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中苦三年,此后人生安逸!

这是几乎所有高中老师和家长都会对孩子们说的话。

在日复一日的“催眠”中,孩子们也都信以为真,进入大学后便开始放飞自我,虚度光阴,同时还期待着毕业后找到一份轻松、高薪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等真正大学毕业后,他们又都发现自己处于“毕业即失业”的状态。

寒窗苦读十几年,竟然找不到工作?

这种落差让大学生们一个个沮丧不已,纷纷表示这是因为工作门槛太高、竞争太激烈,总之和自己个人关系并不大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盲目自信的行为渐渐让官媒都看不下去了:

2017年,人民日报直接发布了一篇名为《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文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指责。

那么,这篇文章中究竟说了什么呢?现在的大学生又该如何做出改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颓废的大学生活

高中辛苦三年,大学就轻松啦,以后还可以找个好工作,不用那么辛苦,坐着就把钱赚了...

这种类似的话,常常会出现在众多高中老师的嘴中,用来激励学生们好好学习,在高考中取得一个优异成绩,进入一所更好的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必然不是全对,可对于未成年或者刚刚成年的高中生们来说,这却让他们深信不疑,成为了一种在辛苦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坚持下去的信念。

然而等真正达到大学后,这些曾经激励大学生们好好学习的话语,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补偿心理”,成为了开始“摆烂”的借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中时,“高考”就像一座山,压在学生们的心里无处不在的老师看管,束缚住了学生们的身体,让他们不得不将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达成了一种身不由己的“自律”

可等进入大学后,这些都已经沦为了过去式,再没有人严格看管着学生们,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还能达成自律,认真学习吗?

答案并不一致,但不能的必然是大多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学生们可能还会因为高中时的惯性,在学习上比较用心。

然而等他们猛然发现,别说成绩不好,就算是不学、上课睡觉,竟然也算不上什么,似乎根本没人在乎时,一切就逐渐走向了失控。

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吃喝玩乐”导致休息不够,于是上课开始补交,想着大不了课下自己补习,反正不是都说“大学学习靠自己,课堂上的都是基础知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事实上,在没有人约束的情况下,“下课自己补”这种想法也顶多就是个“想法”,真正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而大多数人在补习的时候,往往又会因各种理由进行推迟,最终要不是考试需要就只会不了了之,并安慰自己道:“大学时间那么长,不用急于一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万事开头难”,虽然意思可能不太恰当,但大学生们的状态往往都是如此,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直到猛然发现大学时间已经在悄然间全部溜走...

直到毕业时,许多大学生才迷迷糊糊的反应过来,自己的大学似乎并没有在学习上投入时间,结果自然也是都没有学到什么。

那么,这些时间去做了些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毫无疑问,那自然便是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消遣,无论是课堂上的走神玩手机,还是玩电脑到半夜,几乎都是许多大学生的常态。

游戏、电视剧几乎占据了大学生们的所有时间和脑子,可等之后醒悟过来时,才发现自己几乎什么都没有做,但就算中途打算改变,也往往都是“三分钟热度”,没多久便又恢复了回去。

等到考试时,也只是寄希望于老师能“划重点”,甚至直接靠打小抄、抄袭等办法糊弄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这种生活方式也养成了大学生最大的问题——懒散。

懒得去上课,所以逃课、让同学帮忙签到;吃饭时想吃好吃的,可又懒得出门,即便很近也要叫外卖;作业或者看青年大学习等任务是必须要催的,否则就会无限期拖延下去...

这种生活方式,不但造成了大学生没学到什么知识,身体健康也受到了很大损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些情况下,“脆皮”大学生以及大学生不如小学生等网络梗还真不能算玩笑和空谈。

等到毕业时,即便都是大学生,但大多知识储备和技能于学历不符,比如学了计算机,却别说程序编程,甚至连基础的PPT都不会...

可相反的是,大学生们又总是对自己的工作有很高的期待,条件待遇都不断往各种公职边上靠,什么五险一金、双休、高薪,对普通工作根本看不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在以往大学生少见的年代,这可能并不过分,但现在大街上大学生随处可见,就连硕士、博士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也因此,公司们自然也愿意将钱花在刀刃上,多招聘那些能力强、学历高的应聘者。

在这种情况下,在大学里没有任何成长、拿不出竞争力的大学生自然是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人会因此选择逃避,以“考研”为借口重回校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的批评

这些现象,最终导致在每年的春季招聘会上,“毕业即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消息总是能冲上热搜。

而在以年轻人为主的网络中,这样的消息总会引起激烈的讨论和“共鸣”,从而引出一阵阵吐槽和抱怨学校、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声音:

什么学校不给力、公司企业门槛太高,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社会太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大多大学生都认为找不到工作,那是因为各种外部原因,和寒窗苦读、辛苦学习了十几年的自己并没有多大原因,展露出了一种“迷之自信”。

终于,在2017年,人民日报再也看不下去了,在微信公众号上直接发表了一篇名为《沉睡中的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毫不留情的指出了大学生在大学里虚度光阴,不思进取的各种现象,将其评价为“退化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就业难”并不只是因为门槛高,也要从自身找找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篇文章说的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虽然原因确实有很多,比如人多岗位少,每年都有千万大学生毕业开始找工作,竞争压力很大。

但这并不是自身能力不行还各种挑三拣四的理由,“打铁还需自身硬”,在自己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将责任全抛给“就业率低”等问题上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大学生究竟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在捡起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勇敢的走出舒适圈,拒绝虚度光阴,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奋斗,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实力,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目标范围很广也很简单,可以是最直接的通过学习提升学历,虽然考研考博很难,但相比于高考,竞争对手无疑会少很多。

只要成功,那必然会对以后找工作有着巨大的帮助,就算都是“水货”,那企业肯定也愿意要学历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学习也并非就是提升学历,也可以考取一个感兴趣的技能证书,四六级、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等,这些都能为以后找工作提供很大的帮助。

除了学习外,还可以锻炼社交能力,提前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以及团队合作。

而最简单的,还可以在完成基本学业的同时锻炼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可以让你有更多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放弃一毕业就找到一个好工作的想法。

毕竟现在并不是工作少,而是好工作少,大学生们在毕业后又总是将目光放在那些好的体面工作上,对那些“下等”的工作完全忽视。

这无疑是和上大学的目的发生了冲突,大学是为了增强能力有更多的选择,而非是成为对自己的一种束缚,拒绝那些没上大学也能做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除了大学生自己要解决自身问题,提高自身能力,鼓起勇气脱下“长衫”外,国家政府、社会企业也需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美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