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半月谈》2024年第11期内容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深厚的历史资源,山东省临沂市在全省率先实施“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程”。小戏小剧走出剧场,走近群众,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唱响文化惠民主旋律,激发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蓬勃活力。

沉浸式讲述红色故事

在位于沂南县的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红色情景剧《妇救会》正在一处传统院落内上演。“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演员们情景化表演,游客们沉浸式观剧,仿佛穿越回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

沂南县被称为红嫂家乡,这里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景区内的百年古院落里,每天都有10余部沉浸式小戏小剧与游客面对面。《跟着共产党走》《识字班》《战地医院》《永远的新娘》……一场场“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情景式小戏小剧,让红色文化火出圈。

情景小剧《河湾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景小剧《河湾情》

所谓小戏小剧,指的是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曲、戏剧,演出时间一般在20至30分钟,具有容量小、篇幅短、节奏快的特点。

为了沉浸式、情景化讲好红色故事,临沂市探索创新红色文化传承表达方式,指导各旅游景区景点依托自然景观、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适合游客观赏的小戏、小剧、小品等,丰富景区业态,提升游客体验,推动文旅融合。

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打造的《沂蒙四季·红嫂》沉浸式情景演出,场地依托原生态村落,演员由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组成。“当地人用当地话演当地事,真情纯朴又接地气。”沂南县文化和旅游局市场推广科科长高岩说,小戏小剧展演与红色文化教育、研学旅游结合起来,既创新了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又提升了文旅品质和个性化服务水平,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能量。

目前,山东红嫂家乡旅游区沉浸式小戏小剧已演出4000余场次,形成了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一区四员”文旅惠农模式。当地依托旅游区发展一村一品的多元化村庄业态,每年接待游客百万余人次,辐射带动82个村庄1.2万村民增收。

如今,在临沂各处红色旅游区,沉浸式小戏小剧已成为游客必看的打卡项目。

打造群众文化“大舞台”

夜幕降临,循着欢快的乐曲声,越来越多的村民聚集到蒙阴县北路文化广场,一场小戏小剧汇报演出正在进行。红色戏剧、互动小戏、沉浸式短剧……精彩节目轮番上演,赢得台下阵阵掌声。

2022年以来,临沂市创新群众文化供给方式,在实施“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程”过程中,力求让更多普通群众当主角、唱大戏。2023年,临沂举办百余场“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唱火了红色沂蒙新故事。

引领社会风尚、展现文化底蕴、贴近群众生活、反映时代新貌……在临沂,小戏小剧的呈现形式丰富多元,内容包罗万象,既有体现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战争题材,也有关照当下、反映践行新时代沂蒙精神的现实题材作品。

临沂市文化馆副馆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主任陈涛说,不管是群众为美好生活不懈奋斗,还是党员干部坚守为民初心无私奉献,都可以通过小戏小剧的真挚表演、精巧编剧、质朴语言精妙展现。截至目前,临沂市创作推出群众性小戏小剧300余部,涌现出《跟着共产党走》《沂蒙山上兰花开》等一批有温度、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的优秀作品。

“小戏小剧”的演出地点也不在殿堂,不在剧场。“在家门口就能看戏,真好!演的都是老百姓家长里短的事,挺受教育的,真是演到了咱老百姓的心坎里。”带着一家老小6口人来广场看戏的蒙阴县蒙阴街道居民陈玲芬说。

临沂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姜连洲说,“群众演群众看,打破观演边界”是临沂打造沉浸式小戏小剧的一大特点。从剧目曲目的选择,到演出场地的搭建,都强调让群众“看得热闹、玩得开心”,使文艺演出回归文化惠民的初心。

唱响公共文化重头戏

为了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人才,临沂市举办“村村有好戏”乡村文艺人才海选大赛,建立“村居演、镇街选、县区推、市级评”四级评选机制。1.6万名乡村文艺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在村镇、县市的舞台上“挑大梁”“唱主角”,演身边人,说身边事,道家乡美,成为群众认可的“乡村文艺人才”。

“从村里的小台子到市里的大舞台,圆了我的演出梦。”今年,蒙阴县民间乐队“胡捣鼓乐队”队员王现顺,登上了临沂市乡村春晚的舞台。“胡捣鼓乐队”成员平均年龄74岁,目前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庄户乐队。

“小戏不小,润物无声。”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岳伟说,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小戏小剧已成为临沂市推动公共文化资源下沉的有效探索。如今,小戏小剧沾着蒙山沂水间的泥土芳香,不断唱出和美新沂蒙的好声音。

2022年9月,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名单公布,由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精心打造的情景器乐曲《沂蒙那段情》,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全国群众文艺最高奖——群星奖。2023年,“临沂市沉浸式情景小剧:讲好红色故事的沂南实践”入选全国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目前,临沂市已成功打造“沂蒙四季·活力临沂”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3万余场次,参与群众2500余万人次,激活了群众文化的一池春水。

临沂市委书记任刚表示,临沂市“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推广工程”已探索形成“策划储备一批、创作排练一批、演出推广一批”长效机制。下一步,临沂将坚持系统集成,放大带动效应,以小戏小剧为牵引,带动文保利用、党性教育、文旅发展实现深度融合,充分激发群众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增强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张晓彬 王慧 / 编辑:徐宁

责编:秦黛新 / 校对:褚孝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