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文谨

掌上咸宁报道

6月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军带领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市城管执法委主要负责人,在市主城区调研积水点整治工作

21日晚间,我市普降大到暴雨,截至22日上午10时,市主城区过去24小时降水量已达250毫米以上,突破历史极值。各相关部门连夜奋战,针对易涝点位,组织力量开展值班值守和应急救援,引导市民车辆有序通行,清理因积水形成的淤泥、杂物,为人民群众营造干净、整洁的出行环境。

在市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周边积水点、始峰悦府小区周边积水点。杨军仔细查看点位排水情况,与现场值守人员进行交流。他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持效果导向,结合当前雨情、水情,针对不同积水点的现实情况,做到科学研判、一点一策、长短结合、有效防范,扎实做好排水作业和安全警示,做好各居民小区的水、电供应和设备维保,确保城市运行平稳有序、群众出行安全畅通。

传媒大厦周边易涝点在本轮强降雨中未发生严重积水,道路两侧雨水篦子尽数敞开,来自城管、市政、环卫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值守在一线。

杨军对有关部门在本轮机构改革和职能转换期间实现自然、有序、无缝衔接,不影响突发紧急事件妥善应对表示高度肯定。他强调,市城防指要胸怀全局、服务大局,把各项准备做足、做全,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完善运行叫应、指挥叫应相结合的“双线叫应”机制,时刻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怎么干,针对紧急突发事件前、中、后全周期,都能拿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方法。针对取得的成功经验、有效做法,要善于及时总结,形成工作机制,推动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杨军还调研了浮山中小学、十全巷周边积水点整治情况。他强调,在“一点一策”做好有效防范的同时,要谋划好系统性解决办法,着力解决系统性问题。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坚持系统思维、整体施治、标本兼治,不断补齐短板,推动城市防洪排涝体系更加科学、高效、完善,打造更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随后,杨军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就防汛工作进行会商研判,安排部署江、河、湖、库、塘、堰以及城、乡防汛重点工作。要求各地各单位全面做好当前强降雨防范应对,切实紧起来、动起来、严起来,织牢织密防汛安全网,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副市长、咸宁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福卿参加调研。

责编:章文静

编审:向东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