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数学少女”姜萍火了,她在阿里巴巴国际数学竞赛上获得了第十二名的成绩。在一众清华北大麻省理工的学霸中间,姜萍中专生的身份显得特别突兀。

赞扬之声充斥网络,但是质疑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专生姜萍

有人怀疑姜萍的成绩是作弊得来的,也有人认为这次考试只是初赛,姜萍远谈不上天才。

还有人反思,为什么姜萍这样的人才会去读中专?为什么她的数学天赋没有被发现?

在舆论的漩涡里,姜萍好像风中之烛,忽明忽暗。

人们对待姜萍的态度,其实也是人们对待天才的态度,有赞赏,有质疑,有惋惜,有嫉妒。

于是问题来了,面对天才,家庭、学校还有社会该如何对待?

其实过往的影视作品中早就给出了答案。

现实版“心灵捕手”

因为姜萍的走红,人们发现了她的老师王润秋

王润秋,师从江苏大学数学名师卢殿臣教授,2020年大学毕业,一边教书,一边沉迷基础数学研究。姜萍就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

这是当代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姜萍是幸运的,她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我不知道他们之间有着怎样互相发现、双向奔赴的故事。但有一部电影,似乎给这个故事填充了内容。

这就是马特·达蒙罗宾·威廉斯主演的《心灵捕手》——一个沦落为清洁工的数学天才和一个伯乐老师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灵捕手》剧照

孔子说,有生而知之者,说的恐怕就是天才。而对于这天生的才能,天才们并不是甘之如饴的,神探阿蒙说,这既是个礼物,又是个诅咒。

马特·达蒙扮演的韦尔·亨廷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综合体。他数学天赋过人,却因为出身而无法被发掘,他变得愤世嫉俗,伤害每一个接近自己的人。这是他保护自己的方式。

韦尔的转折来自于他遇到了数学教授蓝波。很难想象一个天才遇到了一个更天才的人是个什么滋味,既生瑜何生亮,肯定不好受。

好在蓝波教授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要不然,他绝对有能力毁掉这个天才,其实用不着毁,只要冷眼旁观就够了,因为韦尔早已经开启了自毁模式。

实际上这也就是电影,让韦尔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幸运,他完全是上帝的宠儿,拥有天才的头脑,身边全都是好人,要不是安排他是个孤儿小时候遭受虐待的背景,就他这么幸运还这么无理取闹,得遭雷劈。

为了拯救韦尔,蓝波教授把他介绍给了心理学家授尚恩,这是聪明遭遇了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灵捕手》剧照

相比于韦尔的天才,尚恩是一个智者,虽然他在言语的交锋中经常被韦尔所左右,甚至激怒,但他的坦然和通透,他对世事的洞察,对人生的感悟,都是韦尔拍马难及的。

电影中有一段台词令影迷津津乐道,那是两人在河边的对话,尚恩在教训韦尔的同时,也告诉了他什么叫做沧桑:“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但你连西斯廷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灵捕手》剧照

天才的成功或是毁灭,很大程度上不完全取决于自己,而是取决于他在关键时刻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老师,还是一个揠苗助长的索取者。

姜萍与王润秋的相遇或许没电影这么富有戏剧性,但我相信那一定是一个热忱的老师遇到了一个对知识孜孜以求的孩子,他们彼此都是幸运的,就像韦尔与尚恩。

如何毁掉一个天才

有人说,像姜萍这样拥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却去中专读服装设计,一定是教育的哪个地方出了问题。

要我说,在中国如果梅西被埋没还有可能,但是一个拥有数学天赋的孩子被埋没绝对是小概率事件。

没有哪个国家的家长像中国家长这样如此重视数学,或者说如此重视数学竞赛。从这个角度讲,姜萍没有被发掘反而是一种幸运。

没有被发掘让她度过了相对轻松的童年,也让她对数学的热爱来得更加纯粹,而不是被书山题海所压抑所摧残。

说实话,《心灵捕手》的故事只是两个初出茅庐的编剧在卖弄才华。因为真实的人生不是这样的,被父母逼迫,被周遭视作怪物,这才是天才们惯常面临的局面。

有一部电影叫《少年班》,讲述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故事,导演肖洋当年正是少年班里的学生,所以这可以看作是一部自传体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什么是少年班?说白了就是“天才儿童培养中心”。如果姜萍早早被发掘,也许会来这里。当然,按照一些网友的看法,姜萍还不够格来这里。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一茬茬天才从少年班毕业,又有几人有所成就?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被寄予了太高的期望,以至于揠苗助长。

天才的孩子们一边在巨大的压力下学习,一边又成了除了学习一无所知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年班》剧照

就像电影《少年班》里的那群孩子,他们很难处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知道如何面对爱情,面对挫折,面对青春的疼痛。

说实话,导演在电影里美化了自己曾经在少年班里的生活,一些更为深刻的痛苦并未触及。

好莱坞电影《天才少女》展现了这种痛苦。电影里有一个数学家老太太,想要解开千禧年难题之一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然而她做不到,于是把这份遗憾投射在了自己天才数学家女儿身上,最终把女儿给逼到自杀。然后,她又把目光投向了同样天才的外孙女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少女》剧照

在现实中,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作家蒋方舟在散文集《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里提到了她的高中同学柳智宇,他是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

然而,金牌的代价是严重的心理创伤,他的内心一次次重建又一次次被打破,始终找不到心灵的归宿。

后来,柳智宇被保送到北大,再后来,他收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全额奖学金。这在外人看来是巨大的成功,但他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几个月后,柳智宇做出了一生中最重大的选择——去龙泉寺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学天才柳智宇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所以天才应该如何对待自己?蒋方舟引用作家黑塞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学会爱这个世界,不再拿它与某个我所希望的、臆想的世界相比,与一种我凭空臆造的完美相比,而是听其自然,爱它,乐意从属于它。”

换句话说,就是与自己和解。巨大的压力与揠苗助长只会毁掉天才,而无法成就天才。只有纯粹的热爱和攻克难题的觉悟才能够让天才蜕变成真正的学者。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获得了这么多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却始终无法获得菲尔兹奖(靳东口中的诺贝尔数学奖) 的原因。

这也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对待天才?《天才少女》里给出了两条路,渴望成功的奶奶逼死了母亲,而不想悲剧重演的舅舅只想让外甥女像普通孩子一样快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少女》剧照

显然,第二条路是对的。至于说数学天赋的兑现,就像我们前面所说的,那应该基于兴趣与觉悟。

在电视剧《天才基本法》里,张子枫扮演的林朝夕,在本科读完哲学之后,幡然醒悟去考数学研究生,这选择就是基于热爱与觉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朝夕的父亲林兆生,则用一生的时间去钻研另一道千禧年难题P=NP。很多人会觉得林兆生的一生是个悲剧,但当一个人找到所爱,并为之奉献一生,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像我们普通人去揣摩姜萍,有人觉得她不够天才,有人觉得她不够幸运,有人觉得舆论可能会毁掉她。

但这些都只不过是我们这帮俗人的揣摩。其实呢?姜萍能够沉浸在自己所热爱的数学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我们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士的爱的方程式》剧照

科普作家卓克曾经点评那些沉迷于数学而不能自拔的人。他说:“如果一个人真的被数学中的美吸引到了,强烈地认同数学中那些逻辑的价值,这样的人,是一种超脱世俗情绪的人,他的思维世界秒杀普通人好几个等级。”

就像日本电影《博士的爱情方程式》里的那句台词:“他爱的对象可能有点儿怪,但爱本身并不奇怪。”

作者丨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丨pelyliu

责任编辑丨Tony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近 期 好 课

好课 | 陈翠梅导演工作坊

好课 | 邓璐斯坦尼康训练营

关 注 【 益 起 映 创 学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