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官兵将领来说,有一点非常重要的,这便是爱护官兵,也就是在交战期间尽量减少死亡的人数。而当年被人们称为布衣元帅的徐向前,曾经就由于考虑周全救下了自己手下的一个人,这便是王世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世英是一个彻底的山西人,这也就意味着他与当时死守山西的阎锡山是老乡。而由于对太原熟悉,所以他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利用从前的关系,动用各种力量联系上阎锡山。

当时正好是1948年的夏季,正是人民解放军也到了解放太原的关键时期,但是却受到了来自阎锡山的死死坚守。因此联系到他进行谈判,最终和平解决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有好处的事情,所以王世英也向徐向前汇报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让王世英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向前却反对自己前去劝降。而面对一直坚持的王世英,他给出了自己的几个原因。

他首先表示,此时的阎锡山还拥有很多人马,他甚至为了防守好太原还特意从西安、榆林两处调到了士兵,同时还进行了改编,当然对于两方原先的总部将领也进行升官笼络。此外,他还对另外多个部队进行改编,再者还有一部分日本兵的加持,总共拥有近10万军的人马,这意味他完全有和徐向前军队匹敌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者,阎锡山自己对于防御能力一向自信,想必对方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死守住太原,轻易或许并不可能答应投降。而且他早先就已经为了防守建立了专门机构,此后更是一步步扩大防御的设施与储备,他甚至觉得能够严守住百万的人马,所以一般的劝降对阎锡山来说并不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就阎锡山本人的立场来说,他是坚决反共的,所以更加不可能答应来自解放军的劝降。尽管早先双方军队为了抗日明面上友好相处,但是对方内心并不甘于降共,况且徐向前早些就已经多方利用关系想要打动阎锡山,但是一直都没有能够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徐向前的劝说,王世英并没有完全被说服,但是由于对方死死阻拦自己,所以他决定先派一个人去打探一下阎锡山的态度。他选择的这个人是一个老秀才,是阎锡山曾经的老师之一。虽然已经上了年纪,但是由于为了大义做贡献,这位老师还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王世英的请求。

老秀才带着以徐向前名义写就的劝降书找到了阎锡山,但是他最终不仅仅没有同意劝降,甚至还枉顾从前的恩情,将老秀才一并杀害。得知消息的王世英悲痛交加,更多的还有对于徐向前看人精准的赞叹,想来如若不是他阻拦到位,这时候没命的就是自己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人和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