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坊曾写道:“学书须先楷法,……楷书既成,乃纵为行书;行书既成,乃纵为草书”,唐人张敬玄也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古代名家所言,楷书形态端庄平整,用笔匀和规范,最重视法度,若能把“楷法”掌握,日后无论学习行书,还是草书,皆能保证笔势平稳、精到,不会产生浅薄、流俗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后世的初学者,大多选择楷书入门,然而,从书体演变的角度考虑,隋唐时期楷书用笔体系成熟,彼时汉晋的平动笔法淘汰,绞转笔法成为主流。

为了追崇醇厚的古雅风,楷书多用藏锋运笔,将衄挫、翻转等敛于墨色之下,外观平滑流利,现代学者文艺修养偏弱,无法参透内层的深奥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练习时间一长,不但给人枯燥无味之感,还会造成用笔拘谨、模式化,其实相比用楷书入门,隶书保留些许的平动笔法,点画简练直率,变化不会过于繁杂,易于参透和上手临摹,见成效更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汉晋精妙的隶书作品,大多刻入石碑,如今剥损严重,无法辨清点画,幸好故宫发现一部绝版《道德经》,全篇以隶书写就,5162字清晰完整,此作就是吴睿的《隶书道德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睿想必大家不了解,他是元代书法家,刘基《覆瓿集》记载:“叡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下笔初若不经意,而动合矩度。识者谓吾子行、赵文敏不能过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实力论就,赵孟頫也比不过吴睿,就拿此作分析,书于元统三年(1335年),卷首附带盛懋所绘制的《老子授经图》,字体稳健宽博,略有扁方感,譬如卷中的“有”字,结体横向舒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方横画一波三折,具有明显的“蚕头燕尾”之态,尽显高古拙雅,不过对比汉隶,此作笔画没有那么浓厚,略显轻盈飞动,融合几分“唐法”,可谓是雄秀兼得,艺术格调生动灵活,每个字都是宝藏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道德经》号称“万经之王”,历代书家经常抄写,但大多是楷书或行书,如此精善的《隶书道德经》,目前书法界只有这一部,堪为北京故宫的“秘宝”,很多专家看后,也称其价值无法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足以见此作的珍贵程度,时常临摹,可以通过精善的墨迹,观察细节处理,掌握正确的隶书笔法,让控笔收放自如,夯实基本功,益于之后临摹“唐楷”法帖,或者行草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今,我们对吴睿《隶书道德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此品以手工装裱。

比市面普通印刷品更还原、细腻,卷中字体极为清晰,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与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