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9岁北大女博士娄滔被检查出渐冻症,为了不连累他人,她选择与相爱多年的男友分手,还拒绝好友探望。

弥留之际,她口述遗言:留下的器官尽管用,就当我从没来过。

这位北大女博士有着怎样的人生?

在患上渐冻症后,她又都经历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生命的馈赠

2017年8月,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在病房内上演,30岁的娄滔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

这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北大女博士,如今被"渐冻症"折磨得骨瘦如柴。

她的眼神已经开始涣散,呼吸也变得微弱而急促。

病房里弥漫着一种悲伤而压抑的氛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无奈和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娄滔依然在考虑着如何将自己的生命化为他人的希望。

她费力地抬起手,示意父母叫来护士。

当护士赶到病床前时,娄滔用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口述了自己的遗嘱。

"我希望死后能够捐献器官,为医学研究和其他患者贡献一份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娄滔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坚定无比:"我想安静地离开,不给社会和家人增添负担。"

在场的每个人都被娄滔的话语震撼了,这个年仅30岁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依然在考虑着如何奉献自己,如何减轻他人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娄滔的父母起初难以接受女儿的决定。

他们无法面对女儿遗体被分割的现实,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母亲抱着娄滔瘦骨嶙峋的手,泣不成声。

父亲站在病床前,双目通红,却强忍着泪水不让自己流下来。

但是,当他们看到女儿眼中的坚毅时,终于理解了她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一刻,父母终于明白,对女儿来说,这是一种解脱,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奉献。

在娄滔的坚持下,父母最终签署了遗体捐献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生命点亮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娄滔感恩所有给予过她关爱的人。

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让她感受到人间温情。

他们不辞辛劳地为娄滔擦拭身体,帮她翻身,给她喂食。

父母的无微不至,更是支撑着娄滔与病魔抗争到最后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1月,娄滔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年仅30岁。

她的离去,让所有关心她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娄滔走后,父母遵从女儿的遗愿,低调地处理了后事。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由于娄滔生前病情过于严重,她的器官最终未能用于移植。

但娄滔的爱,并未随她的离去而终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父母开始积极帮助其他"渐冻症"患者,为他们提供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他们成立了一个基金会,专门资助那些身患绝症的年轻人完成学业,实现梦想。

他们还经常去医院和养老院看望那些与娄滔有着相似遭遇的人,给他们带去关怀和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山村走出的学术精英

1988年,一个女婴在湖北咸丰县的土家苗寨呱呱坠地。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出生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日后会书写一段传奇的人生。

娄滔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她活泼好动,但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她安静地伏案读书。

勤奋和智慧让娄滔在学业上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娄滔父亲

从小学到初中,她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2004年,娄滔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恩施高中。

这所高中是当地的重点学校,云集了各地的精英。

但娄滔并没有因此而自满,她依然保持着谦逊好学的品质,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梦想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7年,娄滔收到了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预科班的录取通知书。

这一刻,土家苗寨沸腾了,乡亲们纷纷赶来道贺。

大学的生活开阔了娄滔的眼界,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成绩始终稳居前列。

同时,娄滔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她成为北京奥运会的一名志愿者。

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服务,让娄滔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

这更坚定了她投身历史研究的决心。

本科毕业后,娄滔的优异表现让她获得了保送北京师范大学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里,她开始攻读世界上古史硕士学位。

面对浩如烟海的史料和高强度的科研任务,娄滔从未退缩。

她常常通宵达旦地泡在图书馆,只为探寻历史的真相。

功夫不负有心人,娄滔的论文多次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可。

然而,就在娄滔即将攀登学术高峰的时候,病魔悄然而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命的战歌

2015年的暑假,本应是娄滔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她刚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即将开启古埃及史的博士之旅。

然而,命运却跟这个意气风发的女孩子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娄滔只是感到身体有些异样。但当她返校后,病情急剧加重。

2016年1月,一个晴天霹雳般的诊断结果,将娄滔推入了人生的深渊。"

渐冻症",这个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的词语,成为娄滔挥之不去的梦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个不治之症,娄滔起初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她不明白,为什么厄运会降临在自己头上。

然而,当她看到父母和亲友焦虑的目光时,娄滔决定振作起来。

为了不连累他人,她忍痛与相恋多年的男友分手,也拒绝了同学的探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与病魔的较量中。

尽管身体日渐衰弱,娄滔的求知欲却从未消退。

她开始听有声书,从文学到历史,从哲学到科学,她的耳朵成为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

60多本有声书,记录了这个女孩子不屈的心路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病情还是无情地侵蚀着娄滔的身体,渐渐地,她全身瘫痪,呼吸困难,不得不插上呼吸机。

但即使在最痛苦的时刻,娄滔也没有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她用眼神向父母传达着自己的感受,用微笑回应着亲友的关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娄滔的故事感动了社会各界。人们自发地为她筹款,为她授予荣誉,甚至为她举办了一场特殊的生日会。

在这场生日会上,娄滔收到了最珍贵的礼物——一台"眼动仪"。

通过这台设备,娄滔重新建立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她用眼睛敲击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自己的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体的短暂好转,让娄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她开始憧憬未来,计划病愈后重返校园。

然而,病魔并没有放过她,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娄滔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但她的意志却越来越坚强,"我要用生命谱写一曲战歌,告诉世人,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娄滔的故事,是一曲生命的战歌。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勇气,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面对最残酷的现实,我们也要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用尊严和希望,去点亮生命的每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