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地方的夏天

文/周长行

熬在酷夏的人们每每怀念起冬天来,这种怀念是在热与冷的“对比”中下意识产生的。

如今我呢,比身边的一些人又多了一个“下意识”——怀念南方的夏天。毕竟我在南方生活过21年。

具体地讲,就是湖南怀化那个地方的夏天,再具体讲,就是通道县的夏天,靖县的夏天,还可以更具体,因为我曾经在几个大山沟里领略过各有特点的夏天滋味,比如下乡的、临口的、石壁的、甘棠的横江桥的等等山沟的夏天。山沟越深,大山越大,就越是凉爽宜人。

每个山沟都有自己的小气候哩。

因此,笔者不会笼统地认为南方的夏天就一定会比北方热。总体说来,怀化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比济宁的温度低好几度呢,有天气预报为证。笔者每天一定要看两个地方的天气预报:山东和湖南的,尤其关注怀化的。

若在那里的山沟里度夏,晚上都是要盖棉被的呀。济宁这地方就不。热浪无孔不入,即使是闻名天下的“三孔”(孔府、孔庙与孔林)的柏树,也常常害着“苦夏病”,一棵棵无精打采,无可奈何的样子。

目前我忒怀念与向往怀化的雨季。因为济宁这地方旱得够呛,半年没下过像点儿样的雨了。人们求雨若渴的感觉尤其强烈。酷热加上大旱,我楼下洸河路边的银杏树已旱死了6棵,园林局正采取单独给水外加吊瓶的措施进行抢救。济宁究竟旱死了多少花草树木,我还没有具体数据在手,因而无法回答。

怀化那地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目前怀化正闹水灾。梅雨季节中的怀化,每年夏天总是湿漉漉的。当年我还参加过几次抢险救灾呢,亲眼见到整栋吊脚楼在洪水泛滥的靖县渠江里沉沉浮浮,旋旋转转,若隐若现的镜头画面。现在想起来,竟然如梦如幻。

然而,或许是司空见惯了的缘故,当地百姓依然在这样的气候里忙忙碌碌安居乐业着。奇怪的是,洪水泛滥之际,恰是一些山民期待高涨之时。他们认为,夏天下足了雨,秋后才能“掐”(吃)饱肚子。在这个孕育出傩戏艺术,大作家沈从文写下过《边城》的地方,老百姓的生存观念里,依然有些难解的近乎神秘的东西。

然而,大热与大旱的处境,却逼活了笔者的“库存”记忆,于是就有了“两个地方的夏天”的写作命题,也逼出来一些幻想,比如,南方不是都在闹水灾吗,不是有个南水北调工程吗,不是科学界都在争先恐后地挑战“不可能”么?若果能把目前南方无端流失的洪水想法“调拨”到当下的济宁来,岂不一举两得,甚至是多得呀!

天哪,磕头求雨拜神仙的“状况”不知又会转化出哪些“怪事”来呢。

(写于6月22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