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高考题目也太简单了,就这垃圾题目还想阻止我打工?”

2018年,宁夏考生单小龙口出狂言,让一众家长和学生都惊掉了下巴。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也就是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小混混,说这句话也只是口嗨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几个月之后,他就以676分的高分考上了清华大学。

当清华的录取通知书顺利寄到时,人们才惊讶地发现,原来这小子有张狂的资本,他是真的厉害。

他到底是怎样的学霸,能张狂成这个样子呢?现在单小龙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寒门贵子单小龙,因狂妄上了热搜

光听单小龙在学校门口口出狂言,很多人会觉得他无比讨厌。

这不就是一个考不上好大学,在门口骂骂咧咧的差生吗?但是知道他的成绩之后,人们都傻眼了,原来他真有这个狂妄的资本。

676分上清华,妥妥的学霸一枚,简直让人佩服得无比投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候再去想他出考场说的那句话,就再合适不过了,原来他真的有张狂的资本。

那么,这个学霸是如何养成的呢?

从单小龙出考场的那句话就可以看出,在那个阶段,他急迫地想打工,并不是因为他成绩不好,只能打工谋生,而是因为他的家境太贫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小龙出生于宁夏西吉县,这个县是整个宁夏有名的贫困地区,而单小龙生活在周围最穷的村子里,家庭情况在同学中几乎是最差的。

别人家都只是条件差,而他还有更糟的,他的父亲早年外出务工伤了腰椎,不能做重活,他的母亲患有眼疾,也没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里做做家务。

因为家里太贫穷了,单小龙的大哥只能早早外出打工,而他的姐姐考上了银川医科大学,但负不起学费,要不是后来有了助学金,她也要辍学打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家里,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整个家庭的担子超乎寻常。

别的孩子都有父母撑起一片天,他们最不济也有父母外出打工,提供一点经济支持,可单小龙什么都没有。

从上中学开始,他就利用寒暑假外出打工,来挣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他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同学们说,每次见到单小龙,他都穿的破破烂烂,吃饭也吃得很简单,这是因为他把剩下的钱都省下,寄回了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连在高考的前一天,他也在工地打工,做着最苦最累的搬砖的工作,当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工地上时,工友们都喜出望外。

“你小子还真的考上清华了,真给咱们工友长脸。”

谁也没有想到,在工地里,竟然还能出一个清华学子,但这就是单小龙的真实经历。

他不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也对打工的事实直言不讳,他甚至能骄傲地说出考场的那句话,因为高中这三年他真的付出了全部的努力,他的成绩配得上他的张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道酬勤,当676分的高分展露在眼前时,这个贫困的家庭终于迎来了希望,单小龙也靠自己逆风飞翔,闯出了一片天。

02:贫穷不是原罪,懒惰才是

单小龙的家里是很穷的,很多从城里出生长大的人,甚至不能想象他们一家到底在过着什么样的日子。

这个家里没有空调,没有网络,有时甚至连电风扇都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时候单小龙要去遥远的镇上上学,家里连买自行车的钱都没有,他只能徒步走过泥泞的小路,一次次的风雨兼程,承载着的是这个少年对于梦想的追逐。

上了银川一中之后,当时学校食堂有两层,一楼是普通的炒菜,二楼是地方特色,砂锅米线、黄焖鸡、啤酒鸭等。

同学们都说,从来没有见单小龙上过二楼,他永远都是一碗米饭,配着最便宜的素菜,连吃肉的时间都很少。

因为经济情况太差了,每到暑假,单小龙就要去工地里搬钢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的孩子可能连搬一两根都觉得累,单小龙一天要搬600多根,他的冲劲,连一旁的老工友们都觉得惊呆了。

他们都劝单小龙悠着点,还是在长身体的年纪,别那么拼,可是单小龙没有办法,如果他不努力挣钱,他接下来就没有钱再去读书了,如果他不拼命,他的家庭就再也没有希望了。

他扛的不仅仅是钢筋,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之后,单小龙又匆匆忙忙回到了工地,他顾不上喜悦,也没有人拿来鲜花和礼物祝福他,等待他的只有工地炎热和枯燥的日子。

好在所有的努力和汗水都有了回报,清华大学就是命运对于他最好的奖励。

在后来的采访中,单小龙坦言能有如今的成绩,全靠家中亲人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小龙是不幸的,因为他生活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里,因为太穷了,他只能兼顾学业和打工,比普通的孩子要难上无数倍。

他敏感肆意的青春期里原本应该灿烂盛开,却过早地承担了人间的压力。

可与此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上天给了他爱他的父母、其乐融融的家庭环境。

小的时候,单小龙的父亲就经常告诉他:“学习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他还不懂得这句话的意义,后来他才知道父亲有多么明智。

当时还上小学的单小龙就已经名列前茅,成绩优异,父亲看出了单小龙有这方面的天赋,所以即便那个时候家里连饭都吃不起了,他还是要坚持送单小龙去上学。

单小龙六岁的时候,他父亲听说镇上的小学质量更高,还能学英语,他二话不说就给他报了名。

当时朋友们都笑话他:“家里又没有几个钱,还送娃去那么远的地方读书,你能负担得起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单小龙也觉得愧疚,他劝说父亲不要把自己送到镇上了,可父亲却说:“只要能学习好,什么都是值得的,只要你能考上好的大学,我砸锅卖铁都愿意。”

中国式的父母就是如此,从来没有什么甜言蜜语,但他们的行动永远令人感动不已。

后来单小龙考上了银川一中,在当地可是最好的学校,但是这个学校的费用也很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单小龙的哥哥在外地打工赚的并不多,他的姐姐上大学也需要钱,再供一个单小龙实在是太吃力了,单小龙懂事地告诉爸爸:“爸爸我不去那里上学了,我读一个普通的高中也是可以的。”

单小龙的父亲马上打断了他的话。

“别的你不用管,你只用好好上学就够了。”

这个家庭把单小龙往上托举的每一步都无比艰难,但他的父亲和母亲用尽了全力,他们希望儿子以后不用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过这么艰难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小龙也懂,这都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从那时候开始,他每时每刻都在努力读书。

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中,他的成绩一直都是班上数一数二的,后来才能顺利地走入了清华大学。

当清华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工地时,单小龙还来不及激动,他就必须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中。

等到回家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和哥哥姐姐,他们都高兴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咱们家竟然能出个清华的大学生,真是光宗耀祖了。”

可是下一秒,父亲的笑容就凝固在脸上,因为他突然发现,上大学的费用很高,至少一年要一两万,他们这个贫穷的家庭再也拿不出这个钱了,这该怎么办呢?

为了读书供儿子上学,单小龙的父亲借遍了亲戚,但因为他们家里经济情况实在不好,别人担心他们还不起,一般都不愿意借给他。

迫于无奈之下,单小龙的父亲向当地政府申请了经济补助,看到单小龙的情况,政府给他批了8000元,这下才解决了单小龙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上单小龙寒暑假一直在工地打工,他的手头也存了几千块钱。

就这样,单小龙带着这些钱走进了清华大学的校门。

他知道,在清华的每一天都来之不易,一分一毫都不能浪费,所以平时的他要不然就是扎在图书馆里,要不然就是在宿舍里学习。

同学们都说,从来没见过一个人能够这么拼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学校里的同学们都穿着各色时尚的衣服,他们的运动鞋都成百上千,而单小龙永远穿着最普普通通的衣服,有些衣服还破了洞。

更扎眼的是他那个智能手机,当时班长想要加微信给他发文件,却发现单小龙用的还是最普通的按键手机,根本没有微信,只能打个电话。

看到班长疑惑的眼神,单小龙没有自卑,他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了纸上,告诉班长:“如果班级有新消息,请发短信给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开始,单小龙就明白他的条件不如别人,可是他也知道,只要一直努力就有可能超越自己,以后过上好日子。

他不比穿不比吃,他只希望自己能够越来越进步。

也许恰恰是这样的生活,锻炼了他的忍耐能力和意志力,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单小龙加入了海军部队,那一身笔挺的西装穿上之后,单小龙整个人显得更精神,他的眼中闪烁出无尽的光芒,这是一个贫穷的学子想要改变命运,最殷切的期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负责带他的教官也说,单小龙是同一批人里最能吃苦的,他们也没有想到一个学生,既然有这么大的毅力。

面对着单小龙当海军的想法,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人们认为从清华出来之后,肯定被各个大公司抢着要,首先应该多赚点钱。

可单小龙却说,他认为当海军是一份光荣的职业,他能够赚到钱,同时也能回报国家,这对于他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母也表示理解,自始至终,他们都支持儿子的决定,他们就是单小龙成功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单小龙已经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海军,他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积极向上的态度。一直被战友们所称赞。

回首过去,再想起当初他在高考上的口出狂言,这才发现,原来他真的有骄傲的资本。

一个人单挑命运,用努力来改造人生,他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看来高考对于他来说真的易如反掌,他的未来一定会无比耀眼。

参考资料
[1]清华招生《助梦“清”春 | 单小龙:“我的个人叙事是家国叙事的一部分”》20231225
[2]央视新闻《他676分考上清华大学,却没有一个同学的微信……》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