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新感知6月23日讯自黄河滩区迁建以来,山东各地致力于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让群众增收致富。如何做活滩区特色产业,致富一方百姓,菏泽市东明县的一处乡镇上演了一幅生动的实践。

6月22日,走进东明县焦园乡雨露新村的菏泽福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各个车间内的空调嗡嗡作响、高速运转,赶走了夏天的燥热。制皮、充棉、缝纫、检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个个毛绒玩具排队“诞生”。“别的地方不收年龄大的,在这干活不仅开空调不热,中午管一顿饭还有肉。”李素芝正在给玩具做手工缝合,“一天几十块钱,能赚基本生活费,时间自由,在这干活真是好!”

立足乡情,做活产业。雨露新村位于黄河滩区,是迁建后的村台新居,具有人口聚集、辐射带动力强等特点。毛绒玩具产业操作简单,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确保村民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菏泽福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倩倩介绍,公司现有工人900余人,全部来自本村或周边村民,主要是家庭妇女和老人,可以根据年龄、身体情况自由选择工种,为解决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多个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闲置资源再利用,焕发新生机。焦园乡为充分发展村台实体经济,将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扶持村台企业发展,菏泽福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就是利用闲置校舍引进的工艺品企业。该公司于2018年成立,目前已形成产品加工、贸易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产品大量销往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实现年外汇收入3000余万元,进一步促使毛绒玩具工艺品产业成为当地促就业、稳增长的新兴产业。

小玩具做大产业,辐射带动群众致富。“我家老头生病不方便,从这拿货在家缝,方便照顾家里人还能赚钱”,村民王艳果推着完工的300件毛绒玩具成品走进该公司,经工作人员清点检验后,现场结算了费用。该公司依托“企业+农户”模式,多点建立共建共享体系,由企业将仅剩缝合环节的半成品送至三春、长兴等其他乡镇,最后统一收回并当场结算费用。据了解,目前已辐射20个村庄,累计带动劳动力1000余人,为群众增收近1500万元。

近年来,焦园乡抓产业、调结构、促转型,以产业发展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举措,有效实现了群众增收,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此次盘活闲置资源,结合村台人口聚集、辐射带动力强等优势,大力发展毛绒玩具工艺品产业,带动群众致富,正是焦园乡实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安居与富民并重,搬迁与振兴同步。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整合低效资产,加大对企业支持服务力度,推动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滩区,让黄河滩区的发展越来越好,让滩区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焦园乡党委书记周福京信心满满。

中国山东网记者 王丽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