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岳品瑜董晗萱)近日,多地公布2024高考查分时间和方式,大多集中在6月23日—25日。6月23日,上海、四川、云南、宁夏、内蒙古将公布高考成绩。

然而每到这时,总有人"蠢蠢欲动",利用不少考生及家长等待成绩时的焦急心态、担忧分数与心仪的志愿录取线有差距的焦虑心理,编织相关骗局妄图趁机"捞一笔"。随着相关案件高发,国家反诈中心、工信部反诈中心在近日对高考前后"提前查分""花钱改分""低分提档""伪造录取通知书""谎称领取教育补贴""要求提前缴纳学费"类诈骗作出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您在6月7日语文科目考试于监控录像回放中发现您在考试过程中有作弊行为,该科成绩视为0分,如有疑问请致电教育局。"6月9日,浙江桐乡警方发布一则紧急预警,文中称,有群众反映,自己收到了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发来的这样的短信。而事实上,这样典型的短信诈骗背后,不法分子将以要求缴纳费用删除作弊视频、缴纳保证金为由,套取个人信息、诱骗转账汇款。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每到高考成绩公布阶段,"提前查分""改录志愿"等类型骗局层出不穷。典型手段包括,不法分子通过群发诈骗短信,谎称有"特殊渠道"可提前查分,并附有查询链接。在其中输入身份信息后,受害人银行卡的钱财就有可能被转走。还有不法分子会要求支付"查询费"等费用,收到转账后便直接将考生或家长拉黑。

浙江省瑞安市人民法院披露的另一则高考诈骗案件显示,被告人周某利用"向学校捐款可以奖励加分""送礼问候拉近校方关系"等话术,通过伪造微信聊天记录、教育部招生审批表等文件,制造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的假象,骗取该学生家长130余万元。

"无须走传统招生流程,只需花6000元可直接入读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包工作分配,毕业后可入医院编制。"通过类似话术,诈骗分子谎称某高校招生没有招满,通过花钱"打点一下"可获得补录名额,或谎称有特殊关系能搞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等,以此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

来到录取阶段,一份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则成了诈骗分子的趁手"工具"。不法分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或发送录取短信,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此外,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考生相关信息后,冒充高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的考生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报名费"等费用从而实施诈骗。

事实上,众多骗局均是围绕一个"钱"字。"高考是人生大事,骗子正是利用了这一关注度和考生与家长求学心切的心理获取信任,实施诈骗。"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强调,特别是提前收费的诈骗行为,更要多方面核查后确认,转账汇款时也要通过多种途径核实账号真伪。凡是涉及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表示,考生和家长对类似诱导性的宣传不应存在盲信和侥幸心理,遇到考试问题应第一时间向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咨询。

多地警方作出提示,分数查询方面,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分网址和查询方式,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所谓的"黑客入侵修改分数"在技术上更是行不通。而在录取方面,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公安和艺术类等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施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相信"交钱就可录取"的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