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引起了我的注意:5月份新增房贷仅为514亿,这一数字主要来自于居民的中长期贷款。与2020年5月高达4662亿的新增房贷相比,今年的数据大跌近90%,这一趋势并非偶然,而是经过数年的连续下跌后形成的。

回溯历史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这一趋势的逐渐显现。2021年5月,新增房贷尚保持在4426亿的相对高位,但到了2022年5月,这一数字已经下降至2888亿,显示出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进入2023年,尽管市场预期会有所回升,但实际情况却是新增房贷进一步萎缩至1684亿,再到今年5月的514亿,这一数据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震动。

那么,为何在如此多的政策利好之下,新增房贷数据却出现了断崖式下跌呢?难道大家对于再大的房地产利好政策,都视若无睹,还是依然选择躺平,不买房了吗?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房价太高,老百姓买不起

如今的高房价,已经成为了制约新增房贷增长的核心因素,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中,房价普遍偏高,使得许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以二三线城市为例,房价与当地居民的收入之比高达20-25倍,意味着一个家庭在没有任何开销的情况下,需要连续工作20多年才能买下一套房子。

而在一线城市,这一比例更是高达40倍以上,即使是倾尽毕生积蓄,也难以实现购房的梦想。因此,当房价高到让普通家庭无法承受时,即使政策层面再如何鼓励购房,也难以真正刺激新增房贷的增长。

高房价不仅让普通家庭感到无力承担,还对整个社会经济产生了影响,过高的房价使得购房成为了一种奢侈行为,而非基本需求,这导致了许多家庭在面临购房选择时,不得不权衡利弊,甚至放弃购房计划。

同时,高房价也加剧了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使得富人更加富有,而穷人则更加贫困,这种不平等现象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楼市失去赚钱效应,炒房客退出观望

在过去的几年里,房地产市场一度成为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许多人通过炒房实现了财富的快速增长。然而,随着楼市调控政策的不断收紧和房价的逐渐回落,炒房客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尤其是在当前全国房价普遍下跌的背景下,楼市已经失去了赚钱效应,这使得许多炒房客开始选择退出市场。

炒房客的退出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方面,他们的退出减少了市场上的购房需求,使得房价进一步下跌。另一方面,由于炒房客通常拥有较多的房产资源,他们的退出也导致了市场上二手房供应量的激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城市为例,二手房挂牌量均出现了显著的增长,其中杭州挂牌量目前已经接近22万套,而成都、上海等地也接近20万套,这种供需失衡的现象使得购房者在面对众多的房源时,更加难以做出决策,从而进一步抑制了购房需求。

楼市失去赚钱效应和炒房客的退出不仅影响了购房者的购房决策,也对金融机构的房贷业务产生了影响,在楼市繁荣时期,金融机构通过房贷业务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然而,在当前楼市低迷的环境下,金融机构对房贷业务的审批和放款都变得更加谨慎,他们担心贷款违约的风险增加,因此会提高贷款的门槛和利率水平,这进一步增加了购房者的购房成本,使得他们更加难以承受房贷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不少居民选择提前还房贷

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提前还房贷,就拿我朋友来说,他每年都会把大部分存款以及年终奖,共计10万左右用来提前还贷款,有时候甚至宁愿排队一两个月也要提前还。其实,像我朋友这种提前还房贷的行为,不仅影响了银行的贷款业务,更是直接导致了新增房贷的大幅下降。

具体来说,近年来,随着央行对货币政策的微调,房贷利率经历了从高至低的转变。早些年,一些购房者在购房时,由于市场环境和政策导向,不得不接受了相对较高的房贷利率,比如5.8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央行多次降准降息,银行的房贷利率已经降至了3.6%。这种利率的变化,无疑给那些早期购房者带来了实质性的利益损失,为了减轻房贷利息的负担,他们开始选择提前还贷。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也反映了当前居民对于财务规划的重视和对于投资回报率的敏感。

实际上,提前还房贷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居民对于财务成本的关注和对于未来经济形势的担忧。在房贷利率居高不下的时代,购房者为了获取房产,不得不接受较高的贷款利率。

然而,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他们开始意识到,提前还贷不仅可以减轻利息负担,更可以为他们带来更为灵活的财务安排。因此,他们开始积极行动,提前还贷成为了他们财务规划中的一项重要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国内居民购房越来越理性了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和波动之后,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购房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项需要慎重考虑的长期投资。尤其是在经历了几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之后,很多人对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和个人的经济状况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他们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购房问题,不再盲目追求房产的升值和投资收益,而是更加注重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

这种购房观念的变化,直接导致了购房需求的下降。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M1的增速同比下跌4.2%,跌幅比4月份扩大2.8%,创下近22年新低,M1的增速同比下跌,意味着社会流动性在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在萎缩,这种趋势在房地产市场上的表现就是,购房需求的下降和新增房贷的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大家不买房不消费,钱又去哪儿了呢?答:基本上去了银行!实际上,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萎缩,这背后反映的是居民对于经济环境的担忧和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之后,很多人开始意识到,未来的经济形势可能会更加复杂和不确定。

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的经济安全和稳定性,因此,他们开始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投资,将更多的资金存入银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比如应对失业、疾病、养老、子女教育等。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居民存款增加了7万亿,尽管现在银行提供的存款利率越来越低,3年和5年期的长期存款利率都不到3%了,然而依然无法阻挡居民的存款热情。

这说明,现在很多人更倾向于将资金存入银行而不是进行投资或消费,更是因为居民对于投资和消费的风险意识在增强,他们开始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如何才能提高新增房贷的数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提高新增房贷的数量:

一、继续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继续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或下跌。各地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住房政策等措施来调控市场供求关系,稳定房价水平,同时,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投机炒房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购房者的需求

金融机构可以针对不同购房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出更加灵活多样的贷款产品,如公积金贷款、商业贷款组合等,以满足不同购房者的需求,同时,降低贷款的门槛和利率水平,提高购房者的贷款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购房者的理性消费意识

各地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宣传引导,让购房者了解市场情况、政策走向等信息,提高他们的理性消费意识,同时,加强对购房者的风险提示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购房观念。

四、推动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的建设

各地可以通过发展租赁市场、共有产权房等多种形式的住房供应体系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住房需求,这不仅可以缓解房价上涨带来的压力,还可以为购房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

总的来说,要提高新增房贷的数量,需要地方、金融机构、购房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综合施策、多措并举的方式才能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并满足老百姓的购房需求。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和治理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最关键的是要把高房价给降下来,这样大家的购房需求就会回升,而新增房贷数据也会真正开启反弹之路。对此,你同意吗?同意点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