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就是喜欢!”这位德国小伙不辞万里来到神秘的东方古国。

大家都认为他只是体验一下而已,但是谁也没有预料到,这一待就是十几年。

他成了山区孩子眼中的超人,还被提名央视的“感动中国”人物。

但是,在一段时期内他又被误会成了间谍,恋童癖……

最后低调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结束了18年的支教生涯,他的遭遇可谓是波澜曲折。

这位德国小伙为什么万里迢迢来到中国支教

他被逼走到底是谁之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赋与性格

这位德国小伙名叫卢安克,1968年出生于德国的汉堡。

他是家里的老二,虽然家庭条件还算不错,但是哥俩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孤独症。

在他们年少时期,就不愿意和别人多接触,总是待在家里也不出去走动。

要不一个玩具玩一天,要不对着窗外发一天的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他们就到了上学的年纪,父母认为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

入学以后,兄弟俩由于不爱说话,也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活动,所以总被排斥。

卢安克的父母很着急,害怕孩子们长大了以后也是如此,所以找了当地的心理医生。

但是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于是他们的父亲决定将他们送入特殊学校,并且自己当了这所学校的老师。

因为兄弟二人和周围的孩子一样都属于自闭症患者,所以都不用去在乎别人的冷嘲热讽。

有父亲的照顾,还不用在意别人的眼光,所以兄弟二人的孤独症也有所缓解。

和别人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卢安克的父母很欣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没多长时间,卢安克面临毕业以后的就业问题。

由于没有学过什么专业的知识,所以他只能进入汉堡的一所专门制造精密小零件的工厂。

但是,这一次无意的入职引起了卢安克对制造零件的热爱。

他在平时的休息时间,也会自己琢磨零件的书籍,去研究零件的产生和制造方式。

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惊讶,同时也很高兴。

他觉得卢安克在制造方面有很大的天赋,希望以后可以在这方面走的更远。

在父亲的介绍之下,卢安克所设计的图纸运用到了工厂的生产实践中。

经过检验,他所设计的零件确实可以帮工厂省去大量的材料,从而节约了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安克也因此得到了提拔,父亲想让他顺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但是卢安克的志不在此,他很快辞去了工作,通过选拔进入了军队。

通过军事化的管理和训练,他成长了很多,整个人也变得沉稳了。

经过几年的服役生涯,退役后的他还是选择了他天赋所在的地方——设计专业。

并且报考了汉堡美术学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有之前的工作经历,当卢安克把自己之前的成就亮给考官时,就被直接录取了。

他顺利的进入了汉堡美术学院,上学时期的他对艺术和建筑方面充满了兴趣。

经常下课和休息的时间去图书馆看艺术类的书籍。

有一次,当他看到古代中国传统建筑的书时,被上面的内容深深的吸引了,

原来建筑还可以这么精致,于是,他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毕业以后,卢安克没有犹豫,直接去了中国,想要亲自感受这个东方古国的魅力。

到达中国以后,他先后参观了很多古建筑,比如说中式园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了解了历史和做工以后,卢安克已经对这些神奇的东西吸引的无法自拔。

非常巧的事,他的学校在这年刚还有去中国留学的名额,卢安克非常惊喜。

下定决心一定会好好学习,去这个美丽的东方大国待上几年!

经过他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考上了位于南京市的东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支教生涯的开始

因为上次行程太急,还没来得及看看中国的山山水水。

其实卢安克在网上了解到中国的乡村也别有一番风味,所以他这次专门想去实际看一看。

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去到了广西的某个山村里,壮阔的风景是他在汉堡一辈子都看不到的。

除了山水,他还看到了中国的乡村和城市不一样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破破烂烂的房屋,有成群结队穿着简陋的孩子……

这些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从小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一手带大。

所以孩子们也很调皮,由于远在山区,所以教育质量也很落后。

让他最感觉到难过的是,山区里的大学没有几个老师会长期留在这里。

所以就连孩子们上课也是断断续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他受过科学的教育,他知道问题的源头还在于孩子本身。

如果他们学成归来,就可以建设家乡改变现状。

他有了初步的想法,他顺利的从南京大学取得研究生学位以后回到国内。

回到德国以后,卢安克取得了非常优越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工作岗位上的他,没有一天不在考虑着那群还在山区里的孩子。

他总想为了他们去做些什么。

每天工作时他都会思考一套教学模式,希望以后可以到中国,让这些孩子受益。

就这样经过反复地挣扎以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

辞掉了现在让人可望不可即的工作,马上就来到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到了广西南宁的一所中学,在那里当了英语老师。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将孩子们从贫困中解救出来。

但是事实还是经历了很多曲折,家长们只是希望卢安克能够给他们的孩子提分。

其他的不要过多教授,所以让卢安克感到很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只觉得中国的孩子们太不容易了,这种想法是根深蒂固得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

所以在这所中学待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去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的一个小山村的学校里

但是先开始的情况也是如此,好在后面有了改变。

这里的教育资源非常匮乏,连老师都凑不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卢安克想来这里,为这里的孩子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

这里的小学生,还是在为了成绩而去努力的学习,在他们身上始终缺乏学习之外的东西。

这次卢安克没有再离去,而是想着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方式,来把知识教给孩子们。

由于山里的环境很艰苦,所以卢安克每次去学校都要大费周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村民有时候还会误会这个外国人,总觉得他不像什么好人,所以也不太热情。

甚至有些家长不让卢安克教自己孩子,他们都认为一个外国人来他们村一定不怀好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孩子们却非常喜欢这个可爱的外国老师,每次他来上课,孩子们都很开心。

卢安克只能挨家挨户去和家长解释他的目的和教育的初衷,经常还帮助村里的人解决问题。

慢慢地,卢安克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他也终于可以在村里正常的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了。

他并没有以理论知识为主,而是给孩子们讲述外面的世界,鼓励他们走出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孩子听了卢安克的话以后,都产生了好好学习,今后一定出去看看的想法。

转变了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一定要为了自己,为了家乡而学习!

到了休息的时候,卢安克还带孩子们去田间地头进行实践。

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老外老师。

卢安克也从中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快乐,他愿意长期待在这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卢安克

卢安克因此被中央电视台的感动中国节目组发现,并邀请他作为新一期的嘉宾。

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觉得自己还没有达到那个高度,还需要磨练。

就这样他不断地重复每天的工作,让孩子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第一次曲折出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卢安克没有教师资格证,所以有关部门让其停止教授任何东西。

好在通过当地村民的帮助,卢安克最后拿到了相关证件,可以继续教授。

他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但从来不感到厌烦,默默扎根中国偏远山区。

为教育事业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大家的努力,多年以后,乡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卢安克非常欣慰,可是第二次曲折来自很多不明是非的网友。

随着卢安克越来越出名,很多网友给他取了恋童癖等一些非常不可理喻的外号。

这让卢安克觉得不可接受。

明明自己非常努力的给孩子们教授知识,却被污蔑,让人非常不能理解。

就是在这样的舆论压力之下,卢安克被迫放弃支教。

结语

2012年,卢安克永远的离开了中国,没有回来。

但是他的事迹在后来,也得到了大家的知晓和赞美。

卢安克的事迹感动了很多青年老师前往乡村支教,让他们有了一个力量的源泉。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也要学习这位德国小伙子身上的韧劲,投身于祖国的事业中去。#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