这不是说你靠个人主观意志力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的软件人员都很拼,都很努力,问题是,他不知道到底该拼啥。

所以我们不可能脱离客观实际。

二战的时候,国军为什么失败?

因为他们只依赖外援。

我们为什么成功?

因为我们不只依赖外援。

听清楚这个差别,我们不是拒绝外援,从三角函数开始推导,一切都靠自己,不是这样的。

李云龙也经常从运输大队长那里抢一些外援的,他也知道歪巴子,捷克式好使,他也不想要我们自己造的土手雷。

这是什么?这就叫实事求是。

打仗不是吹牛皮,你必须要面对现实。

但是,李云龙额外的优点是什么?

是两者结合。

既实事求是,也独立自强。我非常需要外援,可是我不指望外援。

这两点都很重要。

地主家的傻儿子,资源到位,你不中用那也不行。

反过来,你卧薪尝胆,但是一切外部条件都不具备,你浪费了太多时间,一辈子都在走弯路,那也不行。

人生是有限时间内的游戏,你不怕走200年弯路,也得有200年给你活才行。

这就是一个人,教育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好比张飞。

张飞喝酒有没有坏处?有。

刘备有没有跟他讲过喝酒误事?讲过无数次了。

他听没听?没有。

所以丢了徐州。

丢了徐州之后,张飞哭着跟大哥请罪,刘备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刘备说,没关系,你哥有钱,亏了就亏了。

那张飞下次还喝酒,他不会成长的。

如果刘备跟张飞说,完蛋了,没了徐州咱们兄弟仨只剩死路一条,那么对不起,张飞只能死,刘备关羽也得死。

因为你这个团队的先天条件,根本无法经历失败,你支付不了通向成功无可避免的最基础的成本。

只有什么情况下,这个团队才能前进一步?

两者齐备。

刘备既没有轻易原谅张飞,也没有让他去死,而是告诉他,我们兄弟三个人结义,你要死,岂不是拉着我俩一起死?

这句批判很重的,张飞死也不是,不死也不是。

不死有罪,死了还害了大哥二哥更加有罪。

所以,他吸取教训了。

你去看后来,张飞都学会用计骗严颜了。

说明他真的成长了,而成长,是有成本的。

前面799次的成本你不支付,他不会有第800次的顿悟。

而如果前面799次里面你没有像刘备那样用对方法,他可能需要8000次,才能顿悟。

那就等不到了,人生是有限的,你就支付不起那个成本了。

这个过程就是教育。能支付得起800次,且压缩到800次以内,就叫教育。

你指望你的孩子讲一遍就OK了, 那你不是指望教育,你是指望运气,指望奇迹。

你纵容孩子,每次教育时机来临,你都没有像刘备那样郑重的把握住,那对不起,成本太高,成功无望。

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你才有机会在第800次的时候,让他顿悟。

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影响你一生的,不是高考,不是填志愿,是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