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言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零时10分去世,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李敏马上嘱咐自己的丈夫孔令华:“立刻去上海”。

娇娇,你来看我了?

1976年夏天,83岁的毛泽东病重,他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医疗组也在负责毛泽东的医疗问题,他们都分工合作,并日夜看护着毛泽东。

眨眼间就进入了8月下旬,已经搬出去住的李敏从文件里面看到了毛泽东病危的通报,她顿时什么都顾不上,匆忙赶到了中南海。

看着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的父亲,李敏悲从中来。原本毛泽东的双目紧闭着,似乎感到什么动静,他微微睁开眼睛,然后看到站在床边的一个人,正是他心心念念的女儿李敏,他费力的拉住女儿的手,李敏秒懂父亲的意思,她将手放到父亲的手中,父亲的手依旧那么的温暖和柔软,只是没有办法像以前那样紧紧地握着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父亲的样子,李敏的泪水又忍不住地落了下来,她吸了吸鼻子,轻声唤了一声:“爸爸。”

看着自己的女儿,毛泽东问了句:“娇娇,你来看我了?”他是真的很想念她。

即便是有病在身,毛泽东依旧清楚地记得女儿的出生年份和女儿的年龄。

最后,毛泽东艰难的打了一个手势,只见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然后轻声说了一句话。

这句话的声音太低,李敏也没有听清楚,当问及旁边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也摇摇头,表示没有听清。

看到女儿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没有回答,便不再说话,就那么无力地闭上了眼睛,他拉着女儿的手也松弛了下来,李敏知道自己的父亲累了,便轻轻地退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李敏和父亲生前最后一次见面,而父亲打得那个手势一直困扰着李敏,之后她去询问了自己的朋友,朋友一听立即反应过来,那个手势应当是指贺子珍,因为贺子珍有一个名字是桂圆,正好合上了圆圈,所以,毛主席那时候的意思应当是让她好好照顾妈妈贺子珍。

李敏撑着脑袋思索了一下,顿时茅塞顿开,或许真是这个意思。可惜,那时候李敏并没有理解父亲的意思。

自从那次看望父亲后,李敏又投入到工作之中,结果,几天之后,中办突然给她打了一个电话,电话里的内容是让她去看自己的父亲。

李敏乘坐中办派来的汽车,直接进入了中南海毛泽东的住处,进门之前李敏以为父亲已经好转,所以想见一见她。

然而,她刚下车就感受到一阵悲伤的气氛,李敏察觉到不对劲,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朝着父亲的屋子里走去,刚开门,就出现了令她牙呲欲裂的一幕,她的父亲已经去世了,输氧的罩子也已经撤掉了,李敏当场失声痛哭。

李敏嘱咐:立刻去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6年9月9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零时10分去世。全国人民都沉浸在哀痛之中。

爸爸去世以后,李敏心下明白,母亲很快就会得知这个噩耗,她担心母亲承受不住这个消息,马上吩咐自己的丈夫孔令华:“立刻去上海”。

孔令华和妻子心意相通,于是留下妻子在北京参加毛泽东的丧礼,而她则带着年幼的小女儿匆忙赶到上海。

贺子珍得知毛泽东去世的消息后,连续哭了好几天,情绪非常的低落,那段时间,她不分昼夜的往家里打电话,这些电话都是孔令华的妹妹孔淑静接的。

贺子珍在电话里面抱怨李敏和孔令华没有照顾好爸爸毛泽东,孔淑静听了也心下难受。

当孔令华赶到之后,贺子珍哭着说:“你们的爸爸去世了,临终时儿女都不在边上,他好可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敏和丈夫在毛主席的治丧活动结束以后,立刻赶赴到了上海,守在了贺子珍的身边,他们担心老人经受不住这个打击。

然而,贺子珍依旧以泪洗面,整天都不吃饭,一味地沉浸在哀痛之中。

她的记忆似乎又回到他们初遇之时。

我也离不开你啊!

1927年上旬,毛泽东在茅坪初见贺子珍,就有一种惊为天人之感,在这样一处偏僻山沟之处,竟然会有这样秀而不媚,丽而不俗的姑娘。

之后袁文才对贺子珍进行了介绍,毛泽东这才知道,贺子珍乃是从永新来的,不过,两人真正意义上的接触已经到了11月上旬。

那时候,贺子珍作为永新县委的代表之一参加了联席会议,在会议上,贺子珍侃侃而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颖无比的主张,而且还是切实可行,毛泽东坐在台下听着她的发言,不时地点点头,对于她的讲话给予了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慢慢的相处之中,毛泽东不但发现贺子珍逻辑严谨,而且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这样一个动静皆宜又刚柔并济的姑娘,如何能让人不心动。

不过,毛泽东并没有表露自己的心迹,之后他到一些乡村做社会调查,只是,他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在这时,她想到了贺子珍,便和她商量着一起做调查报告,贺子珍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在象山庵最开始的两天,毛泽东和贺子珍就留在各自的房间里,贺子珍碰到认不出的字就会跑过去询问毛泽东,毛泽东遇到一些难解的问题也会去询问贺子珍。这样一来二去,毛泽东觉得如此一来很不方便,便将桌子搬到了厅屋里面,要贺子珍也将桌子搬到了一块。

至于吃饭的问题,他们会在留守处的食堂打饭菜,还从尼姑那里借来了一只小锅架在了檐下,有时候还会煮一些菜。

一日,贺子珍在后山捡来了一些小松菇,洗干净以后煮了一大碗,毛泽东吃的是津津有味,贺子珍突然询问道:“田里的泥鳅你吃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笑着回答:“我这个人,四脚的不吃板凳,长毛的不吃蓑衣。”

第二天早晨,毛泽东一大早便不见贺子珍的踪影,也不知道她去干什么了,一直到午后他才看到兴高采烈的贺子珍,只是,她的裤脚卷的高高的,手里头还提着一只鱼篓,时不时的滴着水。

毛泽东关切道:“大半天功夫,你到哪儿去了?”

贺子珍高兴的举起手中的鱼篓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去抓泥鳅去了。

这一顿晚饭毛泽东吃的非常开心。

在这段整理调查报告的日子里,毛泽东只觉得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十天就过去了,他们终于将两个县的调查都整理完毕了。

毛泽东则在封皮上面写下了“井冈山调查”几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他们不仅完成了任务,还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在朝夕相处之中,难免产生了情愫。

一日,袁文才忽然问道,什么时候能够喝上两个人的喜酒。大家听了之后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

正当他们二人的感情愈发炙热时,毛泽东接到命令得去湖南。一天下午,毛泽东路过时发现贺子珍房间里面还有灯光,便知道她还没有睡着,于是过去敲门。

贺子珍推门一看,发现是毛泽东,其实,在和他相处的4个多月时间里,毛泽东非凡的气质和豁达的风度都深深地吸引了她,如今知道毛泽东就要率领部队前往湘南,她心中断然有万分不舍,却也没有进行挽留,她知道,毛泽东终将造就出一番事业。

最后,贺子珍从枕头下面拿出了一个黄澄澄的柚皮烟盒,递给了毛泽东:“我娘的手巧,早些年常做这种烟盒去卖,上次回家拿了一个,送给你。”

毛泽东知晓贺子珍的心意,他们二人心意相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5月下旬,象山庵又热闹了起来,这天正毛泽东和贺子珍成婚。

说是婚礼,其实也简单到了极致,他们没有锣鼓、唢呐,就连鞭炮一类的都没有。还是袁文才他们带来了一些糖果和花生,贺子珍将糖果分散给各人。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纷纷和毛泽东贺子珍打招呼回家,有的人则是留下了一些鸡蛋之类的东西,毛泽东和贺子珍一直将他们送到庵外小石桥的地方。

两人成婚以后在象山庵居住了两天,可毛泽东心里还记挂着红四军分兵在永新帮助农民分田的工作,于是向贺子珍提出要到永新去,没过几天,两夫妻就来到了永新西乡的塘边村,一住就是20几天,两人度过了特殊的“蜜月”,也因此,民间又有传闻称他们二人是在塘边村成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