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实行省级统一命题基础上,仍需持续推进中考综合改革。

▲资料图:中考生前往考场。图/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料图:中考生前往考场。图/新华社

|熊丙奇

这个周末,多地2024年中考开考。与往年相比,一些地区今年中考的最大变化是实行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如浙江中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等5门科目实行省级统一命题,卷面总分值为620分。

这是在落实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中的要求,“到2024年实现中考省级统一命题”。据统计,今年全国将有包括浙江在内的20多个省份实行中考全省统一命题。

实行省级统一命题,是为提高中考命题质量,解决由各地级市自主命题所带来的命题成本大、命题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也确保依标命题、难易适度、教考衔接。

需要注意的是,实行省级统一命题,并不会改变中考竞争、录取格局。各地级市考生只是采用统一命题卷考试,高中学校招生,还是依据考生的分数、在当地的排名。包括名额分配招生,也是用考生在校的中考成绩排名进行。

也因此,要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焦虑,仍需推进中考录取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地位,给初中毕业生多元的成才选择。

当前的中考,承担着“评价”与“选拔”双重功能,要让中考命题改革,更好地发挥服务教学的作用,就要弱化选拔功能。

但现实中,学生和家长更看重的是其选拔功能。这就要求,中考命题要在“评价”与“选拔”之间寻求平衡。

从评价角度说,要客观评价初中生的学业水平,让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评价都合格;而从选拔角度看,要让高中更好地招生,中考则应具备一定的难度系数、区分度。

实行中考省级命题,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各地级市之间可能展开成绩比拼,以中考情况,评价地区、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教师的教育教学,这无疑将加剧各地的应试竞争。

为此,一方面要明确禁止用中考成绩来评价学校办学,禁止宣传、炒作高分生;另一方面则需破除高中招生中的唯分数论,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并形成过程评价与增值评价的公信力,让中考更好地发挥评价作用。

另外一个需要正视的现实问题是,中考后的“普职分流”,变为“普职分层”,导致家长存在分流焦虑。不少家长的呼声是,增加普高招生、提高普高录取率。浙江也明确进一步提高普高录取率。

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按《职业教育法》的要求,把职业教育真正办成与普通教育平等发展的类型教育,要让中职学生接受货真价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并与普高学生一样,拥有平等的升学与职业发展机会。

今年4月,浙江就明确提出,到2027年,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到4所以上,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长学制人才培养达到中职招生的60%以上,逐步提高中职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升入本科的比例。

这就打通了职业教育的学历“断头路”,中职学生未来将绝大多数进高职或本科深造,中职、高职与本科,将更多实行贯通式、一体化培养。

中考改革、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战略调整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影响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双减”成效,也关系到高中教育质量。为此,在实行省级统一命题基础上,仍需持续推进中考综合改革,并通过高中阶段的多样化办学,扩大学生的成才选择。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赵琳

新京报评论,欢迎读者朋友投稿。投稿邮箱:xjbpl2009@sina.com

评论选题须是机构媒体当天报道的新闻。来稿将择优发表,有稿酬。

投稿请在邮件主题栏写明文章标题,并在文末按照我们的发稿规范,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职业、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以及银行账户(包括户名、开户行支行名称)等信息,如用笔名,则需要备注真实姓名,以便发表后支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