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参考权威资料并结合个人看法撰写而成,文末已注明参考来源,敬请留意。

难道拥有权势就能随意掠夺他人的生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震惊的是,这种在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的荒谬情节,已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

2020年,36岁的陈春秀才意外发现,自己的高考成绩被他人“冒名顶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应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陈春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夺走自己的人生,却无能为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她试图追寻真相时,得到的却是轻蔑和傲慢,连重返大学的机会也被无情剥夺。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难道作恶者真的能够逍遥法外吗?

贫穷家庭的“优秀女儿”

陈春秀的家庭背景十分简朴,父母都是农村出身,甚至不识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坚信,教育是改变现状的唯一途径。

要想摆脱贫困,只能依靠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父母不惜一切代价供孩子们读书,只要孩子们有学习的愿望,他们就会全力支持。

陈春秀的哥哥学习上并不出色,而她却常常以优异的成绩给人带来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妹俩的成绩单截然不同,幸运的是,陈春秀的父母没有受到“重男轻女”的陈旧观念束缚。

为了支持她继续学习,哥哥外出打工,父母甚至变卖了家中仅有的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如此,她的求学之路依然充满艰辛,甚至她穿的衣服都是父母的旧衣,缝补后又继续穿。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她对学习的渴望,即使困难重重,她还是坚持到了高三。

高中期间,陈春秀一直期待着高考,她夜以继日地努力学习,只为了那一天的到来。

高考对她来说意味着大学,在农村出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不易,同时也象征着改变命运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她一样,全家人都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高考只是社会给她上的第一课,也是最深刻的一课。

2004年高考成绩揭晓时,全家人看到成绩单上的“546分”都露出了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这样的分数在今天足以上本科,但在当时,却与本科线相差三分。

因此,陈春秀只能勉强考上一个不错的专科,而在当时的农村,专科同样非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按照陈春秀的成绩,即使考上专科,想要专升本也是有可能的。

于是,陈春秀的父亲下定决心,即使要倾家荡产,也要让孩子上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全家人焦急地等待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

为了不错过录取通知书,她特意留了邻居的地址和电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其他人都准备好开学时,她的录取通知书却迟迟未到。

这让陈春秀产生了怀疑,难道是自己当初没有报好学校,导致落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春秀没有多想,只是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自己。

再加上家里的经济状况,实在无法支持她上大学,无奈之下,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外出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她能找到什么好工作呢?只能在各个城市的工厂之间流转。

从一条流水线到另一条流水线,这种不稳定的工作淹没了她对大学的向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单调的生活陪伴了她15年,在这期间,她结婚、生子,过着再普通不过的生活。

2019年,她心血来潮,想要重新报考,希望通过成人高考实现自己对大学校园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她填写报名信息时,发现了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原来她的大学梦早已被他人实现!

被“窃取”的身份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陈春秀拨打了一通电话给山东理工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表明来意后,山东理工大学表示理解,并派出一名主任前往陈春秀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主任当年也教过这位“陈春秀”,在看到毕业证和本人后,他说出了让陈春秀终身难忘的话。

“你确实被冒名顶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如同晴天霹雳,让她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对她来说,那封录取通知书是她努力的成果,也许她能在大学里完成父母的期望,改变自己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一切都变成了别人的成果,只用一句话就掩盖了她多年的勤奋学习。

现在,弄清楚真相比什么都重要,于是陈春秀把所有情况告诉了警方。

经过一系列调查,警方发现了一套完整的“替学”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叫陈艳萍的女孩,她比陈春秀小两岁,但两人的家庭背景却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女孩的父亲是当地知名企业的老板,拥有资本手段,而她的舅舅则有一些“小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两个人的操纵下,他们发现了陈春秀家的困境,利用他们不会查询录取通知书的心理。

于是,他们提前在邮政局“动手脚”,将她的录取通知书提前截获,制造出一种未被录取的假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他们又利用“人脉关系”,找到了理工大学的招生办公室,用特殊手段让其视而不见。

就这样,陈艳萍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学校报到了,而受害者还在家中苦苦等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被埋藏了十几年,如果不是陈春秀心血来潮,也许她这辈子都不会发现这个真相。

当这件事被央视报道后,短时间内便引发了网络上的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初在职的应该全部免职,退休的则应该取消退休金”

“如果真的查下去,全国的丑事也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这件事在网络上不断发酵,一通电话打到了陈春秀这里。

电话那头表示想要“私下解决这件事”,不用猜,对方就是顶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没等对方说完,陈春秀就挂断了电话,对于这种无视他人权利的人,她无话可说。

如果她答应了,那不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活生卖给了别人,谁的人生能用金钱来衡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时间不能倒流,但正义不会缺席,作恶者在行凶时就应该想到接受惩罚的后果。

在最终结果上,那些在暗地里搞小动作的人都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等待他们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事件结束后,陈春秀曾找过山东理工,想要恢复自己的大学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得到的回应却是拒绝,因为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所以不能恢复她上大学的权利。

结语

故事到了结尾,陈春秀的大学梦依然没有实现。

一个简单的人,一个简单的梦想,却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无法实现,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考是所有学子公平竞争的舞台,不应该成为某些人实现私欲的工具。

贫穷不是剥夺别人人生的借口,富有也不是随意改变他人努力的手段,这次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我国对高考的监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所有的学子都能吸取这个教训,只有自己的才是无价的,用别人的东西终究是要还的。

参考资料:

合肥交通广播,2020-06-21,《山东被顶替入学的陈春秀想重新入学,山东理工大学以“无此先例”拒绝》中国新闻周刊《陈春秀,被顶替的十六年》,2020年6月24日新京报:《山东被顶替上大学者首发声:我就想知道她怎么拿到我的录取通知书》,2020年6月14日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