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的前提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持续抓紧抓好,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近年来,玉门市重点围绕蜜瓜、枸杞、制种、芦花鸡养殖等特色产业,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坚持在产业振兴上求突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产业旺,乡村兴。走进玉门市六墩镇安康村养殖户张登荣的养殖圈舍,30多头肉羊悠闲地吃着草料,个个膘肥体壮。

玉门市六墩镇安康村养殖户张登荣说:“我们刚来的时候也没有什么产业,后面政府给我们大量地调引羊只,每户都是15只以上,通过这几年养羊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改善了以往的面貌。”

除了肉羊养殖,张登荣还在安康村芦花鸡散养基地饲养了100只芦花鸡,让他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实现了“加速跑”。张登荣说:“现在一只芦花鸡可以卖到100多块钱,增加了不少的收入,对我们来说是个很好的项目。”

以产业“多点开花”,助力群众增收致富。六墩镇在做大做强芦花鸡主导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融合发展,持续扩大甘草、枸杞、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全镇呈现出主导产业势头强劲,特色产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638户农户从移民搬迁解决温饱到全面脱贫再到如今的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开了新局。

玉门市六墩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马宁邦说:“我们积极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芦花鸡养殖产业,脱贫户人均养殖收入可达到6000元以上,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5315元增加到现在的15982元,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基础。”

产业“兴”起来,经济“活”起来,村民富起来。每年5月份是玉门市柳湖镇西瓜成熟上市的季节。走进柳湖镇富民村种植户张松平的西瓜大棚里,一个个成熟的西瓜挂满枝头,依靠温室大棚和村上的产业扶持政策,张松平成功实现了脱贫致富。

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种植户张松平说:“我种大棚已经五六年了,夏天种西瓜,冬天种西红柿,一年下来的收入大概是四五万块钱。”

今年以来,柳湖镇以产业兴旺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戈壁设施农业、羊只调引、能繁基础母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产业扶贫新引擎,让农民尝到了增收的喜悦和钱袋子鼓起来的甜头。

玉门市柳湖镇副镇长权温娟说:“今年以来,我们依托衔接资金和撬动社会资本新建连栋钢架拱棚800亩,可有效带动183户脱贫户户均增收3300元;同时积极争取能繁母牛、基础母羊调引政策,积极组织脱贫户输转劳动力445人,我们通过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不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让脱贫人口的日子一年更比一年好。”

近年来,玉门市盯紧蜜瓜、蔬菜、枸杞、制种、牛羊五大产业,着力优化产业联盟,建成11万亩蜜瓜、13万亩蔬菜、12.8万亩制种、16.5万亩枸杞四个万亩种植基地,产业多元化让群众增收渠道多样化。2024年一季度玉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36.69元,增长7.5%。

(来源:玉门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