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陈琏)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有机组合体,其借助数学技术,在任务的驱动下引发学生深度学习。STEM教学是当今全球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议题,也是教育创新的一条新的路径。基于STEM的跨学科学习理念,西安市灞桥区东城第一小学本学期新开设了STEM课程,本课程遴选出语文、科学、美术、数学、英语六位优秀青年教师,分别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进行教学实践。为了展示本学期试点班级学生在STEM课程学习中取得的成果,搭建课程实践教师分享经验的平台,营造教师相互交流学习、积极参与教学创新的教研氛围。2024年6月18日,东城一小开展了STEM课程期末汇报课展示活动。

曹雯怡、付蓉两位老师设计的《小球闯关》游戏,是STEM课程的一个典型课程。本课程设计了四个环节:情景导入、头脑风暴创新思、动手操作验真知和自我评价。其中,“动手操作探真知”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探究“影响小球闯关的时间因素有哪些”等活动让学生思考、制作“小球闯关”游戏。本课程在孩子们设计草图前,将“材料超市”的内容出示,通过使用希沃白板的“拖动”功能让孩子们提前知道“游戏”的每个部件应该使用什么材料,做到“胸有成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奕伽老师设计的《排箫的秘密》,课上她要求学生拥有辩证的科学思维、逻辑思考能力接受任务、转化任务、拆解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与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知识与技能多元渗透,综合辅助。这节课在课程设计上全程采用沉浸式探究解谜方式渗透课程内容,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基点上,设立了一个文化瑰宝急需保护的情境问题供学生解决,该情境问题将传统文化,传统乐器,实验制作,文化传承几方面有机结合,使学生认识到艺术领域历史文化、美术音乐相通相融的无尽魅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增进音乐美术等艺术知识的融会贯通与学以致用。从艺术角度构建知识跨界,内容多元的有机STEM课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界中热传递无处不在,由温差引起的热传递现象是认识自然界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知道夏季开空调制冷,冬季晒太阳取暖,这些都与热传递紧紧相关。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因此,乔艳老师设计的本项目通过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制作一个保温箱,理解热传递的实质,进而解释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逆向思维提供有效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娇老师的《设计护膝》STEM课程从思政故事导入,在日常活动中常有受伤情况出现,为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STEM课题组同学们阅读数据、发现问题,提出设计护膝这一课题。

探究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引出探究问题,并通过阅读《膝关节说明书》、观察使用护膝的场景图和护膝,了解到膝关节的结构、护膝的种类和结构,为制作过程做好理论准备。实施过程中,赵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设计制作-测试优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范晨老师设计的《鸡蛋保护计划》STEM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利用多学科知识构建保护结构。学生需设计并制作一个装置,确保至少3枚鸡蛋从30厘米高空落下后依然完好无损。通过实践操作、团队合作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工程设计与团队协作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汇报课展示活动,拉开了东城一小STEM课程的教学序幕,也让学生通过STEM课程学习,徜徉在知识的长河里,体验到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感受到创新的价值与魅力,他们认知世界的视野得以拓宽,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得以增强,核心素养得以提升,更关键的是孩子们收获了成功,也分享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