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夜,狐狸毛茸茸》

[美]约翰·巴勒斯 著

张飒 译

中信出版社

约翰·巴勒斯是 19 世纪至 20 世纪初杰出的自然文学作家,他被称为“一个带着双筒望远镜的诗人”“走向大自然的向导”。惠特曼称“巴勒斯掌握了一种真正的艺术——那种不去刻意追求、顺其自然的成功艺术。在成为作家之前,他首先是个农夫。那便是他成功的真谛”。

本书记录了作者在山间生活时,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文字读来十分治愈,兼具博物知识与文学诗意。社恐的花栗鼠独来独往,不会离开巢穴超过一跳的距离;雪夜的红狐使“猎人”都为之震撼而忘记开枪, “感觉当时我其实真的捕到了猎物,而且是最好的那部分,在狐狸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他身上攫取了比皮毛还要珍贵的东西”。

全书搭配 13 张精美画作,毛茸茸的动物们调皮灵动的形象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敦煌》

陈继明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敦煌莫高窟壁画和雕塑艺术的建造时期主要是在唐代。那时候,石窟的形制,壁画的内容、风格较之辉煌的北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创造了另一番辉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石窟,有三百余窟为盛唐所建。同时,历史记载,李家起源于西凉,李渊的七世祖李暠曾任西凉王,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有敦煌郡公的封号,所以唐朝是敦煌成为敦煌的重要时期,敦煌也是李氏家族崛起的光荣起点。

小说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以初唐时期为时间背景,以李世民的御用画师为主人公,书写凡人开窟、宫廷画师造像;以瓜州、沙州为空间背景,书写吐谷浑人与汉人的民族融合;以贯穿古今的历史为人间道场,书写人心满壁风动、天衣飞扬。它在时空穿梭中雄浑博大,在爱恨情仇中细腻婉转。它以生灵万物为名,写敦煌的魂:原创、盛大、自在、忧伤、慈悲、永恒。

这是一部配得上敦煌气象的大作品,富有浓郁西部气息,原创力强劲,兼具历史的和美学的、民族的和人性的,知识的和趣味的特征。这里多民族聚居、人神丛聚、万物有灵;这里有西部的马、骆驼、羊、狼,有敦煌独有的颜色、虚空、佛法、天地。人人梦中的敦煌因此落地。70年后,我们终于可以拿着中国人自己的《敦煌》去敦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起笔,制造光》

张莉 主编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拿起笔,制造光》收录散文六篇,分别是周晓枫《雌蕊》、陈冲《把回想留给未来》、徐小斌《美术馆》、冯秋子《我跳舞,因为我悲伤》、草白《常玉,以及莫兰迪》、默音《笔的重量》,同时,特别收入二十一位90后女作家的同题回答。

周晓枫的《雌蕊》写了十位成就非凡的女艺术家/作家,她以一位女性写作者/读者的双重视角写下对女性情感经验、生存经验与文学经验的理解,她写得痛切、深入、切肤,别有所见。陈冲是著名女演员,1988年凭借《末代皇帝》获得第60届奥斯卡金像奖9项大奖,《把回想留给未来》记录了1981年赴美留学后只身闯好莱坞的经历,在《末代皇帝》享誉世界之前,要在好莱坞留给中国演员的夹缝中证明自己,陈冲过得并不容易。徐小斌的《美术馆》书写一位美丽的女性走进美术馆,在观赏画作之间生发出关于女性生命、两性关系等的思考。冯秋子的《我跳舞,因为我悲伤》书写作者在知名舞蹈编导文慧的鼓励下,接触现代舞,并逐渐成为编创者和表演者,在这篇散文里冯秋子书写了自己对现代舞、对舞者身份的理解。《常玉,以及莫兰迪》是青年作家草白的艺术随笔,常玉是客死法国巴黎的中国画家,莫兰迪是终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故乡波洛尼亚度过的意大利画家,两人没有任何交集,之所以将两人写在一起,是基于草白的“发现与看见”,也是艺术家之间微妙的共通——对艺术的追求、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情感的真挚。默音《笔的重量》从数码绘画展开,书写女性绘者、写作者的笔尖要承载的生活之重。

在这本书里,还有二十一位出生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青年女作家一起进行同题回答,关于她们五年来的文学成长之路,关于她们对女性生活际遇的理解。这是二十一张新鲜而让人饱有期待的文学面孔,也是真正属于我们时代的女性文学的春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讲故事的中国艺术》(全5册)

邱雯 著

董捷 主编

洪潇亭 副主编

后浪丨中国中福会出版社

本书是一套针对7至12岁青少年打造的原创中国艺术史图书,包括《先秦重器》《秦汉大观,魏晋奇珍》《隋唐盛世,五代谍影》《宋元风雅》《明清光华》5册,聚焦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经典内容,以几千年中华艺术史为时间轴,取不同朝代的艺术精粹,按科学系统的艺术史脉络,由点及面地为小读者展现了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佳作。本书分为5册,每册含10篇生动有趣的艺术史故事,传达出泱泱大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人文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的世界》

杨潇 著

单读丨上海文艺出版社

《可能的世界》记录了杨潇2010—2019十年间前往美国、埃及、肯尼亚、缅甸、德国等十多个国家旅行、访学、短居的足迹,是一个拥抱世界的青年去现场,探寻可能性(并且认识不可能性)的历程。

2010—2019这十年,是中国人与中国护照真正拥抱世界的十年,回过头看,这更像是历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几乎不可避免地被乡愁化地对待。作者带领我们重新回到一个又一个现场,让今日的目光照进当时当刻的记录,从时事、人文、历史、地理等多个维度,探讨了在一个转型的世界里,我们如何学会与过去相处、如何面对历史的内爆与偶然,如何探索与思考一个可能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学到哲学》

[美]王浩 著

高坤 邢滔滔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代著名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在数学、逻辑学、计算机科学领域有着超高天赋和开拓性成果,他一生痴迷于哲学研究,是对世界哲学作出过深刻贡献的华裔学者。

本书是王浩的代表作,是其正面集中阐释自己哲学思想的作品。循着从柏拉图到哥德尔的“数学-哲学家”传统,王浩在书中首次对实质事实主义一般立场进行了长篇阐发;广泛、深入地讨论了数学哲学的诸议题;探索了心灵与机器、数学与计算机、知识与生活等话题;还重点考察了逻辑和数学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此次中译本首次出版,由专业译者精心翻译,以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王浩的数学哲学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