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巴黎6月21日电 (记者何蒨) 6月17日,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率团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图书馆馆长吉尔·贝库、东方手稿部主任洛朗·艾利谢接待了代表团一行,并陪同代表团参观法国图书馆手稿部及珍贵馆藏,同时举行了座谈交流及赠书仪式。

山东大学与法国国家图书馆“合璧工程”合作深化

法国图书馆馆长吉尔·贝库表示:“法国国家图书馆致力于与世界各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对古籍的研究和保护等科研合作,并高度重视与山东大学的合作。自2014年与山东大学开展合璧工程以来,双方研究人员密切联系,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并期待在过去十年深厚的合作基础上与山大深化合作,继续支持山大学者到法国图书馆进行所藏汉籍书目及拓片的整理与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率团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供图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指出:“中法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山东大学根植开放办学的历史基因,充分发挥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致力搭建促进中法民心相通的沟通平台。法国图书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双方未来合作潜力巨大,希望双方学者在深化科研合作、数字化开发的基础上加强人员互访,通过举办学者研讨会、学生夏令营等方式深入开展中法两国间的文明交流对话,增进彼此了解,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为推动中法文明交流互鉴谱写新的山大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率团访问法国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供图

座谈会上,双方达成进一步合作共识,法国国家图书馆为合璧工程项目提供伯希和A藏B藏全部藏书以及伯希和沙畹金石拓片特藏合作。此后,法国国家图书馆会根据山东大学的研究工作,开展拓片的数字化工作,并向全世界读者开放。

座谈会结束后,李术才代表山东大学向法国国家图书馆赠送了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项目成果之一《欧洲地区所藏中国珍稀文献丛刊》,法国国家图书馆向山东大学回赠了世界地图集。

山东大学人事部、国际事务部等部门负责人、山东大学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团队等教授代表陪同此次访问。

《欧洲地区所藏中国珍稀文献丛刊》是国家重点文化工程 “全球汉籍合壁工程”的项目成果之一,收录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俄罗斯国立图书馆所藏的中国珍稀古籍文献,所涉内容皆为中国大陆地区著录所未见、属于中国大陆地区缺藏的珍稀古籍,此前未曾被影印出版过,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与文献价值。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是面向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所藏汉籍而开展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旨在调研摸清境外所藏中华古籍的全部情况,对中国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复制、出版,实现境内外所藏中华古籍的“合璧”,从而完善中华古籍的存藏体系。在此基础上,开展整理和综合性研究,建设面向公众开放的数据库系统,使工程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提供文献支持。

目前,合璧工程调查了境外1988个藏书机构,初步了解约135万部境外中华古籍的情况。正开展其中554家藏书机构所藏汉籍的实地目验编目工作,完成了48万部境外汉籍的目验编目工作,通过比对而复制了近2000部境外珍稀汉籍。

2014年,山东大学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经过两轮谈判,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双方合作开展汉籍编目及珍稀汉籍的复制回归。经过十年合作,合璧工程与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2021年9月出版的《法国国家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古恒部分)》,以及2021年12月出版的《欧洲地区所藏中国珍稀文献丛刊》,收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汉籍8部。未来,《法国国家图书馆汉籍研究》等研究著作即将出版。

山东大学致力于为新时代中法友好交流贡献力量

山东大学与法国高校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1995年,山东大学与法国巴黎狄德罗大学(巴黎第七大学,简称“巴黎七大”)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在生命科学、数学、汉学等领域开展师生交流和联合科研,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

以国际教育合作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开放发展,是山东大学的立校战略。2005年前后,山东大学对法教育合作与交流网络基本构成,与近10所法国高校正式建立校级合作关系,与法国高校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成为山东大学对欧合作交流新的增长点。进入新时代,山东大学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开放办学新举措,对法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与法国近20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山东大学与法国高校在探究人类起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山大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INRAE)合作成立中法生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研发了一系列绿色环保技术,产出了系列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2016年,山大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开启了中法考古合作。2019年,两校考古学专家组成联合考古队,首次启动法国旧石器时代岩厦遗址考古发掘,为探索早期人类起源、现代人起源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在我国考古历史上,开创了“中国在欧洲合作开展考古项目的先河”。两校联合考古队在试掘中发现了尼安德特人化石和距今5万至2万年的古人类石器,取得初步成果。随即,法国政府批准了2023至2025年在法国西南部图尔托瓦拉克洞穴遗址的发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山东大学考古队与法国波尔多大学开展联合考古。山东大学供图

2023年3月,山大与波大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在同年5月开展的发掘项目中,联合考古队共掘出古人类化石、石器、动物化石和艺术品4000余件。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包括:尼安德特人指骨化石2件、人类牙齿化石3枚,以及经钻孔的动物牙齿、贝类化石等艺术品各2件。截至目前,联合考古已取得诸多研究成果,这对于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旧大陆东西两侧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4月29日,法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布鲁诺·拉辛一行访问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供图

助力中法友好交流,以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务实举措谱写对法交流合作新时代新篇章,是山东大学服务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应有之义。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山东大学将紧扣中法外交战略方向,携手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创新合作模式,全方位机制化开展教育交流,共同谱写中法友好新篇章,为推动中法关系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贡献智慧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山东大学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在“两个大局”中积极稳妥作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和区域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中法科技前沿、国家间经贸往来和人员流动新动向,加强与全球伙伴的交流互鉴互通,增强办学实力,提升办学质量,构建中法合作交流新模式,在国家对外开放大局中展现山大应有的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