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6月21日,西南政法大学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盛大举行。

面对6712名毕业生(其中获得法学学位的同学占了72%),校长林维发表了深情而真挚的临别致辞:

司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社会现实、塑造社会现实的过程。你们将在一个个案件中日积月累地构筑着我们的正义。所以,各位,请警惕自己,警惕未来你们手中的权力。

不要对普通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不要漠视他人的权益,不要忽略自己的权力行使可能造成的对他人的影响,不要因为一个案件小而忽视它对法治进步的打击,不要让自己所裁决的案件成为师弟师妹的笑柄,更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所有法律规则的初心和最终都是人。没有关心人类的宏大心灵,再专业的技术要求都有可能把我们引向黑暗之中。

身为一名法律人,虽然不是西南政法校友,但我仍然为这一段话而感动,特别是“不要让自己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更是戳中了我的内心。

我从西北政法已经毕业29年了,那么,毕业29年后的我,是否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

我们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有哪些特征呢?

1、官气十足。相信凡是上过大学的人,没有对中国特有的官僚习气不气愤的,在学校时我们也希望自己出去为官坚决反对官僚习气。说起来,我没有当过官,更多算是个司法小吏,仔细盘点这25年来的法官、政府法制,或许可以给出否定的回答,至于4年律师生涯,这本来就是个服务行业,更不存在这种可能。

2、无视民间疾苦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样的诗句我相信每个文科生都知道,我们也想身体力行。事实上,我们那个年龄学法律的人大多数都分配在公检法甚至机关工作,那么我们做到了吗?

3、不学无术。当年,我们在校,对那些念错别字的校领导、官员经常在下面捂嘴偷笑,笑话他们学问低,不知求学。今天,我们也经常念错别字,有些是因为小时候就错了于是一错到底,有些是虽然拿不准但也懒得查实。更有一个原因,因为你已经在一定位置上,无论你怎么读,无论你怎么错,都没有人愿意或者说胆敢给你指出错误。

4、不爱惜物力。学校里的教育让大多数法国人都知道,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我们的人民还不富有,我们仍然要勤俭持家。在社会上混了这么多年,我们的官位越来越高,国力也越来越强,办公楼高了,办公桌贵了,车子排量上来了,用餐标准高了,出差可以坐飞机了,我们已经习惯于这一切物质享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受主义抬头,但我们为民服务的情怀是不是也在慢慢减少?这是为什么呢?

5、浑浑噩噩。当年接触到一些人磨洋工,天天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今天的机关要忙碌很多,但要知道多少工作劳而无功,忙而无用?我们为什么变成了白天很忙碌,晚上一想似乎什么都没做的状态?

6、一事无成。在学校读书,每个人都胸怀报国大志,但30年过去,我们的理想越来越少。前几天,有个早年的北大硕士和我聊起,他说“当年很幼稚,老想那些忧国忧民的事,现在赚钱才是正事”。我深为忧虑,因为我们是法律人,我们当然要赚钱,但我们更多的是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昔日的天之骄子变成了今天的世俗人?

7、贪腐分子。我们学法律的人,法律是统治阶段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本来都是掌握刀把子的人,结果有些人却最终经过了公安逮捕、检察院公诉、法院审判,走进看守所、监狱,从法律人变成了“受罚人”。

一晃毕业29年,是否成为自己在学生时代曾经痛斥过的那种人?

这个问题仍然让我反复思索,找不到答案。说来确实也不应该有答案,因为这是人一辈子需要的问答。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