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胡国富 黄质夫乡村教育研究,对原平台表示感谢!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删除

“栖霞山在旁边,扬子江在面前......耐得千锤百炼,才能任重致远。做不完,学不厌,教不倦。救百万村庄的穷,化万万农民的愚,争整个民族的脸。好青年,着先鞭,新中华,就实现。栖霞山在旁边,扬子江在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栖霞乡师校歌》

栖霞乡师校歌》凝聚了黄质夫先生教育救国的伟大情怀,它大气磅礴,气壮山河,又通俗质朴,亲切自然。我们想象一下,在那风雨如晦、万马齐喑的旧中国,有那么一群青年学生神情庄重,情绪激昂,引吭高唱《栖霞乡师校歌》,雄浑的旋律在校园回荡,富有感召力的歌词撞击着人们的耳鼓,该是怎样一种激动人心的场面,又是怎样的振奋人心、催人奋进!《栖霞乡师校歌》是嘹亮的号角,催促着青年学子为实现“新中华”而率先垂范,一马当先;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耀着青年学子勤奋学习,刻苦锻炼,完成学业,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去建功立业!

这就是校歌的力量,是校园文化的力量。

黄质夫先生是深谙校园文化的力量的。走进栖霞乡师校园,随处可见训导学生的壁画、对联、警句、标语,甚至雕塑。校门两侧有表现前方将士奋勇杀敌的壁画;二进门右墙上有题为“国土未复,士堪羞”的油画;校园的十字路口塑有石狮子,下面的石墩上用红字楷书“怒吼吧——中国”;中门正面写有对联“忧劳兴国,逸豫亡身”,横批是“还我河山”;中门背面写有对联“耐得千锤百炼,才能任重致远”,横批是“卧薪尝胆”;教师办公室正中门写有对联“耕读一堂得天下英才而教,弦歌四野树乡村文化之基”,横批是“学以致用”;饭堂里写有警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农场里写有标语“与牛马羊鸡犬豕交朋友,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这些图画、雕塑、文字传达一个信息,这就是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要不畏劳苦,慧脑健身,勇于实践,成人成才。而贯穿其中的是黄质夫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这就是通过办栖霞乡师,培养一批有“正义的信仰”“科学的头脑”“创造的能力”“勤朴的习惯”“耐劳的身手”“强健的体魄”的师范生;通过师范毕业生的开拓实践和栖霞乡师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改环境文化篇变农村的面貌,进而实现其“救穷、化愚、争脸”的教育救国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应该切合青少年的特点。它应该是健康活泼、生动形象、为青少年所喜闻乐见;青少年正处在一生中的学习、迷茫、探索时期,校园文化应该有深刻的思想、精辟的哲理,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思考现实和未来;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正处在可塑期,校园文化应该昂扬向上,积极乐观;青少年正处在叛逆期,校园文化应该正面引导,循循善诱,和风细雨;青少年正处在行为习惯养成期,校园文化应该注重训练和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栖霞中学校园一景)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有着文化的共同特点,这就是它的作用是熏陶式的,潜移默化式的。它不奢求立竿见影,不苛求一蹴而就。它是春风,吹面不寒,渐暖人心;它是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如一盆水中滴入一颗红水珠,慢慢洇散开来,在不觉中使一盆水染红;它如曼妙的音乐,使人不觉侧耳倾听,沉湎其中,进而轻声吟唱,扭动腰肢,翩翩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栖霞中学校园一角:耕读亭)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首位得主莫言说过一句乍听无稽、细嚼却意味深长的话:小说的作用就是没有作用。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校园文化。何谓没有作用?校园文化不过是写写而已,画画而已,说说而已,唱唱而已,谁见过它手到擒来、马到成功的效果?可真的没有吗?否,它的作用是无形的,是长期的耳濡目染、浸润其中,于无声中变,于无形中前进。英雄人物在疾驰的火车头前救人、在烈火中救人,双手接住高楼坠落的小孩,记者问他,你当时想到什么,英雄人物往往会说,什么也没想,只知道救人。这是本能的作用吗?人的本能是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英雄人物何以相反?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文化的力量。长期的教育训化、文化熏陶已沉淀到骨髓里,融化到血液中,渗透到灵魂深处,成为后天的“本能”,这才能在危急时刻不用思想斗争,义无反顾,作出英雄之举。

英雄模范人物所受的教育来自方方面面,其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方面,校园文化功不可没。

我们欣喜地看到,栖霞乡师的后身——栖霞中学学习、借鉴黄质夫的教育思想,继承和发扬栖霞乡师优良的办学传统,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既传承前人,又开拓创新,有所建树。栖霞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全方位、立体化的,更系统,更有理论高度,更具可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栖霞中学校训:诚、勤、公、毅)

我特别赞同栖霞中学关于“质夫文化”建设的构想。

校训:“诚、勤、公、毅”。四个字出于儒家经典,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又不乏生命力。四个字概括了人的道德品质、行为准则、政治素养、心志性格,做到这四个字,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目标:“片片枫叶红”。目标朴实而美丽。片片,寓意每一位学生。枫叶,是培养对象——学生的拟物化,枫叶的质朴,它的冬蕴、春萌、夏长、秋韵的历程,它的饱经风霜的磨砺,令人向往,令人浮想联翩。红,明丽耀眼,热烈奔放,既老成持重,又生机勃勃,令人神往,激励人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栖霞中学办学目标:片片枫叶红)

把以上这些作为“质夫文化”的内涵,既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又独具栖霞中学——这所植根于栖霞乡师沃土的普通中学的个性,可谓匠心独运,用心良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来自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质夫精神照我行》,有删节。

作者胡国富,南京市栖霞中学原党支部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