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大清的最后一位格格爱新觉罗韫欢在北京因病去世,作为爱新觉罗的后人,她的生活本就引人注意,不过,谁都没想到,她临终之前会说出那样一番遗言。

大庭广众之下暴露王爷身份

1928年,载沣带着全家搬迁到了天津,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载沣和溥仪进行了一场争议,在载沣看来,如果他们都受到一个外国的庇护,那么,将会带来难以想象的严重后果,所以他坚决要住在英租界,溥仪被他说服了,之后载沣住在了英租界,并隐姓埋名。

跟着父亲离开的蕴欢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所面对的不再是曲折幽深的中式庭院,而是宽敞明亮的西式庭院,就连生活习惯也发生了改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蕴欢兄妹们开始对上学无比的渴望,载沣的老婆邓佳氏深以为孩子得有一技之长,于是,载沣将溥任、蕴娱和蕴欢都送到了耀华学校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之前,载沣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隐居计划,如此,孩子们也得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去上学,爱新觉罗这个姓氏自然是不可以再使用的,于是,他们的名字就成了金友之、金蕴娱和金蕴欢,为了避免和教师同学的来往,孩子们下课以后不能在学校久留,蕴欢他们遵从父亲的吩咐,对自己的身世、真实姓名和家庭住址做到保密。

一天,载沣回家时,无意间看到孩子们带回家的一张油印的纸条,纸条上面写着学校开恳亲会,欢迎家长们前去参加。其实,载沣一贯是不参加这些活动的,所以,孩子们也懂事的不会给他看这些东西,不过,这次是载沣自己发现的,他转念一想,反正自己也闲的没事干,别人也不知道他是谁,干脆去看看孩子们的演出吧,思及此,载沣换了一身朴素的衣服,然后散着步来到了学校。

怎料,载沣刚走进学校大门的传达室,看门的人就立刻站了起来,朝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口中还不断地朝王爷问好。

看门人的这一动作,直接把载沣吓到了,他怎么也想不起来自己到底在哪里见过对方,更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认识自己,这要是传出去,他做的一番掩饰还有什么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载沣压低声音和看门人说不要声张,一定要帮自己保密,然而,他说这话时已经晚了,因为两个校警已经匆匆朝这边走过来,朝着他鞠了一个躬,向他问好过后,又分别站在他的两侧,远远望去就像是他的贴身护卫。

载沣察觉到有些不妙,只得想方设法摆脱目前的状况,可还没等他说出什么话,校长就已经迎了出来,刚见面就说:“王爷安好!”

载沣这才意识到自己干了一件蠢事,他立刻下定决心要回家,还没等他迈开步子,就发现教员、学生和一些家长们已经团团围住了传达室的周围,连大门都被遮挡得严严实实。

还是校长看出了载沣身上的不自然,他立刻对院子里面的人说:“先生们,同学们,我们热烈欢迎醇亲王亲自来到敝校......现在劳驾大家让出一条路,我们陪王爷到接待室里去坐。”

就这样,载沣在所有人的簇拥之中走向了夹道,一路走过去,耳边不时传来大家的交谈声:

“宣统皇帝的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蕴欢的爸爸!”

听着耳边此起彼伏的声音,载沣感觉自己脑地都大了,在不知不觉间竟然出了一身的冷汗,“校......校长......先......先生......我”,他刚想说自己就不进去还是先回家吧,结果,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走到了接待室的门前。

走进接待室,坐在沙发上,载沣看着面前的香茶,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他的隐姓埋名计划失败了。

之后,他好不容易想出补救措施,在募捐簿上捐了一笔可观的钱,最后在大家的欢送中他离开了学校。

对于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感到不满

1947年,这一年蕴欢26岁,她终于离开了自己居住的花园,当她听说四哥溥任利用王府的一部分房舍办了一所竞业学校后,蕴欢便主动要求去帮助四哥,这个想法很快得到溥任的同意,就连躺在病床上的载沣也答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蕴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加工作,更不是去当教员,只是义务性地抄抄写写和照料一些杂务,并没有多少工作等着她做。

也是这一次的机会,为蕴欢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蕴欢最先发觉的是女教员的不同,这些女教员都富有学识,她们大多数是大学毕业生,不但懂得文史,还懂得自然科学,英语也很好。

不过,她们不是书呆子,也不是只懂得抠书本的知识,而是对社会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对周围的人和事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她们健谈又落落大方。

在不同的场合,她们会使用不同的语言,摆出不同的姿态,这一切的一切都让蕴欢感到惊奇,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女子!

这些女教员的出现,打破了蕴欢的固有认知,她以前面对的都是皇后和皇妃这些人,如今再面对教员们,她不免有些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就是个举止笨拙的傻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蕴欢开始认真地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她很少出声,但是尊重且羡慕着这些人,也是从此刻开始,她对于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以及自己贫乏的知识感到不满。

随着观察的深入,蕴欢也对于自己平时在学校里面接触到的平民知识分子有了更多和更深的了解。

她长大成人了,却没有任何生活的目标,始终被禁锢在家庭的樊笼之中,也一直存在于父兄和母亲的保护之下,她想要走出去,拥有更广阔的的天地。

于是,蕴欢和竞业学校的教导主任李淑芬一块筹划开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为此,蕴欢更是拿出了自己的金续,变卖首饰,购买了课桌椅,缝纫机等,李淑芬也将自己家中的东西变卖。

在蕴欢看来,女子应当有学知识,学本领和谋求自立的坚强意志,于是,她就将这所学校定名为“坚志女子职业学校”,简称“坚志女职”。1948年,这所学校开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所学校里面招收的乃是失学的女生,年龄从十来岁到十七八岁不登,不识字或者识字很少的人,学校里面采用的是半工半读,免收一切费用。

学生们得到这个男的的机会,也非常的努力,学校和工作能力都很强。

蕴欢在坚志女职里面负担起了筹办工作和日常事务,还亲自教算术和图画课,她活动的范围也不断地扩大,不但要外出,还要到市里去办交涉,到工厂和商店里面去联系工作。

蕴欢只感受到一股浓重的充实之感,也沉浸在这样的生活之中,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父兄的身边,用个人的身份去工作,她觉得自己是一个独立生活的人。

渐渐地,坚志女职也在劳动人民之中有了很好地声誉,他们失学的女孩子们都纷纷前来要求入学,可是,学校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蕴欢已经没有能力再进一步的提供资金,李淑芬更是无力扩充校舍。所以大量的学生也因此被拒之校门之外,这是蕴欢没有想到的,她以前只是单纯的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帮助穷苦人家办一点“慈善”事业,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力量这么小,竟然会有这么多失学的女孩子,她只觉得心中不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蕴欢想到当年自己的老阿玛为了实现他的稳居计划,给她改换了姓氏,取名为金蕴欢,如今看来,那个“金”字还尚可,只是,蕴欢却和自己之前的爱新觉罗连在了一起,她想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名字,于是,她重新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也就是自己所办学校坚志倒过来的字“金志坚”,这个名字的更改也意味着她要摆脱封建家庭,紧紧跟着共产党前进的意志是坚如磐石的。

建国以后,首都的各项工作都逐步的走上了正轨,而声望极高的坚志女职也受到了人民政府的关注,解放后,各方面的人士都对它有所赞助。

但是,人民政府还是决定停办这所学校,原因就是这所学校的规模太小,只能招收几十名学生,没有办法适应解放后教育发展的需要。坚志女职的学生们,岁数大的多参加了工作,岁数小的大都进入了普通学校。

1950年初,蕴欢又以金志坚的名字,被正式吸收为教员。从此以后,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经济独立,也成为了兄弟姐妹之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

迎娶王府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