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陶舜财经

我建议国家尽快聘请姜萍为“数学推荐官”,为推广基础学科的教育和研究贡献力量。

姜萍在数学比赛中的表现和社会效果,都表明,社会各界其实对于数学这个比较冷门的学科,是有强烈好感的,只不过,平时缺少像高考作文那样的普遍关注,是因为关注数学的知识门槛太高,普通人根本进不去,而这一次,姜萍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勾起了公众对她个人和数学的强烈好奇,这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向全民普及数学、推广数学的机会。

姜萍,这名中专学生,以其很高的颜值、逆袭的出身、传奇的故事,惊艳了这个时代,极大的促进了公众对数学这一门槛甚高领域的关注。值得被聘为国家级的数学代言人。

上一次被全民追看的比赛还是“超级女声”和“新概念作文”,那两个比赛都为社会贡献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产生了声势浩大的集群效应和示范效应,这也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6月22日,姜萍入围的全球数学竞赛决赛正式结束,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名选手入围,由于学历层次较低,姜萍在这场云集全球顶级大学学生的赛事中,反而成为识别度最高的那个,人们记住了这个第12名的学生,而预赛第一名的故事却是鲜为人知的。

接下来将进入专家组独立阅卷阶段。姜萍作为此次比赛最耀眼的新星,在决赛的表现会怎么样呢?

这里不妨来做一个逻辑推演。

第一种可能,在决赛中仍有较好的表现。这样的话,姜萍就再次证明了自己,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那些对她真实水平的质疑。这里强调的“一定程度”的意思是,哪怕决赛的表现仍然不错,有些质疑和不喜欢她的人,亦不会改变看法。这就是人性的特点,可以理解的。

第二种可能,在决赛中的表现不好,名落孙山。决赛的难度肯定大于预赛,要区分出来能够挑战更高难度的学生。但是我还是要说,能在这种“群贤毕至”的盛会中名落孙山,仍然也是留下了一个美好的故事。

过去中国人常说,“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话对于一场比赛的获胜时刻来讲,可能是一种对败者的安慰,但是对于所有参赛者的整个人生来讲,此言甚妙。我们看看羽毛球界的林丹和李宗伟在羽坛争霸十几年的故事就能明白这个道理。

假如对数学的痴迷是不变的,那么终其一生的研究和钻研,假如没有青史留名,自己也是快乐的。试问一下,历史上钻研数学难题的人有多少,有幸留名史册有几?

任何一个学科都是如此,留名青史的就是极少数的幸运儿。我那天跟孩子介绍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其实在他们之前,尝试造飞机的人,大有人在,而且后来人们造出来的飞机更大更先进也更安全,但是莱特兄弟的名字在历史中却是最闪亮的。

在“姜萍们”比赛结束的第二天,即6月23日,“达摩院DAMO”微信公众号公布了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试题。我看了那13页纸的题目,中文都认识,数学符号全都看不懂,脑海里不禁飘过“学海无涯”之感。

这是决赛题的第一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决赛题的第一页

中国正处在300年级别的历史转型期,全球科创的竞争仍然处在白热化的阶段。对当前的中国来讲,一个“姜萍”不够,需要有一大批热爱数学学习与研究的“姜萍”冒出来;进一步说,一个强健的数学学科不够,需要每个学科都相当强健,而且要让那些学科通过科学的逻辑,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且把科研与创新创业很好地缝合起来,从而促进中国的第二次腾飞。

说起来又是“任重而道远”,饭要一口一口吃。不妨从聘请姜萍为“数学推荐官”做起。

陶舜财经——你每天的醒脑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