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号称是东北最强野战军,这支队伍从东北发迹,南征北战、战无不胜,把铁军的名号响当当地打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作为四野的领导人,他一手带领着四野发展壮大,众人皆知林彪的军事才华让人难以匹敌,但却鲜有人知的是,在1946年林彪吃过一次大亏。

1946年5月,林彪带领着东北民主联军打了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由于双方力量实在悬殊,林彪不得不命令部队边打边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一般来讲,主动撤退的行为会让敌人有所怀疑,不敢贸然前进。可是他们对面的国民党军队却一直穷追不舍,好似对他们的所有战术都了然于胸。

如此反常的情况,让林彪几乎能够确定,部队当中应该是出现了叛徒。

林彪是如何做出这样的推论的?

部队的叛徒又是何人?

谁该来为此事负责?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六年的那一场艰苦卓绝之战。

敌人穷追,林彪生疑

1946年,四平保卫战打响之前,毛主席曾经对林彪下过死命令:无论如何,一定要死守四平,这里在东北有着重要的战略位置,前可攻,退可守,万万丢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 毛主席

林彪纵横战场多年,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从一开始就打着十二万分的精神应敌。

虽说皇天不负有心人,但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就能有好结果,最起码在客观环境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不能对事情的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林彪这一场仗,他打得辛苦,但还是无法保证最后的胜利。

实在是双方兵力悬殊太过巨大,杜聿明带领着10万国民党精兵扑到了战场上,他们手中配备着的是国民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聿明

可是东北民主联军人数只有几万,而且相比起抗日战争时期的装备来说,当下的武器并没有进步多少。

我军完全是利用自己积累的作战经验,和灵活多变的战术来对敌,虽然此举能够在短时间之内得到喘息的机会,但只要战争拖入相持,我军必然会露出弊端。

很显然,林彪是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的,但是个人之力有限,他无法仅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为了保存战争火种,他必须拥有壮士断腕的精神。

于是在苦苦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林彪下令全军撤退。

这并非是林彪在认输,因为以退为进,有时候也是一种战术。而且一般情况下,对敌双方中如果有一方主动撤退,另一方在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绝不会贸然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

更何况解放军的伏击战一向打得十分有水准,国民党军队心有忌惮,必然不敢轻敌。

林彪的这个推论,是得到了军中所有高级将领支持的。所以在下令撤退的过程当中,全军上下也是井然有序,给敌人营造一种假象,但之后发生的事情,却超出了林彪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