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回来报效祖国!”2006年,北大才女黄思路,在母校和同学的资助下出国留学。可临近毕业,她却表示自己要留在美国,给出的理由更是令人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在美国青年组音乐大赛上,年仅16岁的黄思路,凭借优异成绩,取得了留美学习的机会。
得知这一消息,黄思路父母忍不住喜极而泣。
在过去的十几年,为了培养女儿的艺术天分,身为教师的母亲辞职,每天都陪伴她,教导她。
而黄思路的父亲,则是将学校里唯一的一台钢琴借下来,给女儿每天练习用,平常还带着孩子去请教音乐教授。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获得一张前往美国参赛的邀请券,为了让女儿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父母两人一致决定,送女儿参赛。
没想到,16岁的黄思路来到美国,丝毫没有胆怯,而是一路杀出重围,获得了留学机会。
两年时间里,黄思路学习了很多,认识到了很多,同时,也结识了一大群朋友,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黄思路不得不返回祖国。
为了怀念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叫《16岁到美国》,上面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生活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其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美国的向往。
而黄思路不但在钢琴上小有所成,在学习上,同样名列前茅,每次考试都能拿到全班前几名,所有人都认为,黄思路是别人家的孩子。
之后,黄思路也是顺利考入北大,在北大校园里依旧勤奋刻苦,她的表现被老师看在眼里,心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一直等到毕业,黄思路第一次陷入了烦恼。
首先,毕业就意味着踏入社会,需要找工作,但是黄思路想要继续钻研学术,而且她的目光不仅是国内,如果有机会,她更希望自己能去美国留学
将这个想法告诉父母后,父母沉默了,倒不是说不支持黄思路的决定,而是供读了女儿十几年,已经父母耗尽心血。
赴美留学,一年至少需要十几万的费用,如果生活的稍微好一些,起码要20万。
这让父亲整日愁眉不展,母亲也唉声叹气,黄思路也有些不忍心看着父母如此劳累,但是就这么放弃,她自己又十分不甘心。
在这种情况下,北大听闻了黄思路的遭遇,于是就找来黄思路彻夜长谈。
表示你目前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了,经过校领导的讨论,决定在北大校园网对你进行募捐,让全校师生都出一份力,等将来你学成归来了,记得多多报效祖国。
听到这里,黄思路眼含热泪,狠狠的点头答应,可是谁又能想到,当初那个哭着说会回来的人,以后又会有多绝情呢。
在北大的资助下,黄思路来到美国,刚开始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懈怠,在经济学、艺术领域都继续耕耘,甚至还被美国学院保送为博士生。
那段时间,是黄思路最快乐的时光,可是渐渐的父母发现,黄思路很少写信回家了,就算写信也是寥寥几句,不再提任何有关生活的事情。
父母不知道黄思路在美国发生了什么事,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多想了。
但是在临近毕业时,黄思路却突然打来电话:“妈妈,我要结婚了...”

仅仅一句话,差点让黄思路的父母以为自己幻听了,女儿从小到大都是一个乖乖女,从来没有听说过她谈恋爱,怎么突然就结婚了?她的男朋友不会是个外国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黄思路一个女孩子,身处异国他乡,刚开始还能坚持,可是慢慢的,就有人闯进的她的生活。
黄思路决定,等毕业后两人就结婚,而且以后就定居在美国了。
既然女儿已经做了决定,父母也不好再说什么,但是令父母万分不解的是,黄思路坚持要将国籍改成美国国籍。
父亲大骂道:“结婚就算了?为什么改国籍?中国国籍难道就不能结婚了吗?”可不论父母如何劝说,黄思路都一意孤行,放弃事业,放弃回国,专心当一个家庭主妇。
这里面,北大估计更难受,当初豪言壮志,结果花几十万为美国人送去一个高学历妻子。
可以说,人世间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二字,又有多少人还记得自己儿时的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