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阜阳乡村,成了“香饽饽”?

瓦大番茄谷项目、京九丝绸优质蚕桑种养基地、有机良庄数控式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 眼下,全市已有1500余家民营企业,“扎”进广袤的颍淮乡村,发展1880个项目,惠及全市1019个村。

“万企”来,“万村”兴!

阜阳“政能量”工作室记者注意到,自2021年“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市通过村企“联姻”,不断探索“兴村”路径,加快由“帮”到“兴”、由“输血”到“造血”转换,努力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三方共赢。

阜阳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01

一家民企的实践

6月19日一大早,位于颍东区的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派忙碌景象。一筐筐新鲜的番茄采摘出来、装车外运,次日就能出现在苏州等长三角地区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 宿飞/摄

作为一家深耕鲜食番茄产业的民营企业,瓦大农业目前形成了“一种、一业、一乡”的生态体系,构建了遍及全国七个省市的种植基地, 鲜食番茄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2.6亿元,带动1500余名村民就业。

“自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我们快速响应,积极探索,立足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在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谋划了‘瓦大番乡’项目。”瓦大农业董事长吕彬介绍说。

目前,该企业已建成番茄种质资源库、数字管控中心、新品种中试基地、番茄科技小院和番茄种植基地约2000亩。 2016年以来,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以及资产租赁等方式,共支付村集体企业、脱贫村、脱贫群众资金280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瓦大番茄谷,工人们采摘新鲜的番茄,准备发往包括苏州在内的沪苏浙市场。

瓦大“兴企”助农的努力

获得各方认可

在6月12日召开的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吕彬应邀作了典型发言。企业牵头的瓦大番茄谷项目,还跻身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

“接下来,我们将在原有番茄产业基础上延链补链, 新建番茄特色民宿等项目。” 吕彬表示, 新建项目以村民为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创则创,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让村民成为产业的主人,续写企业“兴村”新篇章。

02

1500余家民企的参与

企业“兴村”连着两头,一头是经过市场锤炼、谋求更大发展的民营企业,一头是经过脱贫攻坚形成一定实力、渴望继续发展的村级经济和家庭经营主体。这两头在阜阳都已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释放“联的优势”、走好“商的路径”,近年来,阜阳“万企兴万村”行动聚焦“产业”这个核心,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将企业自身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有机结合,让民营企业进得去、能干好、可持续,走出一条“产业兴村、企村互惠、同心发展”的致富路。

京九丝绸

安徽京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整合资源,依托遍布阜阳的2万亩优质蚕桑种养基地,打造“以企业为龙头、蚕农为基础、协会为纽带”的产业联合体,构建了“企农联合、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带动颍上县、阜南县的10多个乡镇农民种桑养蚕,培育了多个养蚕专业村,户均养蚕年收入在4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颍上县耿棚镇蚕桑种养基地

有机良庄

安徽有机良庄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同太和县双浮镇10个村签订帮扶协议, 投资数控式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 创新“统一种苗、种养、技术、管理、销售、品牌”的“六统一”产业互动和“旅游+”带动模式, 共带动周边1300余户农户参与,累计向当地群众发放土地租金、产业分红和工资5000多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机良庄鱼菜生态循环产业园项目。

把乡村这片广阔天地

作为创业、奉献的大舞台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有1501家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兴村”项目1880个“兴村”总数1019个,到位投资73.17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03

一种发展路径的探索

一家家民企在一片片乡野泥土中

继续扎根与拼搏

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

“万企兴万村”行动中,我市因地制宜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组织形式,推动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末端销售的全程管控、统一标准,构建“产供销”一条龙和“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条。

同时,通过“务工收入+租赁收入+收益保底+利益分红”等方式,更好地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帮扶关系,实现了联产、联股、联利、联心双赢,也降低了小农户的经营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阜南县绿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秧基地

阜南县绿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并出资实施了该县田集镇赵老村的土地整治,由“小田变大田”实现“粮田变良田”,新增有效耕地150亩、每亩租金1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每年增加15万元。同时,其他民营企业也主动参与相关产业建设,赵老村形成了服装加工、门窗幕墙、桑蚕种养等多产协同发展局面, 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100万元, 打造了 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的阜南样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集草莓(资料图)

除此之外,通过组建产业联合体、商协会、合作社等方式,闻集草莓、会龙辣椒、黄岗柳编、新村芦蒿、太和桔梗、临泉芥菜丝、界首马铃薯、颍州马寨生姜、颍上南照稻米等“土特产”,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打造了具有辨识度的区域特色品牌,也实现了“小特产”撬动“大产业”。

眼下,闻集草莓种植面积已突破2.6万亩,年产鲜果7.5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辐射带动周边6万余亩,拉动创业就业近万人;黄岗柳编累计带动务工2.2万人,人均年收入 5000元以上 ;界首马铃薯带动当地及周边近3000名群众就业,人均年收入超2.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岗柳编

在发展产业、盘活资产的同时,阜阳民营企业还深入开展公益捐赠、消费助农、捐资助学等行动,累计捐款捐物总额6900万元,惠及440个村。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一串串翔实的数字、 一幕幕触及心灵的画面, 无不是阜阳“万企兴万村” 的 生动实践。

“万企兴万村”行动

还在继续

阜阳乡村,还会有哪些变化?

让我们一起行动

一起见证!

出品|阜阳“政能量”工作室

文字| 全媒体记者 徐风光 通讯员 聂小龙

图片|全媒体记者 庞诚 王彪 穆可亮

本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