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骄阳似火,孔孟大地麦穗飘香,丰收在望。为保障农民利益,守护大国粮仓,农发行济宁市分行主动强化担当,坚持服务先行,目前,已累计发放夏粮收购贷款4.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亿元,增幅45.2%,支持企业收购小麦2.1亿斤,粮油类贷款余额47.2亿元,持续擦亮“粮食银行”品牌形象,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做足准备,确保资金供应“不断档”

走进中央储备粮济宁直属库,满载新麦的大小车辆陆续开进库点,排队、验质、过磅、卸车入库。颗粒饱满、金光闪闪的麦粒在卡车上涌动着,随着传动带颗粒归仓。机器轰隆隆声、小麦沙沙声、农民朋友的欢笑声,好一幅热闹的场景。

“这里距离村子近、卖粮方便,粮食送到仓库,钱也进了口袋,现在资金到账越来越快了,我们心里也踏实。”正在售粮的张师傅笑憨憨地说。

“这几个月收购量较大,对符合质量标准的小麦,我们都尽力做到随到随收、应收尽收。”库点负责人介绍到,“今年,农发行除提供收购资金保障外,还提供2700万元资金支持高标准粮仓建设,有了坚强后盾,我们才能让农民卖‘放心粮’‘明白粮’。”

农时不等人。针对夏粮收购季节性强、收购期短的特点,该行推行夏收贷款一站式服务,收购贷款全部实行一次审批、分次发放,加快调拨,做到序时供应,足额支持。5月底,已提前完成对全市15家中央和地方储备企业的授信审批工作,授信总额51.1亿元。同时,加强资金需求测算,合理进行头寸调配,保持网银、银企直联系统7x24小时全天候开放,做到“关门不关账”,及时向售粮农民兑付粮款,让粮农“粮出手、钱到手”,确保颗粒归仓。

优化布局,赋能市场化收购“大流通”

大运河水奔流不息,河里仿佛还倒映着千年漕运的风樯帆影。走进济宁江北现代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迎面可见14栋平房仓、10栋浅圆仓和3座储油罐有序坐落在京杭大运河河畔。走近江边,一艘载着2000吨小麦的轮船停靠在内港粮食专用码头,即将开启去往江苏等地的“北粮南运”之路。

“粮食收购从6月开始,8月底收购工作基本结束。”济宁江北现代粮食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今年受天气影响,有不同程度倒伏现象,但问题不严重,小麦品质良好,大部分是一等麦,种植户卖粮积极性高。”据悉,济宁江北现代粮食物流有限公司积极发挥地理优势和物流优势,在农发行济宁市分行1.7亿元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的支持下,腾仓并库6万余吨有效仓容,确保小麦“收得进、储得下”。

支持粮食市场化收购是中央对农发行的明确要求,也是农发行粮棉油信贷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全力做好“三夏”期间的金融服务工作,该行坚决扛起粮食信贷市场化转型发展的重任,采取提早布局、因企施策、分类支持等有效举措,深化拓展粮食产销合作,有效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累计向山东惠丰、嘉祥储备库等3家企业授信5.1亿元,已经发放0.4亿元,推动提高粮食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粮棉油业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打造粮食产业“共赢链”

三伏还未到,暑气已蒸腾。刚走到梁山利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门口,便听到阵阵轰鸣声。“磨粉机正在运作,声音可能比较大。”梁山利生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一边往车间走,一边提高了音调。走进车间,可见一粒粒红皮小麦经过加工研磨、“蜕变”成为细腻洁白的面粉。

“我们每天可以加工1000吨小麦,面粉等产品主要销往江苏、安徽等地,用于制作面包、馒头等面食。”公司负责人介绍,“多年来,我们主要和周边镇村的合作社、种粮大户合作收购小麦。每年夏收前夕,农发行工作人员都会主动了解我们企业的用款需求,每年收购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农发行的资金支持。”据了解,梁山利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前端有优质小麦生产基地、规模化种植、绿色有机种植,后端向精深食品、保健和健康食品产业链延伸,同时搭建粮食交易市场和物流信息平台。

“自2019年与梁山利生建立了信贷业务关系,5年间累计向其发放贷款1.8亿元,支持梁山利生小麦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其中,2020年发放固定资产贷款0.9亿元,支持该公司新建高档面粉生产项目,项目建成后,辐射带动50万亩耕地高产,为近30万户农民平均每户增加收益1000元以上。”农发行梁山支行行长介绍说。

做强粮食全产业链是促进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农发行济宁市分行加快金融服务模式创新,拓展信贷支持链条,累计发放贷款0.7亿元,大力支持山东金利康、梁山利生等行业头部企业入市收购、扩产升级、延伸链条,覆盖产、购、储、加、销等各个领域。(卢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