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看到一个消息:

重庆国资,重庆渝立商管公司,正在打算卖掉离洪崖洞不到10分钟的三处房产。

这并非个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处置闲置资产,正在被纳入地方国资企业的经营考核之中,在有的地方,甚至每个季度都有考核目标。据说,很多企业为了完成考核,会在招标项目上,捆绑闲置资产,比如厂房、写字楼这些,让乙方公司一并拿下。

为什么会这样?

哪有这么卖东西的?

没有,但实在是没办法。

其实大家都知道原因!

当前,土地不太好卖,地方收支状况较为紧张,一些地区体制内甚至出现了停发绩效、工资打折发放的情况,为了保工资,很多地方不得不开始“大甩卖”。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就可以频繁地看到,什么30年景区运营权、30年殡葬权、30年学校和机关食堂经营权,30年山头、矿产、水域经营权等等,都在被拍卖,地方国资企业手头什么闲置的土地、房产等,也开始被要求出售。

如此,才会出现上面提到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是那句话,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毕竟,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空出来的缺口可不小,或者更准确地说,体制内薪酬开支可不是什么小数字。在之前文章里,我们举过半月谈在乌蒙山A县调查发现的例子,2022年财政收入7.02亿元的县城,2023年保工资预算达到了26.3亿元。

这不是什么个例,而是普遍情况的缩影。

大头的部分,会由转移支付填补,但转移支付不是专门给体制内发薪的,也不是说下面要多少,上面就给多少,所以,剩下的缺口,就需要地方想办法了。

可问题是,地方能有什么办法?

尤其是很多基层地区,没有什么像样的产业和企业,哪怕是想去查税也做不到,罚没收入占比更是很高,但盘子在那里,所以,看来看去,只有出售资产了。

这个办法好用,见效快,而且地方手里面也普遍掌握了一些有价值的资产,尤其是一些资产的运营权,更是很有价值。

但这么做有两个问题,一是这些东西都卖完了,之后怎么办?二是之所以有人会愿意购买这些资产,尤其是资产运营权,是他们相信可以通过运营的方式回本,用大白话来说,羊毛终究还是要出在羊身上。

所以,如果理智一些,都会知道这种短期的办法并不合适,相比于大甩卖,更应该做的其实是推动体制内过好紧日子。

过紧日子,不应当成为一个口号,而是实打实落实到实处的具体行动。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或者说,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