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底,身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跋山涉水、历经重重险阻,终于来到了延安。

之所以要如此费尽周折,是因为谭政受上级贺龙元帅的委托,代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前往延安汇报工作。

当时虽然正值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但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却亡我之心不死,开始加紧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

其中,号称“西北王”的胡宗南更是接受蒋介石的指使,修筑了一条长达700多里的碉堡封锁线,甚至嚣张地喊出了“消灭边区”的口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中央军委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统一陕甘宁和晋西北两个区域的军事指挥,最终于1942年6月10日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由贺龙担任司令员、关向应任政委、谭政任副政委。

时至今日,联防军已经成立半年之久,贺龙便决定派遣谭政前往延安,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汇报近半年来的军事工作。

汇报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在听到联防军取得的成绩之后,也难以掩饰脸上的笑意。

可就当谭政汇报完毕,准备起身离开的时候,一直静静聆听的毛主席却突然走到了面前、将他拦了下来。

面对如此情形,就算是身经百战的谭政也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连忙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主席,还有什么事情要交待吗?”

毛主席并未急着说话,沉思片刻之后,他突然指了指自己问道:“你说‘毛泽东’这三个字,究竟有多少笔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闻听此言,谭政愣住了。

但他还是赶紧暗自数了一遍,这才犹豫着回答道:“一共28笔”。

见他如此回答,不光是毛主席,在场的所有人都朗声笑了起来。

毛主席为什么突然向谭政提出这个问题呢?

按照繁体字来说,“毛澤東”三个字的确是28笔,可谭政回答之后,毛主席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反应呢?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走近“政工大将”谭政,了解他与毛主席之间少有人知的那些过往。

与毛主席初相识

谭政的妻子名叫陈秋葵,正是陈赓大将的亲妹妹,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谭政才有机会参加国民革命军。

1927年初,正在湖南湘乡老家担任小学教员的谭政,突然收了一封信家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封家书,正是陈赓寄来的。

那个时候,陈赓已经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特务营营长,他在信中迫切地希望妹夫也能加入到革命军的队伍中来。

此时的谭政刚刚20岁出头,正是一腔热血的年纪,当他看过这封信后,心中便跃跃欲试起来,便当即辞去小学教员的职务,跑到了汉口参加革命军,并先后在陈赓手下任特务营第2连上士文书、特务营办公所准尉书记等职务。

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反动派悍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随之破裂。

1927年9月,毛主席在湘赣边界发起了秋收起义,而谭政也跟随大部队参加了此次斗争,不久之后的“三湾改编”中,他被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1师1团团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根据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思想,参加秋收起义的部队便朝着井冈山进发,创建起了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前往井冈山的途中,敌人依旧紧跟在革命军的身后穷追不舍,为了掩护大部队顺利转移,革命军第1师奉命留在阵地打阻击。

也就是在这次阻击战斗中,谭政结识了身为第1师特务连党代表的罗荣桓。

两位湖南老乡一见如故,当第1师顺利完成阻击任务、赶往井冈山后,罗荣桓便迫不及待地拉着他一起去见毛主席。

当毛主席得知谭政也是湖南人时,看着眼前这个年轻的小伙子感到十分欣喜,于是当即问道:“你是湖南哪里的?”

见首长问话,谭政当即回答道:“我是湖南湘乡人,罗代表(罗荣桓)是衡山县人,我俩算是邻居嘞”。

谁知毛主席听后竟然哈哈大笑起来,眉眼间露出喜悦之色。

就在谭政看得一头雾水时,毛主席这才说道:“我是湘潭人嘛,这么说来咱们都是邻居,都是同饮湘江水长大的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井冈山的那段岁月,是谭政铭记于心、难以忘却的,因为在那段时光里,毛主席就像一位亲切的长辈一样,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

记得一天晚上,谭政跟随战士们巡逻回来,刚刚回到住处卸掉武器,毛主席就找了过来。

原来,毛主席担心谭政在井冈山上住得不习惯,便趁着闲暇无事之际过来走动走动,看看他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得知首长如此关心自己,谭政的心中感动至极,他当即说道:“这里的生活虽然苦一点,但我却过得很充实,就像当初在东山学堂读书时候一样,每天都能学到不少东西”。

谭政的话音刚落,毛主席却突然瞪大了眼睛,用不可思议的眼神打量起来。

紧接着,他欣喜地问道:“你在东山学堂读过书?”

谭政则是肯定地点了点头。

随即毛主席笑着说道:“我也是东山学堂的毕业生,这么说来咱俩还算是同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自己竟然和毛主席是校友,谭政也变得兴奋起来,这也更加坚定了他要革命到底的决心。

毛主席的秘书

1928年4月,朱德率领湘南起义的部队来到了井冈山,与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合并为红四军,并且成立了前敌委员会,由毛主席担任党代表兼前敌委书记、朱德担任红四军军长

一时之间,毛主席身上的担子变得愈加沉重,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工作,常常通宵达旦忙到很晚。

这一切,都被主抓军事指挥的朱德看在眼里,他也时常劝说道:“找个帮手吧,也能帮你分担一些事情”。

每次听到这番劝说时,毛主席总会叹息着说道:“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工作,要是再给他们身上加担子,恐怕要累坏喽”。

就在此时,朱德脑海中突然想到了一个绝佳人选,于是便笑着说道:“你觉得谭政怎么样?他现在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刚好还没有安排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9年10月,红四军第3纵队奉命进入广东、攻打梅州,当时谭政身为队委秘书也上了前线。

这场战斗十分胶着,虽然红军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但周边各地的反动派部队源源不断地朝着梅州赶来。

当时,身为纵队党代表的罗荣桓认真分析局势后,认为继续鏖战下去对我军不利,于是便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然而,就是在撤退的途中,一发炮弹不偏不倚落在了罗荣桓的身旁。

就在众人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的时候,身手敏捷的谭政早已冲了过来,他一边高喊着:“赶快疏散”,一边扑向罗荣桓,将他按倒在了地上。

随着一声振聋发聩的爆炸,瞬间卷起漫天的沙尘,破碎的弹片如雨点般朝着罗荣桓、谭政发射而去,虽然二人都身受重伤,但好在没有性命之忧。

事后,罗荣桓曾心有余悸地感慨道:“要不是谭政把我扑倒,恐怕我早就成革命烈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眼下,经过2个多月的休养,谭政的伤势虽然已经基本痊愈,但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行动还不是十分便利,便暂时没有给他安排工作。

在经过朱老总提醒之后,毛主席也觉得,让他来担任自己的秘书再合适不过,于是当即派人将他找了过来。

刚一见面,毛主席就开门见山地说道:“你文化程度高,字写得也工整,放在以前考个秀才不在话下,依我看就到咱们总前委做个秘书长吧”。

听到这个任命,谭政激动地站起身来,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道:“我一定不辜负您的厚望”。

就这样,谭政被任命为红四军军委秘书长,专门协助毛主席处理工作。

虽然跟在毛主席的身边不算太长,但在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之下,谭政的能力得到了飞速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后来他与毛主席分别,也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政工干部,历任红12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等诸多要职。

久别重逢

1942年底的一天深夜,谭政正借着微弱的烛光撰写文章,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敲门声。

就在谭政疑惑、这么晚了会是谁时,贺老总便已推门而入。

“贺老总啊,这么晚了有什么事?”谭政赶紧从角落里搬来一个板凳递了过去。

贺龙元帅坐下后,便笑着说道:“最近打算派个人去延安,汇报一下咱们联防军最近的工作,我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你最合适”。

贺龙做出如此考虑也是不无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谭政曾是跟在毛主席身边的第一位秘书长,而且两人已经多年不见,派他去延安汇报工作,还能见一见毛主席,实在是两全其美。

听到这话,谭政的心中也十分激动,在这几年的漫长时间里,他也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毛主席,早就有抽时间前去延安看望的打算。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谭政便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程。

见到毛主席的那一刻,谭政的心中喜忧参半。

喜的是,老首长神采奕奕,对于全国的抗战局势了然于胸,他也更加坚信、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一定能够打跑侵略者。

忧的是,毛主席比他印象中瘦了许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刹那之间,谭政的眼中便噙满了泪水,他哽咽着说道:“首长,您要多注意休息,可千万不能垮掉身体”。

毛主席也感受到了这位老下属的关切,只是云淡风轻地回应了一句:“我很好,你不要挂念,要把所有心思放在打鬼子上”。

等到工作汇报完成后,谭政便起身敬礼、准备离开。

他知道,在听取汇报之前,毛主席已经熬了一个通宵处理手头上的工作,倘若自己继续待在这里,他肯定是不会去休息的,倒不如赶快离开,让老首长能够小睡一会儿。

可当谭政刚走到门口的时候,毛主席却追了上来,他拦住了自己的去路。

突如其来的这番举动,令谭政不明所以,但毛主席却突然伸手指了指自己,笑着问道:“你说‘毛泽东’这三个字,究竟有多少笔画?”

虽然不清楚首长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但谭政还是仔细数过一遍后,才回答道:“一共28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答案,毛主席点了点头,继续追问道:“那‘谭政’二字又是多少笔画?”

谭政依旧如实回答道:“也是28笔”。

此时,毛主席才语重心长地说道:“你我二人从井冈山开始相遇,到现在已经15年了,咱们的名字都是28笔,说明有缘分哪”。

“我毛泽东是立志要坚持革命、坚持斗争的,也希望你能够不忘初心”。

这番话,深深地烙印在谭政的心中。

那句“不忘初心”,也成为他一直以来的警钟,无论是抗日战争、还是后来的解放战争,他都没有忘记毛主席的这句嘱咐,坚持革命到底。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听周总理等人提起过,毛主席在湖南师范读书的时候,还专门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就叫“二十八画生”,靠着这个名字来广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1955年9月27日,正是激动人心的新中国首次授衔。谭政凭借着多年革命岁月做出的突出贡献,被授予大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与罗荣桓一样,都是政工出身,所以罗荣桓被人们称之为“政工元帅”、而谭政则被称呼为“政工大将”。

毛主席曾经这样说道:

“谭政——‘谈政’,这是对谭政一生功绩的高度概括和评价,对当前党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种鞭策和启迪。”

由此可以看出,谭政将军在政工领域所做出的成绩是多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