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彝族刺绣(凉山彝族刺绣)

级别:国家级

类别:传统美术

公布时间:2021(第五批)

彝族传统刺绣技艺承载着大小凉山彝族的历史文化以及审美观念,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四川彝族刺绣主要分布于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乐山市的峨边县、马边县和金口河区,攀枝花市的盐边县和米易县,甘孜州的九龙县和泸定县,雅安市的石棉县和汉源县等地,其中凉山州甘洛县的彝族刺绣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盘绣、锁针绣、平绣、十字绣等技法构成彝族刺绣传统工艺,其中盘绣和锁针绣最具特色。盘绣工艺独特之处在于成型花纹有浮雕感,锁针绣因其“锁”的方式和出针长短不同,形成不同的肌理效果。彝族刺绣图案都有对应的工艺程式,不能随意改变,同一图案会使用三四种不同技法完成,传统图案多达十几种,主调鲜明,色彩繁而不杂,呈现华丽多彩之姿。

彝族刺绣图案纹样具有明确的指代性和象征性,主要有以马樱花为主的写实图案和几何图案,用三角形、折线、圆形分别指代山水、鸟兽、日月等,通过组合形成特定的意象图形,成为彝族刺绣图案的美学特色。

长期以来,彝族妇女擅长刺绣,主要以家庭式自绣自足为主。男性服饰颜色以蓝、黑色为主要底色,刺绣图案以素净为主;女性服饰以蓝、绿、橙色为主要底色,常使用艳丽的刺绣的花纹。

在国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大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彝族刺绣技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彝族妇女的居家就业和助农增收等问题,“彝绣”产业也由此得到了明显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彝家绣娘的美好生活(尹斌摄)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巴蜀史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