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是来自中国的文物,他们都是抢过来的!

近日,中国一女子带着父亲去英国参观大英博物馆。

不曾想,刚进大门,她的父亲就开始“大放厥词”,指责英国“强盗”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当他看到有市无价的一块圆形碧玉时,他一脸沉重的和女儿讲述了“完璧归赵”的故事。

然而,面对这个父亲的诉求,我国有部分网友却认为:人家是凭实力抢的,为什么要归还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父亲参观大英博物馆

近日,旅游博主桑总带着父亲来到了英国伦敦,去参观了大英博物馆。

桑总父亲一进到大英博物馆,就指着一件又一件文物说“抢来的,都是抢来的”,父亲对着其中一座神殿说,连如此大的一座神殿都整个搬过来了,连棺椁也不放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据说还有一部分文物是别人捐赠得来,有一件文物叫做龙纹琉璃砖,父亲据人所说,这件就是某一华人捐赠给大英博物馆的。

当时父亲紧皱着眉头发出疑问:为什么当时不捐给自己的国家而是捐给了国外呢?让人不得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父亲对这些文物都能娓娓道来,想必对于这些文物都有一定的了解,每走到一处都会给女儿讲这些文物的价值与历史出处。

其中有一件红色花纹的瓷瓶,与父亲曾在国博看到的瓷器是一模一样的,父亲猜测这两件瓷器当初应该是一对的,现在却被拆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说的时候他的脸上难掩惋惜之情,而其中被拆散的缘由也令人十分唏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英博物馆中还有一处展示了几块圆形碧玉,出自于汉代,父亲给女儿讲它的形状就和“完璧归赵”里面的和氏璧的形状很相似,在当时那可是十分珍贵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大英博物馆中父亲看着看着渐渐情绪开始出现了躁动,因为当他亲眼看到佛像胳膊上的锯痕,和被敲碎的整面壁画,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桑总父亲在展柜面前,用手机拍照再放大仔细观看,他无法相信他的眼睛看到的已经成为事实,文物被破坏让人看了十分心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一尊盘坐的佛像,体型很大,它的胳膊有很明显的切割痕迹,就是方便运输,胳膊才被锯了下来,运输到此再将胳膊重新组装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整块的壁画,运输时不可能一整块带走,都是把它敲碎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运回来之后再一块一块的组装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仅仅从拍摄的画面,就能看懂啊这幅壁画并不完整,很多地方都存在残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镀金的青铜武士像,据说连来有两米多高的,如今只剩下不到半米的高度,其中缘由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在这些文物中不仅仅只有官窑,有的还是民窑,父亲感叹这些精美的瓷器被掠夺时,不知道掠夺走过多少中国老百姓的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英博物馆来自于中国文物的藏品大概有2万多件,因为数量极其之多,所以被展示出来的只有2千件左右。

那么这些文物是因何原因流落外乡漂洋过海来到了国外?至今无法回家,其中原因令人沉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人捐赠文物给国外是对是错

对于视频中讲到华人捐赠文物给大英博物馆一事更是引起不少网友争议。

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华人将文物捐给给这个国家一般都有政治优待,如果捐赠给自己的国家是得不到任何好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有网友十分的不认同,认为将文物捐赠给国外属于卖国贼行为,丧失了最基本的国家情怀。

还有理智的网友认为这个这个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以自己利益为主,每个人的选择各不相同,不能用绝对一词道德绑架说:不捐文物给祖国并不代表不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华人捐赠属于个人行为,那么对于一个国家的掠夺行为呢!将他国文物据为己有,还当做战利品一样展示出来,引以为傲。

大英博物馆是在保护中国文物?

对于他们的这一掠夺行为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国内网友为其愤愤不平。

有网友认为:这种掠夺行为就是强盗行为,他们将战利品摆出来就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但他们却无畏于将抢劫罪证放出来,也不觉得自己是强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还有网友认为中国文物放在大英博物馆是一件好事,英国是一个很注重文物保护的国家,他们保护很好。

但如果是放到中国,也不一定能将文物存留至今,说不定早已经被毁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小了说,盗窃是不道德且不可取的一种行为,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的荣辱,也许当时的中国不足以强大与之抵抗。

但是并不能证明中国保护不好自己的文物,如果当时没有外国人来抢夺,延续至今也许那些壁画依然完好无损,佛像也无需切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对于抢东西需不需要归还这个问题,在中国古代有个故事可以佐证这一点。

完璧归赵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成语叫做“完璧归赵”:在战国时期,秦王十分喜欢赵国的一块和氏璧,于是假意用15座城与赵国换一块和氏璧,赵国弱,秦国强,赵国不敢不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赵国如果将和氏璧送去不仅换不来15座城,还会损失一块和氏璧,不去将会挑起一场战乱,秦国行为和明目张胆的抢有什么区别。

无奈赵国派出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前去秦国,最终蔺相如不负所托,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和氏璧完好无损的带回来赵国,虽然没有换回15座城池,但避免了战乱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如此有了完璧归赵这一故事。

不能因为国家实力强大,喜欢的东西就可以随意抢走,这和强盗没有区别

就如同中国无数珍宝,因为当时国家实力薄弱无法与之对抗,造成如今无法挽回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虽然那段历史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存在了,尽管他们偷走了我们很多的宝贝,但是他们偷不走的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素养、我们的精神和我们摧残的历史

希望后人看着这些或残缺或完整的的国宝时,想起的不再仅仅只是那段苦难和屈辱的历史。

桑总说(夏)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