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图片(视觉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 丁雅栀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编者的话:择一处秀丽山水,撑起帐篷,支上桌椅,挂上氛围灯,将卡式炉、烤炉等装备一一摆出,在晚霞中品尝手冲咖啡的香醇,享受烤炉上的诱人美食,聆听音箱中传来的悠扬旋律,感受灯光下那份独特的浪漫氛围——这就是当下时兴的“精致露营”的典型场景。正如其英文名Glamping取自“迷人”(Glamourous)与“露营”(Camping)的组合一样,“精致露营”更加注重舒适度,成为年轻人逃离城市、享受自然时光的生活方式。

伴随着春夏露营旺季的到来,社交平台上与“精致露营”相关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许多国内新手玩家和潮流Z世代纷纷加入露营的行列。露营装备市场作为露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让相关产业嗅到了来自全球的商机。

“一夜乌托邦”

现代露营的历史可追溯至1908年。这一年,热衷自行车旅行、会制作帐篷的英国裁缝托马斯·海勒姆·霍尔德撰写了《露营者手册》,被许多人看作是现代露营史的开端。上世纪20年代,非洲游猎曾经是富裕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常会体验的生活,他们把大量冰镇香槟、古董家具、波斯地毯、奢华床品以及豪华帐篷带在路上,并在户外搭建配置。所以“精致露营”起初也被人们称为“豪华露营”。后来,美国千禧一代将“奢华”变成“精致”,创造了“精致露营”一词,以更好的体验为目标,配备各种露营装备,让更多中等收入群体参与其中。

和仅带一个帐篷和睡袋,最多配上酒精炉给自己煮些热食的朴素露营生活相比,“精致露营”要讲究得多:除帐篷、床垫、睡袋、炊具,还要有氛围灯、移动洗澡设备、折叠马桶等。虽然设备开销很大,却仍有人视之为“一夜乌托邦”,十分向往。在他们看来,精致露营追求的是“极致体验”,而非“荒野受虐”,是将自然之美与生活之便结合体验的理想方式。

作为“舶来的符号消费”,“精致露营”起初在国内属于颇为小众的存在。2020年开始,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精致露营”迅速“破圈”,成为年轻人和城市家庭的新宠。一时之间,无论是在公园绿地、海边沙滩,还是在茂密的森林、广袤的草原,乃至遥远沙漠的无人之境,都能发现人们露营的身影。在社交平台上,与“高颜值”露营相关的分享也急速增加。

小红书用户“舒克贝塔的旅行”是一位露营爱好者。“我特别享受户外的露营生活,每一次露营都会精心布置场景,反复推敲配色,甚至会先画好平面图,看看大概效果。”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每一次露营的夜晚,当她把露营地所有灯光照明设备打开的瞬间,总会感到十分惬意,是令人上瘾的户外体验。

带火露营装备市场

“帐篷是露营的主力,但仅仅有帐篷是远远不够的。就像一个人买了相机后发现,还需各种镜头、灯、洗印室、相框等一系列东西。”托马斯在书中这样比喻,露营需要一系列装备来完善体验。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露营装备不断发展,从简单的帐篷睡袋到折叠天幕、便携式炉具,乃至储能、照明、影音设备等。

“刚开始露营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第一次户外过夜,仅凭着一腔热血,带着随意选购的帐篷、充气床、蛋卷桌凳、天幕等就扎进山里了。因为装备不行,夜晚冷风吹得脑袋嗡嗡的,几乎一夜未眠……回来后,我就开始各种普及,升级、加购装备,包括手冲咖啡器具、烤炉、音箱、氛围灯等等,希望在户外也可以拥有精致的小家。”小红书用户“舒克贝塔的旅行”告诉记者。

另一位露营爱好者杨乐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对大多数人来说,“精致露营”设备齐全、装饰好看“容易出片”,适合很多没有太多户外经验,却想在保证舒适度前提下体验户外生活的人。

需求增长也带动相关商机。《环球时报》记者在采访义乌市场做户外用品经营的一些商户时了解到,早年间市场上的户外用品以价格低廉、造型简单的“基本款”为主,如今的需求开始逐步偏向更高端产品。商户朱悦来以帐篷为例向记者介绍称,较早年间的售卖价格区间在30元至80元,功能层面也仅能满足基本的露营需求。随着露营消费的不断升级,如今他们出售的帐篷在价格和品质层面不断提升。近年来,高端帐篷市场迅速崛起,一些产品价格甚至达到数万元。“近两年,我们明显感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仅要功能齐全,更希望通过露营装备来展现个性化,尤其是对装备美观度的要求快速提升。”朱悦来称,户外装备的购买主力是“80后”和“90后”的消费群体,他们愿意为高品质帐篷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消费趋势推动了帐篷市场的个性化和定制化发展,“还有不少专业露营营地的订购需求,帐篷需要根据营地的IP形象进行定制。”

朱悦来还提到,帐篷市场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也相应变化,从大批量生产转向小批量定制,形成了“粉末化”消费模式,这样的模式对于商户而言,库存压力相对较小,但成本较高。

同在义乌经营户外用品的陈丹林也关注到类似趋势,她对记者表示,不止帐篷,人们对床品、桌椅等也有更高的要求,更倾向于使用了高级材料和“黑科技”的产品。

据中国露营装备行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露营装备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帐篷、睡袋、炉具等核心装备产品销量均实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露营装备的价格也在水涨船高。一盏露营灯,因为外形设计的精美就可以从几百元涨至几千元人民币,帐篷更是从几千元到几万元都有。

除了这些必备装备,氛围灯、卡式炉等也成为备受露营爱好者青睐的装备。小红书用户“舒克贝塔的旅行”认为,在夏季露营,大家最发怵的是炎热、蚊虫叮咬,因此黑胶天幕、风扇(户外空调)、制冰机及防蚊液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会让露营体验感更好。灯也是必不可少的提升氛围感主要工具。“露营就好比把家装的一套逻辑搬到户外,如收纳、重量、颜值等因素也要一并考虑。”

国内外市场不断融合

《环球时报》记者在英国发现,很多露营营地的运营商会提供全套用品,不需游客自备。但还会有一些“发烧友”倾向于自给自足,这也为“精致露营”的零售市场带来需求。其中,耐用轻便的蛋卷折叠桌和折叠椅是很多人的露营必备品。在英国,蛋卷折叠桌的售价在20—70英镑不等,此外,更为舒适轻便的“月亮椅”也大受欢迎,在英国的售价在20—50英镑不等。记者通过在线上及线下的购物平台了解发现,这些产品中的大部分都是在中国制造的。

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带电量及输出功率较大,能为冰箱、电饭煲及数码设备供电,也成为“精致露营”必不可少的单品。《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全球便携式储能的主要生产地在中国,占据了90%以上的产量和出货量。记者在美国亚马逊、韩国Coupang等电商网站上搜索发现,大多在售的用于露营的便携式储能设备的产地都是中国。

随着中国露营市场朝着高品质、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方向发展。消费者对产品的更高要求也推动了国内外市场的不断融合。朱悦来和陈丹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他们的企业在经营户外装备的最初阶段,都是因外贸需求而起,主要出口市场包括欧美、东南亚、澳洲等。近年来随着国内露营市场的发展,他们开始接触国内市场。陈丹林称,中国热衷于“精致露营”的消费群体需求影响了不少产品设计,这些产品的变化也进一步影响了海外市场,“许多海外客户非常喜欢中国制造的帐篷,常常重复采购。”陈丹林说。

朱悦来认为,对标出海需求,中国制造的户外装备有明显优势,也有短板。如海外市场对帐篷产品的质量、细节和功能面料、外观和色彩配置有较高要求,但对IP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国内帐篷市场则更注重IP和图腾的设计,这成为国内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一大优势。但与此同时,国内品牌附加值较低,若与国际品牌产品对标,还需明确定位,才能更好开拓海外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在快速变化的市场面前,露营装备的生产商也面临不小压力。朱悦来称,随着户外露营需求渐起,新入行的企业因缺乏长期经验和客户资源,面临较大库存压力和运营风险,“露营装备的营销不能仅依靠低价策略,消费风尚和消费者观念都在实时变化,注重市场洞察、提升产品品质和性能至关重要。”朱悦来称,想在市场站稳脚跟,产品差异化和升级创新是核心竞争力。“市场每隔两三个月就会出现一批不同款式的帐篷,如果了解不深入,就会出现库存问题。”

尽管如此,行业增长仍具潜力。艾媒咨询分析预测称,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升至2483.2亿元人民币,市场规模达到14402.8亿元。从事市场研究和咨询的大视野分析称,在冒险旅行和生态旅游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精致露营”市场规模或将在2028年达到54.1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