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走进渝港澳·爱上大熊猫”重庆市青少年自然探索熊猫行动走进了人民小学。重庆动物园大熊猫技术主管尹彦强为“熊猫小大使”科普了很多熊猫的“冷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大熊猫,很多小朋友都在问,为什么它吃竹子能够咬得动?”尹彦强博士从大熊猫的头骨标本为同学们解开了谜底。因为大熊猫的头骨骨骼结构、牙齿跟很多动物不一样。它的头骨可以附着发达的肌肉,而且很坚硬,牙齿有40—42颗,咬合力非常强,跟北极熊的咬合力不相上下。“近年来有研究报道,大熊猫的牙齿在微纳米的尺度上。”

尹博士称,虽然现在重庆的野外没有熊猫了,但在很久以前,几万到几十万年以前重庆是有野生熊猫的。例如,重庆万州盐井沟那边的化石群里就发现了巴氏大熊猫的化石。后来是因为自然环境和地质的变迁导致了大熊猫种群的退缩。现在的野生大熊猫生活在川陕甘三省六大山系的自然保护区里。

在我们国家第四次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的大熊猫数量大约有1864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统计出这个数据的呢?尹博士说,调查熊猫数量是非常困难的,一座山画出样线,根据这个样线去追踪熊猫的踪迹,比如熊猫吃竹子的痕迹,它的“青团”,咬节的长度规律等,来初步判定这一座山大约有多少只熊猫。

而截至2023年底,“圈养”大熊猫有728只。

“说到大熊猫,又不得不说小熊猫。”尹博士告诉同学们,这两个物种在野外是一种伴生关系。也就是说,大熊猫的栖息地往往有小熊猫。它俩都吃竹子,而且都喜欢吃甜的水果。除了小熊猫,还有金丝猴、雪豹、红腹锦鸡等,都是野外大熊猫的伴生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堂上,尹彦强博士还为同学们介绍了大熊猫的饮食习惯、丰荣设施,以及重庆动物园里的网红大熊猫等,并通过提问互动,检验了同学们听课的情况。

课后,“熊猫小大使”们表示,作为一名“熊猫小大使”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出色的沟通能力,还需要有一颗热爱自然、关心动物的心。尹博士的现场授课,让他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也燃起了自己对保护大熊猫的关爱之心。

二年级四班的“熊猫小大使”许瀚木表示,尽管任务很“艰巨”,但非常有意义。他非常高兴自己能为守护大熊猫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游新闻记者 严薇 实习生 陈艺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