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年来,网红卖课风生水起。一些网红披着情商财商、成功学、精英教育等外衣,向粉丝销售“IP课程”,不少课程虽价格昂贵却备受追捧。一些人认为,知识付费无可厚非;也有很多人质疑,网红卖课是假,把粉丝当“韭菜”收割是真。

“知识付费”被网红们玩坏了

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知识付费涉及领域广泛、上课方便,有的还可以一对一辅导,确实有其独特的优点。但从市场现状来看,很多网红课程的质量都不尽如人意。一些免费引流课,内容往往只是公开资料的简单整合,甚至涉嫌抄袭。整个课程的焦虑氛围是制造得“够够的”、成功学的噱头是拉得“满满的”,但实质内容却是“水水的”。【详细】

近年来,每当有新技术出现,总有人会抢抓风口,通过打造人设、制造话题、贩卖焦虑,赚取丰厚利润。事实上,相比新技术、新知识,网红们更懂营销学、洗脑术,更懂粉丝的焦虑心理。今年2月,网红“AI教父”李一舟的课程被下架,就是典型案例。【详细】

别被“大忽悠”收割了“智商税”

面对粉墨登场的网红,面对天花乱坠的宣传,任何一个消费者都应保持理性和清醒,别被“大忽悠”收割了“智商税”。成功没有捷径,想通过购买网红课程的方式实现成功,甚至“改变家族命运”,岂不是痴人说梦?【详细】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消费者对付费知识的需求很旺盛。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的数量约为5.27亿人,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知识付费行业方兴未艾,当务之急,是让这一行业有序前行。【详细】

要引导知识付费健康发展

当前,知识付费行业尚未建立起行业标准,从业门槛较低。在逐步完善相关机制的过程中,课程平台可以先多走几步。比如,在课程上线前,就进行讲师资质、内容质量等方面的审核,做好初步筛选。又如,进一步畅通用户举报投诉通道,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当然,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择优选课。【详细】

网红卖课走向有序合法,监管也要有所作为,应加强对知识传播者的身份核实,督促卖课者规范宣传,从而推动知识付费走稳走远、健康发展。【详细】

(以上综合广州日报、深圳特区报、扬子晚报)

V视角:

@蹦蹦跳跳的阿龙:网红靠一张嘴、一个摄像头,张口闭口就能“改变个人、家族命运”,我觉得很离谱。

@检者青锋:如果真有本事,自己可以年入千万,何必来“卖课”?如果没有本事,又怎么能够指导他人?

@赖小昊一定能家产上亿:我就是那个买过网红课的大冤种。

@奇迹的天空:看个人所需吧,就看是不是物有所值。

@郭元鹏:可以尝试设置“知识付费”反悔期。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知识服务,服务质量如何,与授课者的专业水平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更不容外行者信口雌黄。要知道,“传道授业”稍有偏差,便很可能误人子弟、埋下隐患。因此,有必要设置从业门槛、建立行业标准,并严格内容审核、妥善解决纠纷,从而让更多消费者能够真正“学到了”,而不是开盲盒似的被“骗到了”。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