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就怕找不到原来的感觉,这次就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田九间房这里进去有两个峪口:直走是老312国道,现在是101省道,这是流峪;左拐就往倒勾峪走,这条路叫做九灞路,就是九间房到灞源的路。

倒勾峪

这两条路我骑行过,自驾过。现在101省道进不去,车头就进了倒勾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峪口的千亩荷塘看着现在又开始整修了。过了穆家堰,我给别人指:这里就是上三凤山的路。

一路过了冯家湾村,路从这里就有些陡峭了。记得我们骑行的时候,到了这里就得歇息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倒勾峪里的倒沟河,又名石门河,是灞河的主源,十几公里上去就到了灞源镇,一路山水相随,奇石怪峰清流急湍。

九灞路上面的沪陕高速,不是桥就是洞。

这个峪口叫做倒勾峪是因为这里的水是向西流的。贾老师写《秦岭记》的时候,还借用过这个典故。陈忠实也有句子写着:“涌出石门归无路,偏向西,倒着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很多地名都流传着王莽追刘秀的故事,“王爬岭”、“万军回”。

这个峪口的景色很不错,自驾来玩的人都停车在高速路桥的下面,上面遮荫下面戏水,看着蛮幸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葫芦岔

沿着路十来分钟后,我们就到了小葫芦岔,奇怪的通往沟里的路,护栏都没有留。

完了,看来小葫芦岔这里是彻底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面是大葫芦岔,路口开着,有铁大门,不过开着,我们就驱车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两次进入过大葫芦岔,一次是看白鹃梅,一次是看野桃花,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葫芦岔里人家不是很多,有几户人家还有几个民宿,

不过今天进来,全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泥路上全是破碎的石头,路旁边的溪流也是破碎的石头,这叫作石头浪路。

路难行,我们压着石头轰着油门。溪流水不清,都是大石头碎石头,这就没有意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开到原来的民宿处,原来已经修好的房子现在却又废弃了,到处乱糟糟的。

这里的路看着车进不去了,我们也不想步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还是蓝的山还是青的,但是人的心情却丧了:这样的环境我们是待不住的。

看来前几年的水灾,这里很严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驱车返回到葫芦岔沟口,这里是我原来很喜欢的地方。

葫芦岔是以地形取名的,口小肚子大,而且沟口和倒勾峪的路有个很大的落差,看这个路是一个陡坡,其实原来就像是一个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沟口水流急,冲出大白石头,河道还旋成深潭,山壁遮掩着树木,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喝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沟口上面还有一户人家,沿着陡峭的石壁借着地势用石头铺陈石头,就是这户人家上下的小路。

某年某月某日我曾上去过,今天再上去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次来的时候,这里没有人住,这次来的时候,还是没有人住。

房子看着更加破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蜂箱上次来的时候还有土蜂,这次就成了一个窟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来到河道吃饭喝茶,头顶上面是青青的山桃,上次来的时候,这里的桃花开得正艳。

喝着茶,就想找个大石头躺躺,吹吹山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说这人吃饱了喝好了,还想啥?反正是不知足的。

山风溪流,就是这夏日最美的陪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的眯了一会儿,看看天色,回。

这一路上的游人还是不少。倒勾峪是个大峪口,九灞路还不算堵,要是小峪口这路就堵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这卖烤串的都上山来做生意的。

其实挣钱不挣钱倒无所谓,我看着卖烤串的倒像是“皇上他妈拾麦”,过了散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洞藏柿子醋

快出峪口的时候到冯家湾,看到这个洞口写着字:洞藏柿子醋。

停车看看,果然这里卖柿子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汉说这个洞是战备洞,现在不用了,用来藏柿子醋倒是一个好去处。

这个洞真是有几十米深,老汉让我们品尝,嘶——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爱吃柿子醋,有人不爱吃,不过这个柿子醋在我吃过的里头,算是好的。

山洞里阴湿,外面三十度,这里十几度,怪不得老汉都穿着外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玉山镇上高速回西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是高速费有些贵。

葫芦岔的路正在整修,看样子有计划开发,希望以后来的时候,这里能变个样子。

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