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王帅国 曾年销百万辆的东风日产,在转型压力下不得不将闲置产能租给自主品牌,以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岚图汽车成为东风日产代工的第一个自主品牌。

6月17日,岚图汽车发布消息称,旗下全新纯电家用SUV将在东风日产云峰工厂生产,该工厂是东风日产纯电动车型Ariya的生产基地,拥有成熟的纯电动车型制造经验。根据此前工信部披露的产品公告,岚图全新纯电SUV被命名为岚图知音。

岚图汽车表示,充分利用东风公司体系内先进工厂产能,不仅能推动岚图知音快速实现规模化生产,也能同时保障标准和品质的可靠性。

早在9年前,国内就出现了合资车企给自主品牌代工的案例,但当时只是个别现象,且背后的原因与现在相同。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技术、供应链、成本等各个方面的优势。东风日产代工岚图汽车是自主品牌赶超合资品牌的又一例证。

各取所需

东风日产向外出租工厂产能一事早有苗头。今年3月,有外媒报道称,日产汽车计划将在华产能削减至多30%,并将与当地合资公司洽谈。

彼时,日产中国相关工作人员向经济观察报表示:“这只是一个媒体的猜测性报道,我们不置评论。”如今,代工岚图汽车消息的披露,证实了东风日产出租产能的计划。

在自主品牌凭借新能源优势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包括东风日产在内的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受到较大的冲击。东风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东风日产(含日产与启辰,2023年增加英菲尼迪)累计销量分别为106.71万辆、91.73万辆、72.31万辆,同比分别下滑11.04%、14.04%与21.53%。

2023年,东风日产宣布进行战略调整,表示将加速向日产、启辰与英菲尼迪三大品牌导入电驱化车型。2023年11月,东风日产母公司东风有限发布企业发展新战略“启DNA+”,以此推动公司在研发、自主产品、全球化、资源优化整合四个领域的能力进化。今年1月至5月,东风日产销售新车26.57万辆,同比小幅增长6.26%。

不过,东风日产还需更多调整以实现企业转型。除上述削减产能的计划之外,3月,日产汽车和本田汽车在日本东京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开始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合作,涉及汽车软件平台、与电动汽车相关的核心部件等。

2022年8月,日产汽车表示,未来启辰将使用东风公司最新发布的量子智能电动架构中的S纯电平台,用来研发和生产旗下纯电车型。

处理闲置产能、寻求技术合作等举措,显示出日产及东风日产迫切的转型意愿。而作为东风日产整车产能的“承租方”,岚图汽车也有自己的问题需要解决。

岚图汽车作为新品牌,当前销量正在快速增长。2023年,岚图汽车累计销售5.06万辆,同比增长160%;今年1月至5月,岚图汽车累计销售2.49万辆,同比增长107%。

虽然整体销量增速飞快,但与其他同类型车企相比,岚图汽车的市场表现并不算好。由吉利控股孵化的新品牌极氪汽车与岚图汽车定位相当,其在2023年销量已达到11.87万辆,今年1至5月销量为6.78万辆,月均销量已超万辆。

此前,岚图汽车将市场表现不佳归咎于企业营销做得不好。但实际上,岚图汽车产能不足也是重要原因。岚图汽车旗下已有岚图FREE、岚图梦想家和岚图追光三款车,其今年销售目标是10万辆,其前面临的一个重要制约在于产能爬坡能力。

东风日产作为日产汽车与东风公司的合资车企,在制造方面有中外两大股东的加持,其生产制造经验和质量把控能力较强。

2020年,东风日产投资百亿元提升产能,位于武汉的云峰工厂在2021年正式投入量产。据了解,该工厂具备燃油、混合动力、纯电动等多种车型柔性混合生产能力,年产能可达30万辆,已投放奇骏、奇骏e—Power及艾睿雅等车型。

反向代工蔚然成风

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合资车企的中方股东都被视为外资品牌的代工者,尤其是自主品牌品牌力不强的中国车企,更是被指靠代工模式生存。而近几年情况发生了转变,合资车企给自主车企反向代工的案例多了起来。

在东风公司体系内部,合资品牌给自主品牌代工已有前例。今年4月,神龙汽车(旗下有标致和雪铁龙两个法系车品牌)一位内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神龙汽车将代工生产东风旗下自主品牌的电动车,按计划很可能是东风eπ和东风纳米品牌的电动车型。”

早在2023年11月,东风乘用车与神龙汽车就举行了首款车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宣告东风公司将利用神龙汽车闲置产能生产新能源车型的计划。

在此之后,湖北神龙汽车新能源整车新车型及“三电”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出现在成都市2024年一季度招商引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该项目将对神龙汽车位于成都经开区内整车生产基地进行改造升级,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首期导入东风汽车自主开发的新能源车型3款,并利用现有土地建设新能源“三电”零部件产业园。

据经济观察报了解,同样与东风公司有合资合作关系的本田汽车,也已经制定了将在华产能削减20%的计划。但由于东风公司三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分别与神龙汽车和东风日产就产能问题达成合作,本田汽车在华产能调整计划更有可能与另一家合资合作车企广汽集团共同推进。近日,广汽本田正在进行一轮员工“优化”,即是广汽本田调整产能的外在体现。

2023年,广汽埃安销量达到48万辆,同比增长77%;广汽传祺销量达到40万辆,同比增长12%。二者对于产能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而在广汽集团内部,广汽埃安此前已经将埃安S、埃安Y等车型反向输出至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企业。

对于合资车企纷纷开始为自主品牌代工,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表示:“合资企业当前销量低迷,产能放空带来的成本压力较大,代工生产赚取相关费用也是企业经营的一种对策。”

合资品牌为自主品牌代工的案例可追溯到9年前。2015年,东风风神旗下车型L60开始由神龙汽车工厂进行生产;同期长安汽车旗下经典车型奔奔正式在合资企业长安铃木工厂下线。

彼时,业内有人提出“自主品牌已经实现逆袭”,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当时的风神L60,虽悬挂着东风的标志,但其技术基底来源于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现已与菲亚特克莱斯勒集团合并为Stellantis集团);长安铃木代工奔奔,是因为铃木汽车的发展战略上出现失误,导致销量下滑、产能过剩。当时,合资车企给自主车企代工更多是偶发事件。

时至今日,神龙汽车代工eπ和纳米车型,与东风日产代工岚图汽车,背后体现的是自主品牌换道新能源,并对合作品牌实现了超车。合资品牌反向代工自主品牌,已经从偶发走向了普遍。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帅国经济观察报记者

关注汽车产业发展,报道产业转型、车企动向等,对造车新势力、国内品牌关注较多,擅长现场采访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