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内镜医生脱离体制,依然可以做得非常好”

撰文 |汪航

在公立医院干了20多年后,“消化科倔老头”刘强近期宣布辞职。

虽然是科室中的技术骨干,但看得出来他在公立医院的体制内并不太开心。“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他在官宣辞职的微博中如此写道。

身为有着数十万粉丝的大V医生,显然他并不会无人问津,这也是他敢于辞职的底气。“离职后我还是挺忙的。我会更加专注于工作室的工作,每周还是会去九龙医院做一些筛查和各种内镜手术,还有几家医院需要去帮做一些内镜手术。总之,生活没有停止,还在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强/本文摄影: 田栋梁

离开公立医院后,刘强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自由执业医生中的一员,他用行动展示了在中国还可以这样做医生。

为什么要离开体制?

直到现在,刘强的家人、朋友都不赞成他离开公立医院。他的好友、同样是医疗大V的“成都下水道”认为这一决定“思虑不周”。也有很多网友觉得惋惜,认为他的离开是病人和医院的损失,追问“(公立医院)为啥留不住这么优秀的人”。

实际上,早在多年前,刘强的一只脚就已经踏到了体制外,也是从那时起,他有了辞职的念头。

2017年至今,刘强每周都有一天到苏州九龙医院多点执业。这是一家民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内镜中心虽然设备先进,但缺乏优秀的专家坐镇。刘强去了之后,现在胃肠镜每年已经能做到2万例,ERCP(逆行胰胆管造影和治疗)、 EUS(超声内镜)、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样的4级手术,每年能做到400多例。

但随着公立医院对医生多点执业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刘强也越来越不适应这个体制。“国家政策是鼓励医生多点执业的,医院也不会直接禁止,但会出台各种政策限制你,比如,规定只能到医联体单位多点执业。”

除了多点执业,刘强于2020年4月中旬在苏州、上海相继开设了“倔老头内镜工作室”,主要做胃肠镜的普查。

技术好加上为人正直,很多在网上关注他的人都来找他做胃肠镜,有些粉丝特地打飞的从外地赶来。目前,苏州“倔老头内镜工作室”的预约量已经排到了三个月后,上海的内镜工作室同样预约火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苏州的“倔老头内镜工作室”

无论是在公立医院、九龙医院还是在刘强的内镜工作室,不乱收费一直是他的职业底线。刘强告诉“医学界”,技术性收费,医生想要赚钱太简单了,甚至是很多公立医院医生,也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剑走偏锋。

以息肉为例,一般来说,小于3mm的腺瘤性息肉,内镜下用活检钳就可以钳除;3-10mm的无蒂或亚蒂息肉,可以用CSP(圈套冷切除);10-20mm的有蒂息肉则使用圈套电凝;无蒂息肉可以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大于20mm的无蒂息肉,大多需要ESD切除。

对刘强来说,内镜下能直接切除的息肉,他不会让患者折腾两次,也不会让患者多花一分钱。因此,到他工作室做胃肠镜虽然费用要高于公立医院,而且需要自费,但他常说,一旦发现息肉,患者就赚到了,总体花费反而低于一些公立医院。

刘强向“医学界”解释,胃肠道有些息肉是可以内镜下直接摘除的,但为了利益,部分医生会让患者住院EMR摘除,“息肉摘除基本上医保都能报销,普通活检钳钳除的总费用大概200元左右。CSP切除大概500元左右,而EMR需要1500元-2000元,ESD需要住院,往往需要1.5万-2万元。”

“包括很多大医院都会打擦边球乱收费,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总之,眼不见为净。”刘强说,除了不愿意看到医疗潜规则外,一个稳定的、能摸鱼的体制并不利于医生技术的提高,因此他想换个环境,完全按自己的理念做事。

职业道德比技术更重要

不滥用高级内镜技术,并不代表刘强技不如人,相反,他是苏州地区唯一能熟练开展超声内镜各种治疗的专家,包括放射粒子植入、腹腔神经节阻滞、胰腺假性囊肿引流、胆道引流等,被患者誉为“苏州最好的消化内镜医生”。

毕业后,刘强进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他很早就意识到,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只有不断学习新技术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需要。

“那个时候,我们医院只能开展普通的胃肠镜,医生只要注重手法,让病人反应小就可以了,还没有早癌筛查的概念。”2006年,刘强去上海长海医院学习了4个月的ERCP技术,当时国内只有少数消化内镜医生能掌握这项技术。

学习归来,刘强回到医院开始自己摸索,并在临床中试着做了一些手术。期间,他保持与同行交流,不停看书、看文献,还去国外的网站观摩其他医生的手术视频。

“谁手术做得好,我就去看,去跟他学,国内外的很多中心我都跑过,去看看人家在做什么,有好的技术我就去学习。”目前,仅ERCP一项,刘强就在苏州地区有近1万例的操作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强在为患者做筛查

和学习ERCP不同的是,刘强的EUS技术最初是自学的。“医院买了超声内镜,没人会,我在一年之内做了一百多个病人就基本掌握了这项诊断技术,后来也是同行交流,去国外短暂培训,陆续开展了超声内镜下的各种治疗技术。”

通过观摩手术视频和外出学习,刘强还熟练掌握了ESD技术。现如今,消化内镜的“3E”技术(ERCP、EUS、ESD)他都精通,这样的全能内镜医生,在国内也不多见。

他也从不吝啬传授自己的临床技能。“医学界”了解到,包括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儿童医院在内的众多苏州地区的医生,只要是能熟练做胆胰方面手术的人,其技术基本都是从刘强那学的。

“很多人会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不这么看,因为内镜技术需要传承,其次我不可能做一辈子。”刘强始终认为,职业道德比技术更重要。

“如果我想牟利,工作室扎息肉每个多收1000,都以EMR操作,那么每年我就多收入100万。”刘强认为,单纯的技术好,并不能代表人品和职业道德,“一个医生,首先你必须把你的病人当人来看待,而不是商品。”

“最好的医患关系是,患者能认可医生的努力,医生不利用患者谋私利。”刘强在微博上会推荐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医生。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有技术但不会过度治疗和乱用昂贵的药物和器材等。

脱离体制也可以活得很好

目前,医院人事科已经同意了刘强的辞职申请,不过由于是编制内人员,走完流程要盖几十个部门的红色印章,这让他感到有些头疼。刘强打趣地说,自己准备每月盖一个章,一直盖到退休。

从下个月开始,他在辞职后的工作安排会基本固定下来。每周二、周四在九龙医院出门诊和做手术,周三去其他医院自由执业,周日则回到苏州木渎地区的“倔老头内镜工作室”,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做胃肠镜普查。此外,每隔两周,刘强还会去上海的内镜工作室一趟。

对他这种相对自由的执业状态,有同行感叹道,“刘强给大家做出一个表率,优秀的内镜医生脱离体制,依然可以做得非常好。”

这不仅是说他技术能力出众,也包括负责任的执业态度。自从开设内镜工作室后,刘强一开始担心没有病人前来筛查,或是医疗服务不够好,现在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后来,他又担心医疗质量有问题,比如病人多了,一个人是忙不过来的,出现漏诊、误诊怎么办?

为了做好质控工作,每一台胃肠镜,刘强都优先由他亲自操作,同时,工作室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复杂病例能检查1小时之久,普通病例也能保证15分钟左右的检查时间。

有时候预约量过大,实在忙不过来,他也会高薪邀请技术过硬的医生一起做检查,两人轮流上场以避免过度疲劳。“邀请过来的,都是在筛查早癌方面很有经验的专家,和我一起把脉,我也会在旁边陪着,相当于两个人同时在替患者筛查,看得更仔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台胃肠镜都由刘强亲自操作

此外,病理检查是明确胃肠病变性质的一项重要诊断措施,当出现内镜和病理矛盾的病例时,刘强会首先要求自己能看出病理切片的异常,为了保证准确无误,他还会寻求第三方专家帮助,把病理电子切片发给对方,请外部的病理专家重新诊断。

为了让筛查更加精准,从今年开始,刘强决定自学消化病理,“师弟把他扫描的几本病理书发给我,碰到不会的马上发给病理科哥们讲解。最近也在家把几本病理书扫描后存了起来,方便随时查阅和请教。”

如今,苏州工作室的节奏很快,预约也多,但质控却比公立医院高很多。

对胃肠镜筛查而言,有两个评价其优劣的关键指标:早癌检出率和息肉发现率。据刘强透露,国内很多大三甲的内镜中心,早癌检出率达到20%-30%就相当好了,日本、韩国的胃食管早癌检出率超过70%。

在刘强的内镜工作室,早癌检出率能达到50%左右,结肠息肉发现率一直大于40%。“医学界”见到刘强这天(6月14日),他一上午时间做了15例胃肠镜筛查,有八成的患者被查出了息肉。

近年来,随着早癌筛查理念的普及,从全国各地专门找他做胃肠镜筛查的人越来越多。公开离职的消息之后,一些民营医院邀请刘强全职加入,也有一些资本想拉刘强合伙,都被刘强一一否决了。他的理由是,设备、模式可以复制,但核心的医生、技术无法复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强

“我这人真的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想做什么大事业。干到退休财富相对自由就满足了。”前些年,他最理想的工作状态是:有个自己的工作室,有个条件比较好且能按自己理念做事的高级内镜中心,还能趁闲暇时间,去各地内镜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他的理想终于实现了。

来源:医学界

责编:黄思宇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