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武器装备差距有多大?1841年8月26日的厦门之战给出了最好的答案,厦门炮台防线,当时是全中国最坚固的防线,只抵抗了2个小时。

鸦片战争开始后,为了守卫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厦门,道光皇帝把当时清朝主战派的代表人物颜伯焘由云南巡抚调任闽浙总督,他一到福建,就把所有的政务都交给了福建巡抚,自己一头扎在厦门的防务里。他成功地把厦门打造成了当时全中国最坚固的防线。

相比其他的地区,厦门什么都不出产,只出石头。也就是这种石头,让颜伯焘看到了对付英军巨炮最好的材料,那就是厦门的花岗岩。

花岗岩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建筑材料,福建正好是花岗岩的产地,如果连花岗岩都抵挡不了英军的大炮,那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到这里,颜伯焘把厦门原有的防御工事全部拆除,他在厦门用花岗岩建造了一条全中国最坚固的炮台防线——石壁炮台,毫不夸张的讲,这条防线的坚固程度在当时的全世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了。

石壁炮台全长16公里,高3.3米,厚2.6米,每隔16米安设一个炮眼,在炮眼中放置一门大炮,一共安设了100门大炮。

考虑到炮弹打在石壁上,会引起石屑乱溅刮伤士兵,所以,颜伯焘在石壁的外面,铺上了厚厚的泥土。这样一来,里面是花岗岩,外面是泥土,所有的大炮都隐藏在石壁的后面,操炮的士兵就不怕敌人的炮弹了。

其实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英军的战舰再坚固,能比花岗岩更坚固吗?英军的炮弹再强大,能击穿两米多厚的花岗岩吗?这样一来,主客形势就变化了,我军比英军拥有更加坚固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虑到英军有登陆的习惯,颜伯焘还在石壁的侧面设置了军营,在石壁的后面,设置了围墙,用来阻击英军的侧后方攻击。

仅是石壁的东面和北面,颜伯焘就部署了1410名士兵,同时配置火炮100门,专门用来跟登陆的英军作殊死的搏斗。

为了防止英军从厦门的西水道进攻,颜伯还在厦门岛的高崎一带,设置了兵船10艘,士兵300名,专门护卫西水道。

可以说,厦门本岛的防御,是万无一失的。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