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春晚

江峰斜出小银钩,一水青青相映流。

寂寞梅窗听花落,花声尽是故人愁。

首句“江峰斜出小银钩”,通过比喻将江边的山峰外的傍晚弯月描绘得如同斜挂的小银钩,既形象又生动,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方。

接着,“一水青青相映流”继续描写江景,清澈的江水与青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这里,“一水”与“青青”相对,既写出了江水的清澈,又描绘了青山的翠绿,使画面更加鲜明。

然后,“寂寞梅窗听花落”将读者的视线从江景拉回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中。诗人独坐梅窗下,听着花瓣飘落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寂寞和思念。这里,“寂寞”与“梅窗”相映成趣,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又暗示了季节的变迁。

最后一句“花声尽是故人愁”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听到花瓣飘落的声音,仿佛听到了故人的叹息和愁思。这里,“花声”与“故人愁”相结合,既表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又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忧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时光

昨日时光凋未残,轮回沙漏岁堪看。

青春或许能重蹈,一片天真梦已阑。

首句“昨日时光凋未残”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昨日时光的留恋和感慨。虽然时间已经流逝,但昨日时光的美好仍然留在心中,未曾完全凋零。

次句“轮回沙漏岁堪叹”中,诗人用“沙漏”这一形象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沙漏中的沙子不断落下,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轮回”则暗示了时间的循环和无法挽回。

第三句“青春或许能重蹈”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怀念和憧憬。虽然青春已经逝去,但诗人仍然抱有一丝希望,认为青春或许能够重新来过。这种希望虽然渺茫,但却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最后一句“一片天真梦已阑”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失落。尽管诗人仍然怀有对青春的憧憬和向往,但现实却告诉他,那些天真烂漫的梦想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远去。这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暮春

风雨声中蝶不支,落花伤在暮春时。

惟将一叶流年册,故事轮回榘可知。

首句“风雨声中蝶不支”,以风雨交加为背景,描绘了蝴蝶在风雨中挣扎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暮春时节风雨的描写,也寓意着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蝴蝶的无力挣扎,象征着人们在面对困境时的脆弱和无奈。

次句“落花伤在暮春时”,承接首句,进一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落花是暮春的典型特征,诗人用“伤”字来形容落花,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伤。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离别和失去,使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第三句“惟将一叶流年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一叶流年册”这一意象,将流年比作一本册子,而每一页都记录着生活的点滴。这里的“一叶”既指流年册中的一页,也暗指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一句“故事轮回榘可知”,诗人以“故事轮回”来比喻人生的循环和重复。榘,即规矩、法则,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人生规律的认知。虽然时光荏苒,但人生的故事却在不断地重复和轮回。这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暗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思考。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诗人通过对暮春景象的描绘和对时间、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落花

雨风吹落李花时,莫问桃花结几枝。

一萼残红曾在鬓,倾诉流年春不疑。

首句“雨风吹落李花时”,描绘了一个凄美的场景:在风雨的吹打下,李花纷纷飘落。这不仅是对暮春时节的真实写照,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和生命的脆弱。

次句“莫问桃花结几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桃花”这一意象,与首句中的“李花”相呼应。桃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其开落也预示着季节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诗人用“莫问”来表达对桃花盛开与否的不关心,实则是在感叹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第三句“一萼残红曾在鬓”,将视角转向个人,回忆起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那“一萼残红”曾经绽放在发鬓之间,象征着青春和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美好已经逐渐消逝,只留下了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感伤。

最后一句“倾诉流年春不疑”,诗人将内心的感慨倾诉给流逝的年华和不变的春天。虽然时光荏苒,但春天依旧如期而至,万物依旧焕发着生机。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的坚韧和希望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的释怀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落花的描绘和对时间、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但同时也展现了对生命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情感上的起伏和转折,使得诗歌更加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