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边上有棵树

莫 然

每个人都深爱着自己的家园,家住成都的顾伟川也不例外。

他是成都市锦江区房管局副局长,今天刚接到调令。去区里报到时,他走过锦江边,这是他平日最爱去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罕见的景致:两条河流穿城而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好比两串清亮的翡翠项链,又宛如两条锦带一般拥抱着丰姿绰约的城市——那就是府河与南河。这两条河流并称为锦江,是成都的母亲河。位于府河与南河的交汇处有一座合江亭,系唐贞观年间修建,千百年来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踏青赏花,迎来送往的风景线,好似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静静流淌的锦江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成都合江亭(蓬州闲士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这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顾伟川看见合江亭上挂着一幅标语:“综合治理府南河,干在当代,功在大家,利在人民,惠及子孙”。他还看见湛蓝的天空下,市民百姓,男女老少,个个笑开颜,正排队往标语下的募捐箱里投着钞票。让母亲河重现昔日的美丽,这是每个成都人的梦想。顾伟川正要调去参加府南河工程建设,他兴致勃勃地看着眼前这群情热烈的一切,不禁吟诵起李白的诗句:“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顾伟川走进新成立的锦江区府南河工程指挥部,只见会议室里摆着一座模型沙盘。人们围着它议论纷纷,都很兴奋。顾伟川看着沙盘却若有所思,好似想起什么。区长对大家说:“你们看到这府南河工程的规划,一定很兴奋吧?几十年来,府南河每况愈下,棚户区风雨飘摇,我的心里真像刀割一样难受啊!我们欠这条河太多,欠这里的居民太多。但只有在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才有可能对这条河来个翻天覆地大改变,给这里的老百姓一个温暖舒适的家,让昔日的臭水沟变成一道最美的风景线!”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阵如雷的掌声,顾伟川也兴奋得两眼发光。

区长又说:“市政府已把拆迁任务交给我们五城区了……”

顾伟川脱口而出打断他:“这可是最困难,又最麻烦的工作!”

区长严肃地看着他:“是啊,要在最短时间内搬迁五万户,十万人,确实不容易啊!可市长说,这工程要干就必须尽快完成,否则拖到下个世纪也有可能。难道还要我们把欠人民的债,放到下一个世纪来还吗?”

人们又纷纷鼓掌,区长当即传达了市里的精神:成都本来拥有二江抱城、河渠纵横、繁花似锦的美丽环境。但近年来城市人口锐增,绿地面积缩小,环绕城市的府南河也因生态环境恶劣,几乎变成了臭水沟,沿河两岸居住的棚户区更是成了危房,早就需要拆迁。府南河整治正是改善成都环境的重大工程,市政府沿河划出了多达数十公顷的绿地面积,要建成一片开放性园林。这是个伟大而繁复的工程,困难很多,艰巨无比,但又必须在5年内完成……

大家听了都是干劲十足,摩拳擦掌,说这回可要大干一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成都市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历时5年,总投资27亿元,显著改善了成都市居住环境和城市面貌。1998年11月至2000年10月,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先后获“联合国人居奖”“地方首创奖”“最佳范例奖”等大奖。图为1995年改造前柳荫街许多居民房临河而建,如今这里已变成锦里中路,街名也随之消失(图源:四川日报)

区长又说:“这个工程是白手起家,全靠土地开发。总理说,有河流的城市是个宝,但这宝却要靠我们去建设,去开发,否则它便是珍珠土里埋啊!”

顾伟川敏锐地发问:“那么我们区的土地开发,主要靠哪一片呢?”

区长也敏锐地打量着他:“东华乡东华村,你的安置拆迁小区就建在那里。”

顾伟川颇感意外而震惊,一时说不出话来。

东华村是他的老家,他父亲顾松槐是这个村的党支书。

城市东郊有一片沃野良田,在这隆冬季节看上去仍是绿油油的。田里生长的青菜、田边的野草和长年不会枯黄的大树,形成了一道绿色风景线。顾伟川走在家乡的小道上,脚边的溪水潺潺流过,飘浮着他见过的最美的青苔。他心里无限感慨,怀念着儿时的情景:孩子们秋日里在田间跳跃,追着云彩放风筝;春天里跟着蜜蜂蝴蝶飞跑,金灿灿的油菜花赋予乡村最惊艳的色彩;夏日里的阳光斑斓地闪耀着,阵阵微风却温柔地抚过,在内心留下一份清凉;即便冬日里也是生机勃勃……难道这一切美好都将逝去吗?

他回到家里,那是一个破旧的小院和几间瓦房。母亲去世后,顾伟川也曾提出把父亲接到城里住,顾松槐却不答应,说村里事多,离不开他。此时他正蹲在厨房土灶前烧火,火光映照着那张刻满皱纹的脸,显得很沧桑……

“爸,我来。”顾伟川走过去,接过几根柴火填进灶里。看着灶膛燃起熊熊火焰,他又忍不住说,“爸,别的村都烧煤气或沼气了,你怎么还烧柴啊?”

顾松槐站起来,用蓝布围裙擦擦脸上的汗水,“柴草烧出的饭更香。就这,我已经很知足了!本想守着这片家园,还愁没有好日子过?现在却……”

不约而同地,两人都想到即将到来的拆迁,相继沉默下来。

父子俩回到正屋坐下,顾伟川艰难地开了口:“爸,你们接到文件了?”

顾松槐点点头,“刚才开过村委会了。全村都要拆迁,难啊!”

顾伟川激动地说,“但是爸,如果没有这片土地去建安置房,沿河居民便不能搬迁,那就会拖府南河工程的后腿啊!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我们当然明白。”顾松槐叹道,“刚才村委会上,副支书吴素花就提出,她第一个搬迁。她可是才花了几万元,要修个农家乐,这下全泡汤了!”

顾伟川感动地说:“没想到我来搞府南河工程,自己的家却成了拆迁大本营!爸,老二性子倔,他进城打工,听说这事就会回来,你要做好他的工作。”

他们走到院子里,只见一棵银杏树正在迎风摇摆,片片叶子在阳光的映照下闪闪发亮。顾伟川不禁上前抚摸着树干,感叹地说:“这是妈去世前种下的,我们一家人都特别珍惜它……咱家搬迁了,这棵树怎么办?”

顾松槐仰头看着这棵树,喃喃地说:“是呀,要想办法让它活下来。”

这时一群人拥进了院子,带头的正是顾松槐的堂弟,人称二大伯。顾伟川赶紧迎上去,二大伯已经气势汹汹冲到他面前,劈头盖脸地便问:“伟川侄儿,听说你去搞府南河工程了,还要征咱村这块地,你跟大家说说咋回事。”

顾伟川连忙招呼众人去屋里坐,平时他虽节假日才回家,但跟乡亲们都很熟悉,便一一安抚着、慰问着,众人却都躲闪着他,只把二大伯推到前面……

顾伟川正想跟大家解释这事,便坦然作答:“你们都知道,这次征用土地是为了府南河工程建设。这是国家征用,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至于补偿,由征地单位看情况支付费用,包括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种植养殖专业户的补偿费……”

二大伯这才露出笑容,“伟川侄儿,你正管着这事儿,乡里乡亲的,可要高抬贵手啊!这赔付那补偿的,能优惠你就多给咱优惠,还有地里的青苗啊庄稼的,你总该让我们收了这一季吧?”

顾伟川为难地跟乡亲掰扯时,顾松槐独自来到自己那块地里。夕阳下的暖阳照着他,那张老脸也变得金灿灿。他迈步下田,手发抖地抚弄着那些菜苗,不禁老泪纵横,心痛无比地自语:“本想守着这块地就知足了,可没想到……”

他突然蹲下来,捂着脸,泪水无声地顺着指缝流出……

两旁的大树在风中摇晃,脚下的菜地在暮色里泛光。一个老农在自家田里无声痛哭的情景,深深刻进了不远处的顾伟川心里,让他也心痛得几欲流泪。

因有顾松槐和吴素花的带头作用,东华村的村民都同意无条件搬迁。

这一天,顾松槐正在收拾东西,院里来了一个男人,他惊喜地看着那棵银杏树,叫道:“哎呀,正好!”

他围着树转了几圈,又拿出一把卷尺去量树身,又高兴地自语:“全都符合尺寸,树型也漂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他见顾松槐走出来,连忙掏出介绍信:“大爷,你是这院子的主人吧?我是府南河工程负责绿化的植树员,要选一批树木种在府南河边。在郊外几个村子转了转,只有你家这棵树符合条件,树种也好,银杏树是咱成都的市树嘛!”

顾松槐不假思索地痛快答应:“好,那你们就移走吧!我正愁搬迁后,院子也拆了,这棵树没地方养活呢!”

男人问这树要卖多少钱,顾松槐却说这树不卖,捐给府南河。男人很惊讶,顾松槐又说,为府南河工程作贡献!

不料那植树员带着几个人来挖土移树时,一个小伙子突然闯进院里,丢下手中的旅行袋,抢上前去制止他们,大声问:“干什么?你们要干什么?”

植树员奇怪地说:“这树要移到府南河边上去,你怎么妨碍我们工作?”

“不行!”小伙大喊大叫着,“这树是我爸的命根子!不能移走!”

“你是那个大爷的儿子?”植树员忙说,“可是你爸都同意了……”

“那也不行!”小伙子上前抱住那棵树不放,“这是我妈种下的树!”

植树员急得团团转,正好顾松槐和顾伟川走进来,他忙过去问端详……

“这是我弟弟顾生亮。”顾伟川上前把小伙子拉开,“老二快松手,这树爸都捐了!我们很清楚这棵树在全家人心里的分量,所以爸才把它捐给府南河,希望在治理好的府南河边,它能得到更好地护理,更加枝繁叶茂……”

顾生亮却更加生气,“哥,你和爸趁我进城打工,签下了搬迁协议,可我还没同意呢!爸,这是我妈生前种下的树啊!你狠心不要这个家,不要我这个儿子,连这棵树也不要了!是不是你早就忘记了我妈,忘记了你的结发妻子?”

顾伟川见父亲在抹眼泪,连忙喝道:“亮娃,别说了!你在扎爸的心啊!”

顾生亮仍是不管不顾地说下去:“爸,我知道你难受,可你想过没有,儿子心里更难受!听说咱村要搬迁,我连忙赶回来,却碰上他们在挖这棵树……爸,这也是在挖我的心啊!那可是我妈种下的树,是我这辈子的念想啊!”

植树员见他也眼含热泪,只好叹息着走开,“算了,我们另找一棵树。”

顾松槐冲上前去拉住他,大声说:“不,这树你们还是移走吧!种树和育人一样,都是百年大计,不能马虎!我没把小儿子养育好,但这棵树却没辜负我。让它以后活在府南河边,是我的心愿,也会是他妈妈的心愿,你们快把它挖走吧!”

植树员还在犹豫,顾生亮突然大喊一声,又扑上前去抱住这棵树。“不行不行!你们要挖这棵树,我死也不答应!反正家都没了,什么都没了……”

顾伟川急忙去拉他,顾松槐也大吼一声:“儿子,就算老爸求你了!”

顾家兄弟急忙回头看去,只见在众人的惊呼声中,父亲慢慢地倒下去了!

顾生亮震惊地放开那棵树,抱着父亲冲出院门,要送他去医院。顾伟川想替他,他也不肯,却止不住地流泪。在儿子热切的怀抱中,顾松槐却慢慢睁开眼睛,似乎看到了自己想看的风景:那是在一片绿波荡漾的河边,有一棵树的叶子碧绿青翠惹人喜爱,那艳阳和云霞映照下的绿色,一直绿到他心里去……

东华村的村民无条件地搬迁后,因无法统一安置,只好投亲靠友借住在别人家。两年后,他们终于聚焦到一起,抽签领取自己即将入住的新房。

这时顾松槐因病住院,吴素华主持工作,她当众宣布:“为了绝对公平,我们请了公证人员当场启封,按宅基号来抽签。抽到几楼几号全看你自己了。”

人们本来热情地涌向前,听了这话又纷纷后退。有人问,老支书去哪儿了?怎么没来?吴素华叹息着说,老支书累得病倒了!但人们仍是推让着不肯抽签,都怕抽到最差的楼层,如果抽到最顶层就太难爬了!吴素华再三让大家抽签,众人却都不肯,竟有人说,老支书应该第一个抽,我们才信服……

此时二大伯回头一看,不敢相信地喊道:“哎,松槐回来了!”

只见一辆车停在人群外,顾伟川兄弟俩扶着老爷子下了车。他已经枯瘦得不成样子了!而顾生亮也当上了府南河工程的一个农民工。

众人的神情由哗然变为肃穆,甚而肃然起敬,纷纷给他们让路。

有人小声说:“听说他得了癌症,活不了多久了……”

顾松槐勉力支撑着自己,走到人群正中的抽签箱面前,公证人员也都站起来,尊敬地注视着他。顾松槐颤抖着双手,抽出一张签,顾伟川接过来,递给公证员,公证员当众宣布:“他抽到了十六栋七楼一号!”

人们都震惊了!继而交头接耳地议论着,纷纷不敢相信……

吴素华冲上前来喊道:“这绝对不行,老支书还有病呢,怎么爬七楼?”

二大伯也上前喊道:“给我,我来住七楼……”

“不用了,我为什么不能住七楼?”顾松槐声音微颤地说,“顶楼好啊!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可以看见别人看不见的风景,我喜欢!”

顾伟川含着眼泪,背起父亲就往那栋楼走。在他身后,人们潮水般地涌向抽签箱,纷纷说:“我抽!我来抽!”“是啊!抽到几楼都没关系……”

顾伟川一步一步背着父亲上楼,他觉得父亲在背上轻如鸿毛,但又重于泰山,不禁想起小时候,父亲背着自己一步一步上山,去给母亲上坟的情景。在他们身后,顾生亮也是泪流满面。到了顶楼阳台,顾松槐才让儿子把自己放下来,他颤巍巍地扶着栏杆,看着脚下那片土地。这次他并没看到自己想看的风景,眼前出现的是一片高楼大厦。但在城市的远方,在云层的最高处,他又看到了心中的田野,那绿油油的惹人喜爱的青苗和庄稼,一直绿到他心里。

他就在这片绿色的憧憬中,向后倒去……

5年后,顾家人又聚到一起,来到治理好的府南河边,合江亭上。顾伟川带着妻子女儿和弟弟站在合江亭上,观看着眼前的锦江,那真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府河南河像两条碧绿的玉带环绕在脚下,潋滟波光倒映着头上的蓝天白云。宽阔的河岸边是绿色园林,草木丛中簇拥着一座座雕塑。再远处是宏伟的大桥和矗立的高楼……他们看着焕然一新的城市,眼睛都湿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合江亭与安顺廊桥(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在柔和的春风中,他们来到合江亭下种的一棵银杏树边,神情都变为肃穆,震惊而感动——这棵树是否就是顾家人魂绕梦牵的那棵树呢?它已经美丽得让人辨认不出了!那河岸边挺立的一棵棵树,似乎给锦江注入了新的灵气和新的活力,也孕育着无尽的诗和无尽的画,真是寸寸锦江寸寸美啊!

顾生亮自豪地对顾伟川说:“哥,我觉得,这就是咱家那棵树!”

顾伟川没回答,眼光透过亮闪闪的叶片,望向枝叶摇动的树梢,望向碧蓝的天空,它正和一洗如碧的水面相映生辉。沿河那些白色的岸边栏杆,则和重新设置的枝型灯柱,形成一条绚丽灿烂又情意绵长的风景线……

这就是美丽的锦江,他们的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锦江风光(成都市锦江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图源:成都日报)

为了建设好自己的家园,无数成都市民和顾家人一样,参与了府南河整治工程。其中有运筹帷幄的工程决策者,也有默默无闻日夜奋战的民工,以及众多奉献出家园的郊区农民和拆迁户。这一工程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动员全市人民包括沿河工厂、房地产商和郊区农民,新建跨河桥梁17座,码头12个,扩展和疏通了河流,提高了排洪泄洪能力,重新铺设了诸多地下管线,并荣获联合国颁发的“最佳人居奖”,给世界城市文明的发展树立了榜样。

这一伟大工程塑造出了新时代的英雄图谱,那也是成都市民的精神面貌,使他们找回了光荣与梦想,让古诗词中“四十里路如锦绣”“花重锦官城”的美景,重又呈现在世人面前。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阎宏(女,笔名莫然,职业作家,居住成都。出版长篇小说20余部,电视剧本9部。多次获各级文学奖)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