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6月21日报道,“现在有很多中药品种涨价,胡椒价格涨得最厉害,几个月时间以来,眼看着从20多块涨到70多块。”6月20日,在广西玉林市中药材专业市场做香精香料批发生意的杨老板表示。

与去年暑假那波中药材传统品规出现涨价不同,今年的涨价还在香辛料品类,除了胡椒之外,多个进口香料品种出现了价格暴涨。市场人士认为,这背后还是在资金热炒,真正的市场需求其实并未有太大改变,有的药商说自己赚到了,而还有的药商则担忧“砸在手上”,急于出货。
涨价“明星”胡椒
“现在黑胡椒是每公斤50多块,质量达到了药典标准,最近行情有点回落了,量多还可以便宜点。手头还有几十吨货。”亳州中药材市场商户王老板称,货在冷库放着,如果客户需要可随时出货。
据国家发改委授权发布的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网“胡椒价格走势”显示,玉林市场黑胡椒的价格从年初1月份的25元左右一路涨至目前的50多元;白胡椒的价格年初在40元/公斤,涨至现在达76元/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市场人士看来,胡椒涨价的原因在于多方面。“一方面,东南亚市场出货量比较大,当地出货商陆续出口到中国;另一方面,去年国内香料价格相比国外市场便宜,价格存在倒挂的现象,因此也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杨老板说。
不过,目前在市场人士看来,胡椒的价格当前颇为混乱,主要还是近几日价格有所回落。亳州市场商户对这一品种的喊价情况也不一,有的喊价60元,有的则喊价45元左右。
“胡椒价乱。”康美中药网的“十日涨跌”点评也表示,市场黑胡椒近一周随着行情暴涨暴跌过后,市场持货商由于成本不一心态各异,短期内随着行情高涨外围跟风商持续弱化,部分低价货源持续换手,外来流入货源持续增多,行情持续震荡,“短期换手不足上升预期不足,行情将持续震荡调整为主。”
“往年也出现过类似涨价行情,但并未像今年这样有如此多的品种涨价,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涨得那么厉害。”从事香料生意长达20余年以来,杨老板还是第一次遇到目前这样的行情。在她看来,市场还是有闲置的资金进来炒作,特别是一些年轻人炒作比较厉害。
在玉林中药材市场做香料生意的罗老板说,目前国内胡椒商家的库存还是比较大,再加上国内市场上的胡椒价格与国外的高行情存在倒挂,“在这样的情况下,热钱涌入进来,大家频繁换手,你卖给我,我卖给你,这样一下就把这个价格给炒高起来。”
与此同时,不断有一些年轻商家在互联网平台公开发布一些胡椒、豆蔻等中药材投资信息,对方宣讲的产量以及行情信息,难以一一求证,真假难辨。
罗老板说,在市场的行情炒作之下,依然还是有人赚到钱了,“那些前期拿到便宜货的商家,他能够及时脱手,到一定的合适价位就立刻脱手卖掉。如果是一直持有且观望,还要看更高价格的商家,估计就会亏钱了。”
中药材价格为何涨不停?
近日,中药材价格暴涨的话题频频登上热搜,常用药材白术被指“价格疯涨超黄金”,小众药材猫爪草也在短短10个月内价格飙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亳州某中药饮片企业负责人钟丽华表示:从去年到现在,当归、党参、牡丹皮、白术、白芍,这些涨价的幅度比较大。
合肥市某药房的执业医师王春霞表示,从去年开始,不少中药材价格上涨,药房经营的中药价格也进行了调整。“因为采购成本上涨,所以我们零售的价格也会相应提高。比如一克涨一毛,一服药抓15克,就多了一块五。如果是10天的话,就要多十几块钱,顾客就会觉得是贵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相关中药材专业网站价格监测显示,部分中药材价格不仅延续了去年的涨势,而且涨幅较大。
中药材处在中药产业链上游,其价格波动对中医药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伴随其成本上升,涨价已传导至患者、药店、中医院。供需矛盾是中药材涨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一些产地比较集中、多年生的药材。
白芍是一种常用药材,也是亳州的地产药材。从2021年开始,白芍的价格就开始持续上涨,今年以来,价格更是快速攀升。
亳州药商邰庆亮称,原来小白芍最便宜的时候四五块钱一公斤,现在都五十多了,二十多年没有涨那么猛过。
除了用量较大的药材白芍、白术价格普遍上涨以外,部分小众药材的价格也是成倍上涨。
以猫爪草为例,中药材天地网数据显示,猫爪草的价格常年保持在50—80元/公斤之间,2023年6月至今,价格突然暴涨了10倍,截至5月22日,猫爪草价格达到800元/公斤。
针对近年来中药材价格高位运行的态势,有专家指出,中药材的价格波动对整个中药材产业产生影响,相关部门应建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监测预警体系,采用订单农业等方式稳定生产,减少中间环节,保障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专家分析,近年来民众对中医药养生保健需求强劲,也带动中药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但目前大多数中药材“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工业化的需求,这是供需矛盾产生的根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央视新闻

编辑 | 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