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1945年8月初,地点中国东北,此时此刻,对于全体中国人,乃至全体同盟国人民来说,胜利都已经近在咫尺,然而,对于依旧负隅顽抗的日本来说情况却并非如此,整个日本国内皆是人心惶惶,尤其是以天皇为首的内阁成员们,更是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只一点,那就是伴随着苏联红军的下场,他们最后的希望,即,驻扎在“伪满洲国”的八十万关东军已然全军覆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了关东军,日本就失去了谈判的最后筹码,为了不被苏军攻入本土,他们这才只能选择无条件投降,只是天皇等人虽幸免于难,可那些被俘的关东军就惨了,整整五十万人被送到了西伯利亚“挖土豆”,男人沦为奴隶,女人则更惨,堪称是生不如死!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些战俘在苏联处境如何,那些女兵又遭遇了怎样的报应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应不爽

一切的一切还要从两枚原子弹的降临开始说起。

1945年8月6日,眼看着本土被包围,日本政府却仍不愿投降,依旧幻想着用所谓“一亿玉碎”的筹码来威逼己方放宽投降条件,美国方面不再犹豫,直接动用了刚刚研制成功的大杀器,将一枚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投放到了日本广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自此,世人这才总算见识到了“原子能武器”的威力,可令人感到诧异的是,即便如此,日本却仍然没有要投降的打算,原因很简单,只一点,那就是日本高层在赌,他们在赌这样的大杀器美国只有一枚!

这可真的是不见黄河不死心啊!于是乎为了击碎敌人最后的侥幸心理,仅在三天后,美苏两国同时出手了,前者的轰炸机再度起飞,打算令长崎的日本人再度尝试一下原子弹的威力,而后者则更加强硬,8月8日晚间,苏联直接对日宣战,并派遣一百五十万精锐部队出征,准备一举歼灭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八十万关东军!

闻听此讯,一时间举世震惊,同时世人对此战也产生了不同的猜想,有人认为,八十万对一百五十万,虽说兵力相差悬殊,可背水一战的日军未必毫无还手之力,说不定反倒能够借助此战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也有人觉得,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一个钢铁洪流、一个轻步兵,战斗绝对会是一边倒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后者的猜想是正确的,战争才刚一开始,苏军就呈现出了碾压之势,短短一周时间就结束了战斗不说,更是一举抓获了超过六十万名俘虏,而至此,失去最后指望的日本政府才终于选择了无条件投降。

可以说,与美国相比,在促使日本投降的问题上,苏联的功劳显然要更大,不过与此同时,一个问题却也困扰起了斯大林,那就是这些被俘日军的处置问题。

原因很简单,众所周知,正常来说一个国家在战争中投降后,按照国际公约,其被俘士兵是需要被遣返回本国的,就算判刑也是需要战胜国统一审判,也就是说,苏联本该将这六十万被俘日军送回日本,可这么做却有一个弊端,即,日本已经彻底投靠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美苏本就是宿敌,将这些战俘送还日本,岂不是在替自己的敌人增强实力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考虑到这点之后,外加之在苏德战争中苏联元气大伤,劳动力严重短缺,很快一个计划便横空出世了,那就是将关东军战俘带回苏联本土,让他们在极寒的西伯利亚冻土中接受劳动改造,这样一来既能让广大被日本侵略的国家出一口恶气,也能够极大消耗日本国力,堪称是一举两得。

说干就干,这不,就在拒绝了美西方的请求后,斯大林大手一挥,直接就将五十万强壮、健康的日本战俘带回了国内,余下的十万老弱病残则被象征性的留给了中国。

在火车上,这些日本战俘心态还是比较好的,毕竟在他们看来,如今的日本本土早已满目疮痍,并且还受到了美国人的控制,回国去也是屈辱,去苏联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但很快他们的幻想就破灭了,当体感温度逐渐降低到零下后,战俘们就感觉到了不对劲,等到火车停下,面前的景象更是给了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值夏季,环境本该是绿意盎然,可事实却不然,放眼望去满是荒芜不说,更是连一个像样的建筑都没有。

“苏联人带我们来这里做什么?”

只一瞬间,全体战俘的脑海中都出现了同样的困惑,不过很快他们就明白了,通过翻译,众人知道了自己的使命,第一,就地修建战俘营,第二,在战俘营中搞基建、搞种植、伐木、修铁路,反正就是什么重活、累活全是他们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罪有应得

由于日本政府不肯投降,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八十万关东军就成为了他们的替罪羊,仅仅一周就被彻底击垮不说,有五十万人更是沦为了战俘,随即被送去了遥远的西伯利亚充当苦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接上文,伐木、修铁路、种土豆,这些工作听起来很苦很累,但实际上也就那样,与军事训练相比其实并没有差多少,因此,当听闻自己的工作后,大多数日本战俘还是能够接受的,可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当工作真正开始后,他们才知道什么叫做“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

先是修建战俘营,自己给自己修建监狱,这件事本就有些戏剧化,但让战俘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即便如此,苏军也没有一丝怜悯之心,为了尽可能的折磨他们,对方不单不提供棉被、棉衣等生活用品,更是会竭尽所能挖掘人类的“生理极限”,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让他们工作。

起初时还好,八月份的天气还算舒适,可到了后来情况就不同了,伴随着来自北极的冷空气南下,才不到十月份,西伯利亚就变成了冰天雪地,没有御寒物品的日本战俘瞬间就被冻成了狗,感冒发烧带病劳动都是常态,更有甚者,由于冻伤导致残疾后,苏军非但不会让伤员休息,反倒是会将其直接处理掉,用人体的脂肪来给余下的战俘们“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无尽的绝望中,仅仅两个月不到,战俘营内就出现了大批的自杀事件,再加上冻死或是冻伤引发并发症死去的,才第一个冬天就有五万战俘死去。

人员少了,这下子生活条件总该好起来了吧?很幸运,答案依旧是否定的,在此后的日子里,余下的日本战俘待遇非但没有被提高,反倒是越来越低,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倒不是苏军刻意虐待他们,一来是生活用品确实不够,苏联的轻工业本就薄弱,老百姓们自己都无法实现温饱,更不用说贴补这些外国战俘了,二来,因为天气实在寒冷,西伯利亚的土豆“种植计划”几度宣告失败,就近补充不了口粮,国内又不给拨款,日军战俘也只能忍饥挨饿了。

当然,总是不给饭吃也不行,无奈,为了明面上过得去,苏联高层就想到了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案,即“按劳分配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考勤给予粮食补贴,日本战俘的劳动量越多越好,就能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一来,既能激发战俘们的积极性,又能帮助苏联恢复生产建设,生产出的效益再从中抽出一部分养活战俘,直接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在制度改革过后,日本战俘的日子终于好过了一些,但也只是一些而已,由于工作量实在太大,再加上战俘营内部为了吃饱饭疯狂的内卷,很快就有许许多多的日本战俘被活活累死,不过凡事有利也有弊,他们的“牺牲”也为苏联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好处,就比方说位于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哈萨克斯坦的城市建设、库页岛、千岛群岛的土地开垦,甚至是苏联的首枚原子弹,便都是在这数十万名日本战俘的“努力下”拔地而起的。

而这些为苏联GDP做出了突出贡献的日本战俘们也有一小部分得到了“福报”,他们有的被特批加入了苏联国籍,有的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更有甚者,不知道是虚情假意,还是患上了斯德哥尔摩,有些人居然将自己的苦难全都归结到了日本政府身上,反倒是对苏联感恩戴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林总总,除了一小部分幸运的人外,这五十万日本战俘要么死、要么残、要么疯,就算侥幸回到了国内,亦是再也无法回归正常的生活,不过他们可不值得心疼,毕竟与曾经侵略他国的暴行比起来,这也只能算是罪有应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战俘怎么办?

修铁路、伐木,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数以万计的日本战俘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当然了,这些劳工大多都是男性,那么问题来了,余下的那些女性战俘又是什么下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女性日本战俘大多都是随军的医护人员,由于战争后期伤亡惨重,日本女性军人的占比亦是越来越高,到了二战末期,八十万日本关东军中更是出现了将近八万名女兵,即便抛去老弱病残,被抓到西伯利亚的也足有五万人,只是与外界想象的情况不同,苏联人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女性而心慈手软,反倒是施行了严格的“男女平等”政策。

这五万名女性战俘的工作与男性战俘大体一致,干的都是苦活累活,劳动量丝毫不比男兵要少,并且同样的,她们也没有御寒物品,女性的体质本就比男人差,如此一来,有不少女战俘才刚到西伯利亚就或冻死或累死了,还是直到次年春天,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她们的每日死亡率这才渐渐降低了下来。

不过很显然,与那些早早死去的“战友”相比,这些幸存下来的女战俘才是真的不幸,原因很简单,春暖花开,万物都到了繁衍生息的季节,人类也是一样,在鸟不拉屎的战俘营中,女战俘自然是最好的发泄对象,时常会有苏联大兵欺负日本女战俘,甚至是将其杀死的情况,当然这也就算了,毕竟这种事日本人也做过,他们当年就是这么对待中国、朝鲜慰安妇的,如今轮到自己身上也不是不能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令这些日本女战俘感到绝望的,其实是来自本国同胞的背刺,由于长期、巨大的心理压力,日本男战俘大多都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他们极度压抑、焦虑,却又不敢向苏联人发泄,无奈这才只能将枪口对准了自己人。

为此,战俘营中很快就出现了大规模的霸凌、强奸行为,无论男女,只要是弱者都会受到强者的欺辱。

被外国人欺负,还要被本国同胞糟蹋,这让那些日本女战俘如何能够接受呢?所以,没过许久就有大量的女性战俘出现了精神崩溃、精神失常等情况,为此,选择自杀的人更是不在少数,以至于到了被释放回国之际,五万女兵才仅仅剩下了不到一半,其中痛苦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种近乎绝望的痛苦亦是足足持续了十年之久,还是直到1956年,迫于国际舆论压力,苏联方面这才将被关押的日本战俘全部释放回国,历经苦难终于获得自由,那一天,整个战俘营都沸腾了,无论男女战俘都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他们本以为自己的痛苦总算结束了,回到国内后更是会得到政府的补偿、民众的心疼与敬仰,可很遗憾,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好不容易跋山涉水回到了国内,这些战俘居然震惊的发现,非但政府绝口不提补偿的事情,并且不予承认他们的军人身份,就连家人都无比排斥他们,男性还好,靠着卖苦力还尚有容身之所,女性就惨了,所有人都将她们视为耻辱,白眼不断、鄙视不停,而这才是最让她们感到绝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