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美国影响力最大的媒体《纽约时报》刊载了美国总统克林顿的题为《中国的机会,我们的机会》的长文。

克林顿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事,是1979年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中最大的事件,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增长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因“萝莉岛”声名扫地的克林顿在当美国总统时,一反美国历届政府的态度,积极主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当然,为了说服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克林顿还向国会提出过三大设想来限制中国威胁美国经济。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克林顿竟然也是个爱画大饼、目光短浅的政客,他的三大设想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后的美国经济

二战结束后,由于意识形态和战略利益的根本分歧,美国和前盟友苏联说翻脸就翻脸,老死不相往来。双方各组政治和军事集团,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美国不仅在国内与全世界制造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威胁舆论,并且利用一切资源和经济力量发展国防,和苏联展开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军事竞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建造军事武器,发展军工,都需要大笔,大笔的金钱。钱从何处来?唯有民间的税收。

在1964年,美国国防开支就高达542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20年后,这一数字就增长6倍,超过3000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大的经费开支,导致美国国内的经济也出现了滞涨的现象。

同时,整个冷战期间,美国的内外政策以军事发展优先,很少涉及经济,一切政策、法律的颁布、实施都是以遏制苏联为出发点。

结果是美国虽然赢得了冷战,但经济力量却很长时间得不到发展。

美国国内的化工产品、包括纺织、钢铁、汽车、机械制造以及电子产品都急剧下降。日本、欧洲以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已经取代美国,垄断了一部分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国内一蹶不振的经济,老布什政府开不出一剂良方。

虽然老布什在冷战结束后也想调整美国的外交策略,还说过“西方世界必须超越过去那种建立于遏制苏联的意识形态上的外交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