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考今天开始 小心杭州午后雷阵雨

今天,2024年中考拉开序幕。目前杭州处于梅雨期,雨水多,气温高,湿度大,闷热感明显,考生们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随着副热带高压不断增强,大家应该明显感到气温的回升。截至昨天16时,浙江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都在31℃以上,江山、永嘉最高气温还突破了35℃高温线。今天比昨天更热,预计全省各地最高气温34-36℃,杭州有可能突破35℃高温线。

杭州市气象台预报,今天白天,主城区天气还是不错的,以多云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午后到夜里有阵雨或雷雨,雷雨时可伴有短时暴雨和局地7-9级个别10级以上雷雨大风。明天转阴,有阵雨或雷雨。浙江省气象台特别提示,近期我省的对流条件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今天,午后强对流天气极易出现,还可能伴随雷雨大风,还请大家注意防范。

短暂的雨歇期后,杭州又会进入多雨水的阶段,降水明显且持续时间比较久,前期累积雨量大,特别是淳安、临安西部北部等地需重点防范山区小流域山洪、山体滑坡及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夏至无雨三伏热?

俗话说“夏至无雨三伏热,夏至有雨应秋早”,昨天夏至,杭州基本上没下雨,很多人担心会被即将到来的三伏热哭?这种民谚并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天气,不过,今年三伏天出现炎热天气是大概率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副主任李修仓此前预测,今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偏多。其中,华北、华东、华中、华南、新疆等地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部分地区可能出现极端高温。

气象数据显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近年来我国高温天气已呈现出首发日期提前、发生频次增加、累计日数增多、影响范围变广、综合强度增强等特点。另外,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日期,目前正在以每十年2.5天的速率提前!1981至1990年,高温天气过程平均最早发生在6月24日,2011至2020年间则提前到6月7日;2023年5月28日出现当年首次区域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

同时,自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已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厄尔尼诺事件大概率将在2024年夏末秋初转为拉尼娜事件。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着全球大气环流,也将导致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各地气候异常。

未来几天雨水较多

虽然夏至第一天杭州没下雨,不过目前正处于梅雨期,接下来雨水不会少。

一方面,副热带高压北抬,华南龙舟水落幕,江南、江淮等地梅雨“暴力”开场。气象数据显示,18日8时至21日8时,我市面雨量达到了120毫米,最大淳安189毫米、桐庐165毫米、临安130毫米、富阳105毫米、建德91毫米、余杭84毫米、临平80毫米、钱塘74毫米、主城区70毫米、萧山64毫米,87站累计降水超过250毫米,最大淳安威坪镇新茂村402.4毫米。

未来10天,强降雨还将以长江中下游为“轴”南北摆动。受其影响,浙江北部多过程性强降水,南部多雷阵雨。其中,今天我省有分散性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可达短时大暴雨)和局地8-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3日-25日,预计浙中北地区会有持续性中到大雨,杭嘉湖、甬绍、衢州等地局部有暴雨和大暴雨。26日-28日雨带略有北抬,杭嘉湖地区局部又会迎来大雨暴雨。

今年第3号台风有消息了

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未来10天,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扰动趋于活跃;23日前后,可能有1个台风生成并影响华南沿海等地。

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欧阳翼介绍,目前形势来看,这个热带系统在南海本土生成发展,提供它生成和发展的背景条件不是特别好,23日前后才可能有比较完整的环流,因此现在看它是否生成变数很大,是否会登陆就更不好说了。

常年来看,上半年西北太平洋平均台风生成数量在4个出头,即使未来这个3号台风生成,今年以来生成的台风数也依然比常年同期偏少。(注:虽然台风生成数偏少,但今年首个登陆我国的台风马力斯,比常年平均台风首登时间6月26日偏早一个月左右。)

不论这个南海“土”台风能否生成,华南地区都逃不过强降水的影响。预计24日至26日,海南岛、广西、广东西南部,甚至云南南部等地都有大到暴雨,局地有大暴雨。

晴热天气为何会下雨?

提醒大家,今天早出门,无论阳光有多大,最好都在包里塞一把雨伞。在夏季,晴热天气和雷雨往往接连出现。

据中国天气网科普,夏天的高温会让大气能量不断积聚,而充足的不稳定能量能让大气变成一个可能随时爆炸的火药桶,一旦遇到冷空气就极易被点燃,这样白天大气积攒的能量短时间内被释放出来,激烈的对流天气就出现了,而且往往白天温度越高,对流越激烈。但等能量释放完,强对流天气就结束了,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从一天来看,强对流天气的高发时段为午后到傍晚,大约70%的冰雹出现在13时至19时,其中14时至16时最多;短时强降水最活跃的时段是16时至17时。

为何午后到傍晚容易出现强对流呢?因为太阳辐射之后,近地面气温在午后达到最高,这种较高的不稳定能量一直可以持续到夜间,不稳定气团被触发后,积累起来的高能量就会被释放出来,形成强对流天气。

正所谓“惹不起,躲得起”,对于冰雹、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最好的防御是提前关注预警预报信息,及时寻找安全场所进行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